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王詠梅
摘要: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食物的作用不僅僅支撐著對人體的運行與工作,還影響著人類的健康與疾病,針對幼兒來說,踏入幼兒園,是開始實現(xiàn)自我獨立的第一步,因此,在面對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盡可能地對幼兒進行食育主題的培育,增進幼兒園對食物的正確認識,懂得健康飲食,學會愛惜糧食,學會順應時令吃飯穿衣,掌握好飲食與健康的平衡。
關鍵詞:幼兒園;食育主題;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8-302
引言
3-6歲是幼兒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以及智慧啟迪的關鍵階段,因此,在面對幼兒在進行食育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采取趣味化以及游戲化的活動形式,對幼兒進行知識的啟迪,讓幼兒走進自然,學會自給自足,培養(yǎng)幼兒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發(fā)展中理解和傳承飲食文化,養(yǎng)成健康飲食和生活的好習慣,除此以外,教師要善于把握相應的教學點,將食育主題更多的教學進行契合,實現(xiàn)有效的食育教育。
一、食育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階段,是幼兒開始接觸社會,學習知識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專業(yè)而且系統(tǒng)的培育,以此增強幼兒的學習意識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進幼兒對知識的興趣度,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飲食觀念。雖然當前,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小康社會,但是在發(fā)展中,許多幼兒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鋪張浪費、驕橫等,因此,還需要對幼兒從細節(jié)化進行教育。而食育這個專業(yè)詞匯,是起源于日本,重要性與德育不分伯仲,同時,食育包含了非常豐富的飲食觀念,比如營養(yǎng)知識、飲食安全、飲食文化等,結(jié)合多種知識,讓幼兒獲取相應的關于食物的文化與思想,增強幼兒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意識,對知識進行理解與傳承,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食育提倡者指出,需要結(jié)合多種多樣的烹飪、栽種等綜合實踐能力,使得幼兒充分的獲取有關食物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意識,使得祖國的未來可以更好地理解與傳承飲食文化,養(yǎng)成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
食育的主題活動,主要是將食育教育的內(nèi)容以主題教育活動的形式進行充分的呈現(xiàn),借助集體教學活動、區(qū)域活動、種植活動等形式,使得幼兒的食育教育可以充分的落實,使得幼兒充分的獲得良好的飲食知識以及良好的飲食行為。而主題活動在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方面,將各種學習內(nèi)容圍繞一個有機的話題進行充分的融合,其中包括了核心、主題等元素,讓幼兒從小懂得種植,播種以及耕耘才會收獲得更多認知,使得幼兒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實現(xiàn)知識的自我探索,使得興趣度得以激發(fā)。當前,隨著學前教育改革的推進,幼兒園的主題性教育相對比較多元,眾多的幼教專家也先后發(fā)表了對主題活動的見解,幼兒園關于主題活動的研究更多的是將教學中心放在了主題活動方面的嘗試,在教學工作中落實不夠深入,因此,下面我們重點討論食育策略。
二、食育在幼兒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以生活案例融合到教學點
3-6歲是幼兒的求學階段,根據(jù)心理學對這一階段兒童的發(fā)展詳細地指出,幼兒的學習更多地來自于生活實踐,這充分說明了,知識來自于生活實踐,實踐出真知的理論,故,在面對生活中知識學習時,教師需要將實踐與理論結(jié)合起來,以實踐反哺理論,換句話說,就是邊玩邊學,用古人的話說就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教學案例一,比如,當前很多幼兒對水果都不喜歡吃“皮”,但其實“皮”的部位更顯營養(yǎng)價值,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通過對植物的百科知識的介紹,重點介紹水果皮部位的營養(yǎng)價值,增強幼兒對知識的認識。取而代之的是對幼兒強行植入的觀念和教育法,要求幼兒必須吃蘋果,要吃皮兒的部位,這樣是不對的。教師需要借助專業(yè)的力量教育孩子,比如說,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教師需要少說多做,比如想糾正幼兒哪方面的飲食習慣,可以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關于正確飲食習慣的方法,學習結(jié)束后,可以說,那我們平時做得對不對?。客ㄟ^提問檢測幼兒的學習成果,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與吸收。
(二)以實踐促幼兒的食育教學
美國總統(tǒng)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自己的自傳《成為自己》一書中寫到,自己為了大力的杜絕美國的不健康飲食項目,在美國的白宮里帶領學生一起種植蔬菜,這種方式一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實踐的過程卻使得奧巴馬夫人與學生一起獲取了相應的智慧,受益良多。此方法,值得幼兒教學中借鑒。
教學案例二,在利用好學校資源的情況下,針對幼兒開展食育教育,教師可以借助花盆或者空曠的場地,為幼兒進行蔬菜種子的選購,最好是以常見的蔬菜白菜、菠菜、西紅柿種植為首選,其次,因這些食物的存活率極高,便于幼兒一起見證成長,待成熟后,可以做成飯菜,不僅激發(fā)了幼兒不挑食的欲望,還讓幼兒體驗了食物成長、來源、制作成飯菜的過程,更利于對幼兒實現(xiàn)德育教育,養(yǎng)成“粒粒皆辛苦”的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
總結(jié):食物的教學,對幼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衣食住行中屬于前列,因此,針對幼兒的食育教學,需要踩中點,找對方法,實現(xiàn)對高素質(zhì)食育培育人才的塑造。
參考文獻
[1]孟凡層.針對城市幼兒園戶外區(qū)域體育活動開展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9+154.
[2]陳麗麗.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傳統(tǒng)藝術教育方法及策略[J].情感讀本,2019:6-6.
[3]匡靜;.試論幼兒園開展傳統(tǒng)藝術主題活動的教育方法及策略[J].學周刊,2019:181.
[4]李青云;.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有效策略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