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藥品的行業(yè)聘請了許多化學家。有化學家負責尋找能夠治療疾病的分子,合成能夠使藥物產生效果的分子(這種分子被稱為活性成分),也有化學家將藥物制成最終形式(例如糖漿或藥片),甚至賣給我們藥品的藥劑師有的也是化學家。
河流中的藥物
我們在監(jiān)測河流水質時發(fā)現河水中含有非常少量的藥物分成,例如,止痛藥、抗癲癇藥或消炎藥。這些藥物是如何進入河里的?一方面,過期的或未吃完的藥品應當退回藥店,以環(huán)保的方式銷毀。如果我們把藥品扔進垃圾桶,它們會進入垃圾處理場,藥物成分與雨水一起滲入地下,最后流入河里。 另一方面,我們吞下的藥物最終會進入我們的尿液中,而尿液會進入城市的下水道,然后是污水處理廠,最后進入河流:就這么簡單!第二個原因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對化學家來說并不是這樣。
納米顆粒
化學家可以與藥劑師合作,將活性成分準確地輸送到我們身體中需要治療的位置,通過這種方式,藥物在體內有針對性地發(fā)揮作用。這樣,我們消耗的藥物就會比從前少得多,我們在河流中檢出的藥物也就少得多了。納米顆粒是我們的希望之星。它們起到“小籠子”的作用——裝載著活性成分。這些納米顆粒能夠識別病變細胞,并將活性成分輸送到需要治療的確切位置。這種藥物將重點用于對癌癥的治療,減小藥物對人體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