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偉 江慶華 吳文躍
(汕頭凱星印制板有限公司,廣東 汕頭 515071)
何 驍 沈江華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1370)
目前PCB行業(yè)使用的銅箔多為電解銅箔,電解銅箔常用厚度范圍12 μm~105 μm(1/3 oz~3 oz),以卷材形式購銷。對于PCB 生產(chǎn)廠家,當客戶要求完成銅厚140 μm(4 oz)及以上的產(chǎn)品時,銅箔供應商的交期明顯延長,采購單價不成比例地升高,無法滿足客戶交期和價格的預期要求。
基于上述現(xiàn)狀,本文設計了全新的加鍍流程,當客戶要求完成銅厚140 μm及以上的產(chǎn)品時,直接使用市場上常規(guī)厚度銅箔作為基底,通過電鍍厚銅工藝加鍍至目標銅厚,最終滿足客戶需求。
以四層板內(nèi)外層完成210 μm厚銅產(chǎn)品為例:
正常流程為:210 μm基板—開料—制作內(nèi)層—外層175 μm銅箔—壓合—鉆孔—沉銅電鍍至210 μm—后流程;
新設計流程為:105 μm基板—開料—加鍍至210 μm—制作內(nèi)層—外層105 μm銅箔—壓合—加鍍至175 μm—鉆孔—沉銅電鍍至210 μm—后流程。
加鍍銅和電解銅箔雖然都是電鍍的銅,但鍍銅的晶體類型與生產(chǎn)條件有關,加鍍銅的原料(銅鹽、硫酸等)、pH值、添加劑、溫度、電流方式(直流脈沖)、電流密度等都可能會影響銅晶體結(jié)晶的類型,加鍍銅和電解銅箔制造工藝條件不同,其微晶結(jié)構(gòu)必然會存在差異[1][2],因此,加鍍的不同厚度銅的銅面經(jīng)由棕化形成的粗化層面與基材樹脂的結(jié)合強度、不同銅層之間的結(jié)合強度也可能和電解銅箔不同。
由于厚銅板常用于汽車電子這種環(huán)境條件較為嚴苛的場景,且多與大功率或大電流相關,對產(chǎn)品可靠性的要求比較高,為此,凱星公司和工信部電子五所合作,通過設計相關的測試和試驗項目,識別厚銅PCB使用電鍍法加厚基銅的主要可靠性風險,以確保使用基銅加鍍法后產(chǎn)品的可靠性能滿足行業(yè)相關要求。
基于生產(chǎn)全流程分析,對電鍍銅加鍍工藝和正常工藝的各個流程進行比對分析后,可以識別電鍍銅替代基銅主要可靠性風險見圖1所示。
圖1 電鍍銅加鍍層可靠性風險
基于可靠性評估的方法,棕化后的加鍍銅面與樹脂間的剝離強度、加鍍銅和基底銅之間的結(jié)合力可通過組裝工藝適應性、環(huán)境適應性來加以識別評估。
本試驗制作了多組樣品進行試驗,以保證試驗結(jié)果的普遍性。樣品包括一組基銅為105 μm、140 μm、175 μm、210 μm、245 μm、280 μm的四層板樣品;五組龍門電鍍105 μm加鍍至140 μm、175 μm、210 μm、245 μm、280 μm的四層板樣品、一組VCP105 μm加鍍至140 μm、175 μm、210 μm、245 μm、280 μm的四層板樣品。
一組基銅為105 μm、140 μm、175 μm、210 μm、245 μm、280 μm的單面板樣品;五組龍門電鍍和VCP(垂直鏈接電鍍)電鍍105 μm加鍍至140 μm、175 μm、210 μm、245 μm、280 μm的單面板樣品;五組龍門電鍍和VCP電鍍105 μm加鍍至140 μm、175 μm、210 μm、245 μm、280 μm的孔鏈樣品。試驗結(jié)果顯示,各組樣品的測試結(jié)論基本一致,為簡化本文,僅以基銅210 μm和105 μm加鍍至210 μm銅厚產(chǎn)品為例做介紹。
