李程妮
摘要:誠信是企業(yè)安身立命之本。但自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頻發(fā),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不僅損害公司自身的利益,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還妨礙了投資市場的穩(wěn)定運行,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文章從頻發(fā)的財務造假事件及其發(fā)生原因,分析誠信對企業(yè)的重要性,并簡單提出樹立企業(yè)誠信意識的建議,以期減少企業(yè)不誠信事件的發(fā)生。
關鍵詞:財務造假;誠信;重要性;建議
2020年4月2日晚間,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突然發(fā)布公告稱,董事會已成立了特別調查委員會調查內部業(yè)績造假問題。經委員會調查發(fā)現,公司部分管理人員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期間,通過虛假交易偽造業(yè)績22億元人民幣,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相應虛增。消息一出,瑞幸咖啡股價暴跌超過80%,盤中數次暫停交易。此次自曝財務造假,瑞幸咖啡將面臨集體訴訟、巨額處罰以及退市的風險,對于瑞幸咖啡來說是無可回避的暴擊。但類似于瑞幸咖啡這樣的財務造假并不鮮見。
一、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不斷
自2019年以來,僅我國就發(fā)生了多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丑聞。2019年1月香溢融通,資管計劃收益權虛假轉讓虛增利潤;2019年4月,仁智股份簽訂虛假合同,虛增利潤3203.46萬元;2019年7月,輔仁藥業(yè)17億元貨幣資金突然消失,ST撫鋼長達八年的時間里連續(xù)造假,獐子島涉嫌財務造假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19年8月,風華高科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花式玩弄“應收賬款”的虛增利潤;2019年10月,央企航天通信子公司涉嫌財務造假;2019年11月,歡瑞世紀連續(xù)4年財務造假金額過億;2019年12月,千山藥機2015年、2016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藏格控股開展虛假貿易業(yè)務虛增6億元營收;2020年1月,博騰股份涉嫌財務造假虛增利潤擬被處罰;2020年2月,華信國際虛增利潤超4億元等等。還有去年最為震驚市場的“雙康”造假事件。
(一)康美藥業(yè)A股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財務造假舞弊案
2019年4月29日,康美藥業(yè)發(fā)布更正公告,稱其2017年的年報數據存在重大差錯:存貨少計195億元,現金多計299億元。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幾乎所有數據都需要更正,對2017年財報做出重大調整。
證監(jiān)會立即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并在2019年8月16日發(fā)布的《證監(jiān)會對康美藥業(yè)等作出處罰及禁入告知》中詳細披露康美藥業(yè)2016~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的重大虛假信息:一是通過仿造、變造增值稅發(fā)票等方式進行收入造假,康美藥業(yè)在2016~2018年間累計虛增營業(yè)收入291.28億元,多計利息收入5.1億元,虛增營業(yè)利潤41.01億元;二是通過偽造、變造大額定期存單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2016年1月~2018年6月,康美藥業(yè)累計虛增貨幣資金超過886.80億元;三是將不滿足會計確認和計量條件工程項目納入報表,虛增固定資產,康美藥業(yè)虛增固定資產11.89億元,虛增在建工程4.01億元,虛增投資性房地產20.15億元;四是未在相關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情況。證監(jiān)會依法擬對康美藥業(yè)及馬興田等22名當事人予以行政處罰,并對6名當事人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康美藥業(yè)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tǒng)實施財務造假行為,將上市公司造假金額又上了一個臺階,突破上市公司的底線。曾經市值超千億的中藥龍頭企業(yè)康美藥業(yè),截至到2020年3月31日,市值僅剩153.2億元,較2018年年末458.09億元縮水近7成。
(二)康得新A股史上最大利潤造假案
2019年1月21日,康得新公告稱,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fā)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自1月23日開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康得新”變更為“ST 康得新”,公司股票將自1月22日上午開市起停牌一天,于1月23日開市起復牌。
作為我國新型復合材料行業(yè)的領軍者,2017年被譽為“中國的3M”和“千億白馬股”的康得新,誰都不會想到會一夜之間變“ST康得新”,15萬股民震驚,其股價跌至3.52元/股,跌幅80%。自此,康得新的財務造假拉開帷幕。
康得新2018年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91.50億元,同比降低22.38%;利潤總額3.43 億元,同比降低88.24%;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81億元,同比降低88.66%。年報中同時稱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53.16億元,其中 122.1億元存放于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然公司網銀顯示的存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的122億元,西單支行卻回函稱“賬戶余額為0”。
2019年7月5日,證監(jiān)會在下發(fā)的《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中披露,康德新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通過虛構銷售業(yè)務方式虛增營業(yè)收入,并通過虛構采購、生產、研發(fā)費用、產品運輸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yè)成本、研發(fā)費用和銷售費用。2015年虛增利潤總額23.81億元,2016年虛增利潤總額30.89億元,2017年虛增利潤總額39.74億元,2018年虛增利潤總額23.81億元,合計四年虛增利潤119.2億元,更匪夷所思的是虛增利潤最高時占年報披露利潤總額的722.16%。成為A股史上最大利潤造假案。
公司股票自2019年7月8日起,一直處于停牌狀態(tài)。截至2020年3月31日,康得新市值僅剩124.6億元,較2018年年末270.5億元市值縮水逾5成。
二、企業(yè)財務造假的原因
頻發(fā)的財務造假,盡管方式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但是究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
(一)企業(yè)財務造假利益高而成本低
企業(yè)經營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受利益驅使,當財務造假可以帶來極大的利潤時,企業(yè)就會鋌而走險。大部分企業(yè)通過財務造假少則可以獲得幾千萬的利潤,多則數十億元。然而在國內,目前財務造假的最高處罰是60萬元和終身證券市場禁入。顯然,這60萬元的處罰成本與通過財務造假帶來的巨大收益相比,簡直九牛一毛,“隔靴抓癢”似的懲戒對造假企業(yè)幾乎沒有任何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