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福,潘東,王穎維 ,游軍
(1.有色金屬礦產(chǎn)地質調查中心,北京 100012;2.陜西省礦產(chǎn)地質調查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8;3.陜西省地質調查院,陜西 西安 710054)
為了尋找掩埋礦或隱伏礦,前人開展了多種化探方法技術試驗與應用。土壤熱釋汞、壤中汞氣測量(楊岳衡等,2002;王桂琴等,2003;余陽先等,2004;李赟等,2007;周子俁等,2018)、植物地球化學測量(劉英俊和程承旗,1985;高平,1987;江振洋和劉金成,1989;楊永德,1989;丁矢勇,1989;劉玉民,1990;季峻峰和崔衛(wèi)東,1992;張景榮等,1992;孔令韶和高平,1992;胡西順和劉金成,1993;王平等,1995;宋慈安和雷良奇,2009)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測量等方法為比較有效的化探方法。本文選擇荒漠草原景觀區(qū)新疆富蘊縣阿克塔斯金礦(Cui et al.,2019;丁汝福和張西平,1996;丁汝福,1999;王京彬等,1999;王登紅等,2002;陳毓川等,2007;劉猛,2010;宋慈安等,2017;崔世超等,2019)開展土壤(巖屑)地球化學、植物地球化學和土壤偏提取等化探方法試驗與找礦應用。
新疆阿克塔塔斯金礦位于西伯利亞板塊與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結合部位的額爾齊斯聚礦帶東段喀拉通克—沙爾布拉克銅鎳金礦集區(qū),喀拉通克東10 km。區(qū)域出露地層主要有中泥盆統(tǒng)北塔山組(D2b)、蘊都喀拉組(D2y)以及下石炭統(tǒng)姜巴斯套(C1j)。巖漿巖主要有輝綠巖、閃長巖等巖體(脈)和石炭紀中基性巖體和酸性巖體(脈)。區(qū)域典型礦床包括薩爾布拉克金礦、喀拉通克銅鎳礦、希勒庫都克銅鉬礦和喬夏哈拉鐵銅礦等。
研究區(qū)屬典型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該區(qū)屬山前平原荒漠地貌,地形相對平坦,海拔高度為900~980 m。區(qū)內無常年性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露頭,殘山丘陵發(fā)育有干溝,春季冰雪消融或夏季暴雨時,有短暫性的流水。地勢平坦的戈壁荒漠廣泛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積覆蓋物,主要由風積沙土、沖洪積砂礫或二者混合組成,呈半膠結狀。風積沙土通常為粉砂質;砂礫石從細砂到粒徑大于20 cm的漂石均有,呈次棱角狀,磨圓度及分選性差。疏松覆蓋物最大厚度超過100 m,一般厚度3~5 m。覆蓋較厚處形成孔隙潛水,其礦化度0.25 g/L,水化學類型為SO4-K+Na·Ca型水或CO3-K+Na·Ca型。
研究區(qū)植被屬土礫質荒漠植被類型,具有植物群落種屬組成少、覆蓋度低及旱生的特征。廣泛分布占優(yōu)勢的植物群落為白莖絹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其覆蓋度為20%~25%。白莖絹蒿屬菊科,絹蒿屬,多年生小半灌木。主根粗,木質,根狀莖粗大;直立或斜向上生長,高10~35 cm;其根系發(fā)達,葉片細小,遍體柔毛,是典型超旱生沙生植物,具有極強的抗旱、耐熱、抗風沙和耐土壤瘠薄的能力。
礦區(qū)地層主要為中泥盆統(tǒng)北塔山組第三巖性段(D2b3)火山碎屑巖、沉積巖,下部巖性主要為片理化凝灰?guī)r、鈣質砂巖、綠泥絹云千枚巖夾透鏡狀灰?guī)r,上部巖性主要為安山質火山角礫巖、集塊巖和安山巖、次火山巖安山玢巖。下石炭統(tǒng)姜巴斯套組(C1j)火山碎屑巖、沉積巖,巖性主要為粉砂巖、砂巖、炭質砂巖。礦區(qū)侵入巖呈巖株狀復式巖體,出露面積約為0.1~0.3 km2,巖性主要為二長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礦區(qū)構造變形形跡主要為斷裂和節(jié)理,斷裂主要呈北西向、北東向和近東西向三組方向。
礦化帶總體呈NE→EW→NW呈“S”型展布。礦體單體控制長度一般40~100 m,最長 480 m;延深一般100~200 m,最深350 m;厚度一般1~2 m,最厚4.0 m。為受構造破碎蝕變帶控制的巖漿期后熱液石英脈型金礦床。
1∶1萬土壤(巖屑)地球化學測量采樣線距100 m,點距40 m,采集 30 cm以下粒度4~40目之間的土壤(巖屑)。
植物地球化學測量主要采集植物為優(yōu)勢建群植物白莖絹蒿,在采樣點周圍2~10 m2范圍內取數(shù)株植物不同部位組合為1個樣,采集時除去泥沙,樣重0.25 kg。本區(qū)白莖絹蒿既是主要植物,又是優(yōu)勢植物,易于采樣。植物樣品采集后,適當截斷,送加工房;清洗、晾干、烘干(60℃)、粉碎(至0.2 mm)、送樣至分析室。
土壤偏提取就是將土壤樣品加弱酸、弱酸鹽提取劑浸泡,離心機分離提取劑,提取劑測試相關元素。樣品經(jīng)加工處理后分析測試Au、Ag、Cu、Pb、Zn、W、Mo、Bi、As和Sb等元素。
3.1.1 土壤(巖屑)地球化學異常
礦區(qū)1∶1萬土壤(巖屑)地球化學測量,圈定出H-1號、H-2號兩處地球化學綜合異常(圖1)。H-1號綜合異常位于礦區(qū)西北側,綜合異常規(guī)模較小,呈面狀延展,異常元素組合為Cu、Co、As、Ag、Zn和Pb元素,各元素異常濃集中心重合,異常濃度分帶較明顯。H-2號綜合異常位于礦區(qū)中西側,為規(guī)模較大的多元素綜合異常,呈近似面狀,異常元素組合為Au、Cu、Co、As、Ag和Sb元素,異常元素峰值較高,異常三級濃度分帶明顯,Au異常內帶區(qū)偏東側,Cu異常內帶偏西側,分別形成了以Cu和Au為主的兩處異常濃集中心區(qū)。