(1)評價方法:取同一飛巴上左中右3 pnl和VCP線掛上1 pnl樣品,樣品由105 μm厚銅加鍍至210 μm銅厚,每pnl上板取上中下、左中右各9個位置進行切片測量,銅層厚度,測量點見圖2所示。
圖2 銅厚測量點
(2)評判電鍍銅厚要求見圖3所示。
圖3 電鍍銅厚要求
(3)測試結(jié)果見圖4所示。
圖4 龍門電鍍和VCP電鍍105 mm加鍍至210 mm樣品銅厚測量結(jié)果
(4)小結(jié):龍門電鍍和VCP電鍍的加鍍厚銅工藝制作的PCB其銅厚均在要求值范圍之內(nèi),銅厚均勻性滿足要求。
(1)評價方法:取基銅210 μm和由105 μm加鍍至210 μm銅厚單面板樣品各5PCS,樣品采用最小線寬線距0.35 mm,是標準的梳形電路圖形(圖5),使用CuCl2/HCl/NaClO3蝕刻藥水,蝕刻后使用顯微鏡+SEM&EDS掃描電子顯線器和電子擴散X射線能譜儀觀察是否存在殘銅現(xiàn)象。按照所規(guī)定潮熱條件進行絕緣阻值測試,潮熱后的試樣按客戶工作應用的極限高壓2倍或500 VDC,取高值)進行耐電壓測試。
圖5 樣品設計線路圖
(2)評判要求:①接收態(tài)樣品無殘銅現(xiàn)象;②濕熱絕緣電阻應≥108 Ω;③潮熱處理后耐壓測試過程無閃絡、擊穿等現(xiàn)象;④電鍍加厚銅和正常電解銅無明顯差別。
(3)測試結(jié)果:按照IPC-TM-650 2.6.3F所規(guī)定潮熱條件(Class 3:25 ℃~65 ℃ 交變溫度,90%RH濕度,共168 h)進行絕緣阻值測試,并在潮熱測試后進行耐電壓測試,電壓500 VDC。各樣品耐壓測試結(jié)果詳見圖6所示。
圖6 耐壓測試結(jié)果
測試結(jié)果顯示,所有樣品阻值未出現(xiàn)低于108Ω,即未出現(xiàn)微短、漏電現(xiàn)象,樣品線間絕緣電阻保持良好狀態(tài),耐壓測試結(jié)果顯示,所有樣品潮熱處理后承受500 VDC均未出現(xiàn)閃絡、擊穿等現(xiàn)象,耐壓性能保持良好,絕緣阻值和耐壓的測試結(jié)果說明厚銅板蝕刻后的線路滿足性能要求,現(xiàn)有藥水體系對線路蝕刻效果良好,滿足產(chǎn)品性能要求見表4。
(4)小結(jié):龍門電鍍和VCP電鍍的加鍍厚銅工藝制作的PCB,絕緣性能和耐壓性能滿足要求,與基銅樣品(無電鍍加厚)性能保持一致,現(xiàn)有藥水體系對線路蝕刻良好,加厚銅的可蝕刻性良好。
(1)評價方法:取基銅厚210 μm和加鍍至210 μm的剝離強度測試條樣品各3 PCS,剝離強度測試條設計為寬度最小為2.5 mm 、5 mm 、10 mm,長度為200 mm的線條。
①將光面樣品,按照正常參數(shù)進行棕化處理后(棕化藥水體系為安美特MS100系列),在SEM下對比表面形貌,同時借助激光輪廓儀對表面粗糙度進行測量。
②將棕化面按照正常壓合工藝,使用7628系半固化片與基材壓合后,反向減銅厚至35 μm,再進行棕化后的加鍍銅面與樹脂間的剝離強度測試。
(2)評判要求:①電鍍加厚銅和正常電解銅棕化面無明顯差別;②電鍍加厚銅和正常電解銅棕化面與樹脂間剝離強度無明顯差別;③ 剝離強度不小于0.6 N/mm。
(3)測試結(jié)果:電鍍加厚銅和正常電解銅按照正常壓合工藝與基材樹脂壓合后,反向減銅至35 μm,試樣剝離強度測試結(jié)果見圖7所示。
圖7 試樣剝離強度測試結(jié)果
(4)小結(jié):加厚銅試樣剝離強度與基銅試樣(參比試樣)無明顯劣化,兩者結(jié)合力相當,剝離強度滿足≥0.6 N/mm的要求,加厚銅的可棕化能力良好,滿足PCB要求。
