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沒有處理好同伴關(guān)系,孩子就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到家里,故意頂撞家長,對于家長的開導聽不進去。實際上,孩子很渴望交朋友,希望大家能認可自己。作為家長,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給予孩子幫助:
一方面,家長要尊重孩子。
與他人友好相處的前提是與自己融洽相處。當孩子認可自己、重視自己時,就更容易融洽地與他人相處。因此,家長在平時和孩子聊天時,應該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肯定他的每一點進步。孩子犯錯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身邊,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粗暴地批評孩子,或把問題原因歸結(jié)于孩子本身。
為家長提供一個小妙招:準備一個筆記本,每天記錄1~3條孩子的優(yōu)點或進步之處,記錄的內(nèi)容越具體越好,比如“今天你比昨天提前五分鐘起床”“你能自己把彩筆整理好并放進書包”。還可以讓孩子在上面寫下今天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促使孩子反思。日積月累,孩子的點滴進步就變得“可視化”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
另一方面,以具體有效的示范代替枯燥的說教。
與同齡人形成良好的同伴關(guān)系是需要方法的,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學習這些好方法。比如,見面時主動打招呼,給同伴一個微笑;將自己感受到快樂的事與同伴分享;當同伴遇到困難時,主動給予關(guān)心和幫助;想要發(fā)怒時,在心里默數(shù)“1、2、3、4、5”,讓自己冷靜一下。當同伴做了讓自己不舒服的事,用有力量的語言告訴他:“你的做法讓我感到不舒服,請你不要這樣做。”
家長教孩子這些方法的時候,應以親身示范代替枯燥的說教,讓孩子清楚地看到家長的動作、表情,聽清楚家長的話,并試著模仿練習。這樣,當孩子再遇到類似情況時,才能做到活學活用。
(林艷)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