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振
摘要:復雜斷塊油藏普遍存在地質體落實不夠精細、剩余油分布復雜的開發(fā)矛盾,但由于井網控制程度低,儲量動用程度不高,該類油藏也具備較大的治理挖潛潛力。復雜斷塊油藏綜合治理對策研究與應用針對不同油藏類型的開發(fā)矛盾,在充分借鑒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應用多項治理技術,可以有效改善油藏開發(fā)效果。
關鍵詞: ?復雜斷塊 ??油藏 ?綜合治理
前言
復雜斷塊油藏是指地質儲量小于100萬噸,且構造形態(tài)復雜的油藏,由于該類油藏構造復雜,地質體落實不夠精細,井網控制程度低,儲量動用程度不高,同時由于油水井少,可利用的動態(tài)分析資料有限,水淹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難度相對較大。但是由于該類油藏采出程度較低,剩余可采儲量高,挖潛潛力巨大,因此集中優(yōu)勢技術做好復雜斷塊油藏綜合治理,有效改善油藏開發(fā)效果對稀油產量規(guī)模穩(wěn)定及歡采廠高效益、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
一、復雜斷塊油藏地質特征及分類
歡喜嶺油田復雜斷塊油藏地質條件復雜,構造、沉積、儲層及油藏類型呈現(xiàn)復雜多樣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構造特征:斷層多,構造復雜,圈閉范圍小,含油面積普遍小于1km2。
(2)沉積特征:多物源、多沉積體系,含油層系多,埋深跨度大(1479m~2532m)。
(3)儲層特征:儲層類型多,非均質性強,平面及縱向差異大。
(4)油藏類型:油藏類型多樣,油氣水關系多樣,油氣富集程度差異大。
受地質條件影響,復雜斷塊油藏開發(fā)表現(xiàn)出不同特點,具體分為兩大類型:
一類是低壓油藏,由于該類油藏儲層物性相對較差,普遍為低滲透油藏類型,早期依靠天然能量開發(fā),轉注水開發(fā)較晚,油藏整體處于虧空狀態(tài),地層能量嚴重下降,油井供液能力不足,低產、低效關井逐步增加,但油藏水淹程度相對較弱,油藏綜合含水在20%~50%之間。
另一類是水淹油藏,由于該類油藏儲層發(fā)育穩(wěn)定、物性好,普遍為中高滲油藏類型,且大多采取早期注水開發(fā)方式,油藏開發(fā)效果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伴隨注水進程不斷推進,受構造復雜及儲層非均質影響,油藏主體部位水淹嚴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注入水在油水井間形成優(yōu)勢通道,無效循環(huán),油藏進入 “雙高一低”開發(fā)階段,油井主要表現(xiàn)為高液量、高含水的生產特點,油藏綜合含水在80%以上。
二、復雜斷塊油藏綜合治理對策
2.1動靜態(tài)結合,優(yōu)化產能部署技術
構造落實不精細、井網控制程度低、儲量無法充分動用是復雜斷塊油藏開發(fā)中的典型問題。由于早期勘探使用的二維地震精度不高,只能大體落實斷層位置及構造高低,無法精確追蹤儲層。2000年左右,三維地震資料逐步投入應用,隨著解釋技術的不斷提高,目前在微構造解釋、局部斷層識別、儲層追蹤等方面都日趨成熟,加之動態(tài)監(jiān)測資料的不斷完善、分析經驗的不斷總結,動態(tài)分析技術得到了有效提高,水淹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更為準確,這些為產能部署提供了技術支持,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對復雜斷塊油藏的儲量動用。
2.2低壓復雜斷塊油藏注采井網優(yōu)化技術
基于構造進一步落實和高壓增注技術趨于成熟的基礎上,對低壓復雜斷塊油藏開展了注采井網優(yōu)化研究,制定了以下原則:
(1)注采井網的構建要與構造、儲層及剩余油分布相結合,以最大限度提高水驅儲量控制程度為目的;
(2)對于地層對比清楚、層系劃分明確的斷塊實施分層注水開發(fā);
(3)根據儲層物性合理選取注入水水質和注水強度,采取溫和注水方式緩慢補充地層能量,緩解因層間、層內差異過大導致的單層、單方向突進情況。
(4)井點較少的斷塊在確保注采對應的前提下實施一對一點狀注水;
(5)井點較多的斷塊合理優(yōu)化注采井網,確保油井處于多向受效狀態(tài);
通過轉注水開發(fā),低壓復雜斷塊油藏地層能量逐步回升,為后期油藏治理提供保障。
2.3水淹復雜斷塊剩余油分布研究技術
水淹復雜斷塊油藏儲層物性好,屬于中高滲油藏類型。該類油藏大多采取早期注水開發(fā)方式,累注量高,水淹程度強,剩余油分布零散。通過對水淹復雜斷塊油藏剩余油分布進行了深入剖析,認為該類油藏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斷層滯留區(qū):水淹復雜斷塊圈閉范圍小,構造零散,斷層發(fā)育,因此在斷層附近注入水和邊底水難以波及,原油滯留在該區(qū)域,形成剩余油富集區(qū)。
(2)微構造高點:隨著地質體刻畫精度的不斷提升,一些微小隆起逐漸被發(fā)現(xiàn),這些微構造高點剩余油未被動用,含油飽和度較高。
(3)上傾尖滅部位:儲層上傾尖滅部位構造位置高,但往往儲層物性變差,注入水及邊底水推進滲流阻力大,水淹程度較弱。
(4)主流線兩側:注入水沿儲層物性好的條帶向油井突進,形成注水突進優(yōu)勢方向,但主流線兩側存在注入水難以波及的死油區(qū)。
準確的水淹與剩余油分析,可為后期挖潛及注水調整提供重要參考。
三 應用成果
復雜斷塊油藏綜合治理對策研究與應用針對不同油藏類型的開發(fā)矛盾,在充分借鑒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應用多項治理技術,有效改善了油藏開發(fā)效果。2017年以來在17個復雜斷塊油藏開展了大量工作,實現(xiàn)新井、措施及注水見效增油合計7.0562萬噸,累增天然氣969萬方,油藏產量呈現(xiàn)穩(wěn)中有升態(tài)勢,取得預期效果和顯著的經濟效益。下步可對研究成果進行細化應用,進一步改善該類油藏開發(fā)效果,鞏固稀油穩(wěn)產基礎。
五 推廣價值
雜斷塊油藏綜合治理對策針對油藏開發(fā)矛盾,制定了針對性治理對策,且現(xiàn)場應用達到了預期效果,對復雜斷塊油藏綜合治理,改善開發(fā)效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且對同類油藏的治理具有借鑒意義,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 陳程.賈愛林,等.厚油層內部相結構模式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 [J].石油學報, 2000年9月第5期.
[2] 劉吉余,馬志欣,等.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現(xiàn)狀 [J].石油與地質工程, 2007年5月第3期.
[3] 李傳亮.油藏工程原理[M] ,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11月,P46.
遼河油田公司歡喜嶺采油廠地質研究所 ?遼寧 ?盤錦 ?1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