(1)評價依據(jù):PCB制作完成后,需要經(jīng)過SMT(表面組裝技術)、波峰焊、手工焊等焊接組裝過程,將元器件焊接至PCB板面而實現(xiàn)功能。在焊接過程中,PCB需要經(jīng)歷多次焊接熱量帶來的熱應力,該熱應力可能會引起電鍍銅和基底銅、基底銅與樹脂之間的結(jié)合處分離。
取基銅和由105 μm加鍍至210 μm(內(nèi)外層均為210 μm)四層樣品各5PCS,最小線寬線距0.35 mm,各層次線路一樣,設計線路圖見圖8所示。
圖8 組裝工藝適應性設計線路圖
評價方法:預處理:125 ℃,6 h預烤;回流次數(shù):3~5次;回流曲線參照IPC-TM-650 2.6.27 A,溫度時間要求:217 ℃以上120 s~150 s,峰溫260 ℃±5 ℃,255 ℃以上20 s~30 s?;亓骱髾z查:切片觀察是否分層。
(2)評判要求:至少3次回流測試后無分層現(xiàn)象。
(3)測試結(jié)果:所有試樣經(jīng)過5遍無鉛條件回流試驗后,外觀上均未見起泡分層現(xiàn)象,切片各試樣后鍍銅層也未見分層現(xiàn)象。各試樣切片結(jié)果詳見圖9、圖10所示。
圖9 龍門電鍍105 μm加鍍至210 μm5次無鉛回流后切片
圖10 VCP電鍍105 μm加鍍至210 μm5次無鉛回流后切片
(4)小結(jié):試樣5次無鉛回流后未出現(xiàn)爆板分層現(xiàn)象,加厚銅也未與基銅發(fā)生分離,加厚銅工藝制作的PCB具有良好的組裝適應性。
(1)評價方法:在PCB實際使用的環(huán)境中,溫度循環(huán)非常常見,尤其是汽車電子應用場景下,PCB會經(jīng)歷較為嚴酷的冷熱循環(huán),給電鍍加厚銅與樹脂結(jié)合處、電鍍銅與基銅結(jié)合處及孔銅的可靠性都引入了較大風險。
取龍門電鍍105 μm加鍍至210 μm、VCP電鍍由厚105 μm加鍍至厚210 μm各4個樣品,設計孔鏈圖形見圖11所示,最小鉆孔孔徑0.6 mm,孔壁銅厚18 μm、平均20 μm以上,孔環(huán)之間連接的導線線寬0.375 mm,孔環(huán)寬度0.625 mm。
圖11 設計加鍍孔鏈圖形
評價方法:參照標準為IPC-6012DA《剛性印制板的鑒定及性能規(guī)范汽車要求附件》。
試驗條件:500個溫度沖擊循環(huán),低溫-40 ℃,高溫125 ℃,高低溫各停留15 min。
溫度沖擊后檢查:切片觀察是否分層。
(2)評判要求:溫度沖擊后無開裂現(xiàn)象。
(3)測試結(jié)果:溫度沖擊測試過程阻值測試結(jié)果詳見圖12所示,結(jié)果顯示所有試樣在500個溫度循環(huán)前后阻值變化率均小于10%,切片未見銅層與基材之間、加鍍層與基銅之間分層現(xiàn)象。因此從加鍍銅與基銅結(jié)合方面看,加鍍銅工藝制作的PCB過孔具有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
圖12 溫度沖擊測試過程阻值測試結(jié)果
通過以上銅厚均勻性、可蝕刻性、棕化能力、組裝工藝適應性、環(huán)境適應性等幾方面對加厚銅工藝制作的PCB進行了可靠性評價研究,結(jié)論為加厚銅工藝的加鍍銅面與樹脂間的剝離強度、基銅與加厚銅之間結(jié)合性能等方面的可靠性風險基本可以排除,即加鍍銅工藝的厚銅PCB滿足凱星公司制程和相關可靠性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