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薩頓[美]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似乎是我們理想中最純潔、最完美的婚姻。但理想終歸是理想,不要讓它成為孩子們現(xiàn)實中的“枷鎖”。
“娃娃親”“包辦婚姻”,這些詞聽起來也許很“上個世紀”了,但即使是再進步、開明的父母,有時也能聽到他們拿自家娃和密友娃的“將來”開玩笑:“他將來是我女婿”“這兩個人以后肯定是很完美的一對”“嘿,你怎么不跟她玩,她可是你未來的老婆”……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在沒有認真考慮的情況下,就會做出這種半真半假的預測,不會對其內(nèi)涵想太多。
但專家表示,父母將“愛情設想”丟給孩子的傷害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孩子會把大人的話當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倫·卡恩說:“孩子們心里很明白,當被父母告知一件事時,對他們來說什么是可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彼f,雖然孩子們會比成年人更容易直接表達態(tài)度,但父母的想法還是會在孩子的內(nèi)心埋下沖突的種子:到底父母是對的,還是我是對的?有時候,父母的想法會改變孩子的行為,甚至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卡恩教授指出,她發(fā)起的一個研究項目發(fā)現(xiàn):5歲的孩子就已經(jīng)開始逐漸擁有明確的性別認同。正因為如此,父母任何帶有婚戀期望的小評論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看法。我經(jīng)常在孩子學校的運動會上看到某位家長笑著開玩笑:“吉米!抓住你小女朋友的手,好好走路!”然后他家孩子翻了個白眼,用嘴形說:“老爸,別煩我!”其實,那只是老師要求兩個孩子手拉手走隊列,他們也只是“玩得開心”的關(guān)系。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以為這種玩笑可以讓孩子對同伴更加友善,顯得他們更有教養(yǎng),其實據(jù)我所接觸到的孩子們說,他們都很討厭父母開這種玩笑,覺得很無聊。這是為什么呢?
1.這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孩子雖小,但你我都不能否認,跟誰玩、產(chǎn)生什么感情,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在孩子的思想不夠成熟之時,我們做父母的不該成為決策者,而該成為引領(lǐng)者。
我懷孕時,有兩個好友探望我時說,等我家杰森出生后,要當他的干媽。我以種種理由拒絕了,因為我小時候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認了干媽,還被迫要和她家脾氣很壞的男孩一起玩,朋友都不想當,更何況是被他們指認成“男女朋友”?
父母私自做主,哪怕是開玩笑,也是一種不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2.會傷害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很多父母會辯解:“孩子以后交不到朋友怎么辦,這也是為他好……”這種說法其實只是在為父母的控制欲打掩護,孩子上了幼兒園,有那么多的伙伴可以交往;上了小學,學校也組織各種活動,交朋友的機會簡直不要太多。
我閨蜜的女兒比我家杰森大7個月左右,她經(jīng)常開玩笑說:“我要趕緊把小杰森占下,這么優(yōu)秀的男孩我女兒要優(yōu)先擁有!”每當這時,我就會把這事兒甩給杰森?!安?,我長大了再想找老婆的事!”杰森嚴肅說道??矗瑒e抹不開面子,拒絕的事情就交給孩子吧。
3.“被指定”的感情會影響誤導孩子的婚戀觀。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若是早早戴上了這樣的精神枷鎖,當?shù)搅饲啻浩谥?,他們對于戀愛的看法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皯賽劬拖襁^家家,一起玩得好就行”“我很早就‘戀愛了”……這些不太科學的看法,很容易對孩子未來的婚戀造成不好的影響。
誠然,開孩子的“愛情玩笑”有時確實算是一種有趣方式,但我們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支持孩子之間的友誼,而不是那些老套的“拉郎配”笑話。我們應該成為更包容、更開明的父母,那就從尊重孩子的每個意愿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