圖1 阿克塔斯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異常圖
3.1.2 壤中氣汞異常
前人在阿克塔斯金礦開展了壤中氣汞測量,以20~40 m為點距,用螺旋錐形采樣器和大氣采樣器在50 cm深的土壤坑內抽氣2分鐘,抽取氣體1 L,用捕汞管富集汞,用XG-4型測汞儀測試。壤中氣汞測量顯示,壤中氣汞按內帶≥0.20 ng/L、中帶0.10~0.20 ng/L、外帶0.05~0.10 ng/L圈定異常,壤中氣汞異常東西長約2.5 km,南北寬0.6~1.0 km,呈帶狀展布。異常的濃度分帶清晰,共圈出4條異常帶,經(jīng)前期工作,已經(jīng)查明一條異常帶與礦化帶基本吻合,說明壤中氣汞測量在礦區(qū)有效(圖2,王福同等,1992;芮行健等,1993)。
圖2 阿克塔斯壤中氣汞異常圖(據(jù)王福同等,1992修改)
3.2.1 15線地球化學異常
(1)土壤地球化學異常
15線土壤地球化學異常(圖3a)顯示,在金礦體上方及南側發(fā)育多元素土壤地球化學高值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Au、Cu、Mo、Bi、W、As、Ag和Sb等元素,異常清晰,襯度較高。Zn元素異常不明顯。
(2)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異常
15線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異常顯示(圖3b),在金礦體及其南側上部發(fā)育土壤偏提取多元素地球化學高值異常,在礦體上方和南側顯示2 處異常,呈現(xiàn)出雙峰特征。異常元素組合為Au、Cu、As、Zn、Ag、Sb和W,異常清晰,異常襯度高。Pb和Ag元素異常不明顯。
圖3 阿克塔斯金礦15線土壤地球化學異常(a)和土壤偏提取異常剖面圖(b)
(3)植物地球化學異常
阿克塔斯金礦15線的蝕變帶及其南側附近上部發(fā)育兩處植物地球化學綜合異常(圖4),異常元素組合為Au、Cu、Hg、Mo、Zn、As、Sb和Ag。綜合異常在空間上分為北側和南側兩處,異常寬度分別約75 m和60 m。北側異常為與金礦體有關的異常反映,Au、Cu、Hg和Mo異常強度較高,異常清晰度和連續(xù)性也較好;而Zn、As、Sb和Ag異常強度較低(宋慈安等,2017)。
圖4 阿克塔斯金礦15線植物(白莖絹蒿)地球化學異常剖面圖(宋慈安等,2017)
3.2.2 27線地球化學異常
(1)土壤地球化學異常
27 線土壤地球化學異常顯示,在金礦體上方形成土壤地球化學綜合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Au、As、Ag、Mo、Zn 和Sb 等元素,異常較寬,呈現(xiàn)出多峰特征。其中Au、Cu、Zn、Sb 和As 強度較高,異常較清晰,而Mo、W、Bi 和Cu 異常襯度較低(圖5a)。
(2)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異常
27線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異常(圖5b)顯示,在金礦體上方異常元素Au、Zn、Sb、As和W強度較高,清晰度和連續(xù)性也較好,綜合異常寬度較大。Cu和Pb元素異常不明顯。
圖5 阿克塔斯金礦27線土壤地球化學(a)和土壤偏提取異常剖面圖(b)
(3)植物地球化學異常
27線植物地球化學綜合異常元素組合主要為Au、As、Sb、Bi、Ag、Zn和W等元素,呈現(xiàn)出多峰特征,多個異常峰值對應多條金礦脈,元素Au、As、Sb和Bi異常襯度高,異常清晰(圖6)。Mo元素異常不明顯。
圖6 阿克塔斯金礦27線植物(白莖絹蒿)地球化學異常剖面圖
通過阿克塔斯金礦區(qū)1:1萬土壤(巖屑)地球化學測量、壤中汞氣測量、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測量、植物地球化學測量等多種化探綜合異常研究,結合地質物探成果研究,對綜合異常進行了槽探、鉆探工程驗證。目前圈定金礦化蝕變帶寬約800 m,長約2000 m,發(fā)現(xiàn)多條金礦體。值得注意的是,在27線南部發(fā)現(xiàn)的隱伏金礦體與其上方土壤、植物、偏提取地球化學異常對應。
(1)針對干旱荒漠景觀的阿克塔斯金礦區(qū),開展1∶1萬土壤(巖屑)地球化學測量、壤中氣汞測量、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測量、植物地球化學測量等多種化探工作方法的綜合運用研究,發(fā)現(xiàn)與圈定了金礦體,表明這幾種化探方法能用于定位找礦預測,對勘探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2)通過15、27線土壤、植物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剖面試驗,土壤、植物、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異常范圍與礦體的位置相吻合,反映土壤地球化學、植物(白莖絹蒿)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學方法在干旱荒漠區(qū)進行找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