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煥紅
初中階段語文學習中,散文是學生最難理解的一種文體,而其中又屬哲理性散文最難讀懂,它短小精悍,通過對社會、人生、日常生活的獨特體察,感悟某些哲理,這類散文一般是議論為主,它的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fā)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而它又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往往在很小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學生在理解其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時存在障礙,這就需要課堂上老師耐心的引導,通過作者背景、思想,以及文章的語言情感來逐步推進,層層分析。現就我上過的莊子的《北冥有魚》一課所教所悟,做具體分析。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由《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導入。
八年級的學生對莊子并不熟悉,但對李商隱的《錦瑟》不陌生,老師通過朗誦這首詩,首先將學生帶入課堂情景中,然后找出“莊生曉夢迷蝴蝶”這一用典,再講述莊子做夢的故事,引導學生逐漸理解莊子渴望自由的心理,這樣,既營造了氛圍,將學生帶入詩情畫意中,又能逐漸導入文本。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二:認識作者作品
僅僅是課文中一段文字,學生是很難理解莊子的思想,因此,在授課前有必要補充一些莊子及其作品的材料,這能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其思想內涵。
莊子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莊子思想比較復雜,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 《莊子》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善于用故事說理,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以他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對我國古代藝術特色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現代人也有很大的啟示借鑒作用。通過課外的材料補充,能調動學生知性和感性兩種思維,從而更好地體會文本的內涵。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三: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方法,對學習文言文尤其重要,學會朗讀文言文,并疏通文章內容是幫助理解文本的重點。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應在前一節(jié)課學生作為重點預習,課堂上,老師通過一兩個問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學生之所以不喜歡讀文言文,是因為它文字難懂,翻譯出來后太枯燥,其實這兩點可以通過朗讀解決。只有讀懂這些文字的背后一副副動態(tài)的畫面,才真正能讀懂莊子的文字有多么神奇。最后,教師配樂朗誦翻譯,學生閉眼聆聽,感受鯤鵬展翅的畫面。
此時,在老師的深情朗誦中,學生腦海里已經有了鯤為了追尋自由,變成鵬展翅翱翔的動態(tài)畫面,老師追問一句:鯤為什么要變成鵬?答案已經呼之而出,鯤鵬對自由的向往。很自然的由故事過渡到文本的主旨。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四:領悟莊子的思想
此段是重點議論段落,學生課堂翻譯后,教師引導:如果沒有這些氣息,它們飄不起來,說的也是飛,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1.師問: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空的藍色是陽光散射后的顏色。不是它本身的顏色。所以,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一切懷疑都是有價值的。此處引導學生不要盲目相信一切,要學會獨立思考,辨別是非。
2.師問:能不能舉一個生活中沒有絕對自由的例子?
(學生討論3分鐘后回答)
生1:只有人人懂得遵守法紀、懂得自律,社會才能安定,我們才能獲得自由的空間。
生2:我現在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口袋里沒有錢,也沒有足夠的知識,所以并不自由。
3.師問:逍遙游的含義:無所羈絆,悠然自得,自由自在,與課文主題是否矛盾?
(人的活動沒有絕對自由,但可以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
到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的知識講解不再停留在課本內,而是將文本與生活聯系起來。鯤鵬有強大的力量也沒有絕對的自由,那么,渺小的塵埃和人呢?更是沒有絕對的自由,因而讓學生懂得,人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人人自律,才能更加自由。
五、教學環(huán)節(jié)五:寫作特色
莊子對自由的向往也體現在他的文風里,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遨游太空,想象奇特。鵬的南徙,“擊水三千”“摶扶搖九萬里”,意境開闊。運用夸張、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營造了雄渾開闊意境。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莊子》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深受《莊子》影響的李白曾作《上李邕》;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抒發(fā)自己抱負時,也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1965年毛澤東作《念奴嬌.鳥兒問答》中有“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也都源自《莊子》中大鵬形象。除此之外,“鯤鵬展翅” “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等成語也都活躍在我們的書面和口頭表達中。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六:布置作業(yè)與結束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請學生對本堂課進行總結回顧,然后再補充,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后再當堂背誦課文。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再次加深學生對莊子思想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古文的樂趣。
最后,要做到在課堂中深入淺出,前提是教師首先要深入教材,充分理解把握教參,課堂中目的明確、環(huán)節(jié)簡明、語言通俗易懂,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才能產生高效的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