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要:在當前的玉米栽培技術中,必須要能夠全面提升玉米的產量,同時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能夠適當降低對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從而實現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效保護?;趯π聲r期玉米栽培新型技術利用方法的研究,以及對于玉米栽培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使用,通過對這兩類要素的探討,分析了新時期玉米在栽培如何才可提高產量。
關鍵詞:玉米栽培;病蟲害防治;管理技術
0? 引言
在新時期的玉米栽培過程中,需要能夠完成田間管理以及其他的管理工作,實現對栽培技術的科學化利用,同時針對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要能夠使用專業(yè)化的技術,同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對于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干擾,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新時期的玉米栽培技術使用中,可以充分確保最終所取得的技術方案科學合理。
1? 新時期玉米栽培新型技術利用
1.1? 品種選擇工作
玉米的品種選擇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氣候環(huán)境對其進行確定,同時針對籽粒的檢查過程,也必須確保籽粒具有飽滿性,可以說選擇過程,要能夠觀察籽粒表現以及品種的后續(xù)本身表現,在這兩個層面上落實分析工作[1]。比如發(fā)現某地區(qū)在夏季時屬于多風氣候,并且降水量較大,那么可以斷定較大的風力作用下,玉米會出現極其嚴重的倒伏問題,這不但會導致秋收的難度增加,同時倒伏的玉米也更加容易遭受真菌的感染,所以當此時,要能夠選擇矮株,并且秸稈強壯的玉米品種。同時在類似品種的選擇過程中,也要分析籽粒本身的情況,尤其是針對一些帶有包衣的玉米籽粒,更需要能夠經過科學的選擇,從而使得新時期的玉米在性狀方面可以符合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要求。
1.2? 土地處理工作
在土地的處理工作中,由于玉米對土地的要求較低,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于土地處理過程的投入精力,但是對于土壤的肥力和透氣程度,必須也要能夠經過合適的控制,所以在具體的土地處理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對土地進行徹底的翻耕。翻耕深度要保持在10~15cm之間,并且對其中存在的一些較大的土塊進行敲碎處理,使得整個土壤在細致性方面和透氣性方面可以得到保障,此外對于土壤的保水性也必須要能夠控制,如果發(fā)現該區(qū)域屬于沙土環(huán)境,那么實際上并不利于栽培玉米。
1.3? 科學種植技術
相關栽培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全面控制玉米的栽培間隔,在當前的種植技術選擇過程中,已經開始通過使用機械化的栽培技術,實現對于栽培間距的合理控制,通常情況下,栽培的空間間距保持20cm間隔,同時針對籽粒的種植深度要控制在5~7cm之間。另外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在發(fā)芽期、幼苗期、生長期、開花期以及成熟期的5個階段內,都必須要能夠根據周邊的外部環(huán)境對各類養(yǎng)料的加入總量以及水資源的投入量進行合適的控制。同時在玉米栽培之前,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對玉米籽粒的曝曬。
2? 新時期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方法
玉米的常見病害包括小斑病、紋枯病和黑粉病,針對不同的病癥,需要采用相關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其中在多雨季節(jié),通常更加容易產生小斑病,當此時空氣中的濕度較高,并且溫度也較高,玉米田地的透氣性能會產生下降現象,此時要能夠在玉米的品種方面進行合適的控制,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玉米的下部枝葉進行去除處理,從而使得玉米栽培田地內可以得到有效的通風。此外對于肥料的肥料、排水處理的頻率,也要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
對于玉米生長過程中產生的黑粉病,需要在玉米籽粒的處理之前,采用粉銹寧進行攪拌處理,讓玉米的抗菌能力可以得到升級。
2.2? 藥劑選擇工作
在藥劑的選擇過程中,要能夠對玉米籽粒進行前期性的處理工作,通常該過程中要能夠實現對玉米籽粒的曝曬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籽粒的環(huán)境抵抗能力。同時在播種過程,要嚴格控制土壤溫度,其中土壤溫度保持在12℃以上為宜,因為如果溫度過低,那么種子的發(fā)芽時間會延長,更容易受到土生生物的影響。此外針對具體的生長過程,對于可能會遭受的問題以及相關的病蟲害,更是需要根據各類病蟲害的類型以及相關的玉米生長情況,對相關的藥劑進行科學的選擇,并且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噴灑作業(yè)。
2.3?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本文認為,要能夠采用當前適合在玉米田地內采用的相關設施,落實對于玉米病蟲害有效防治作業(yè),另一方面要能夠通過對于田間的有效管理,使得玉米生長能力升級。對于前項工作,可以采用發(fā)熱發(fā)光設施,在玉米田地內進行有效的配置,確保這類設施可以吸引趨光趨熱性的昆蟲,這類昆蟲得到吸引之后可以直接進行撲殺處理,從而實現了對于病蟲害的有效防控[2]。對玉米田地的本身管理,主要是針對病癥方面的處理,比如對于上文中提及的,由于玉米田地透氣性不足而引發(fā)的相關病癥,就可以實現對玉米植株下方玉米葉片的清除,以及出現病癥玉米葉片的去除,一方面直接處理病癥,另一方面也增強了通風性。
2.4? 生態(tài)防治方法
在生態(tài)防治方法的使用中,真的玉米害蟲的天敵進行適當的加入,從而通過對于這類生物的加入,使得該區(qū)域的害蟲密度大幅度下降,此外也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人造的生物激素,從而使得害蟲在該過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干擾和控制,之后可以從最終取得的結果上來看得到良好的處理。此外在相關的生物防治過程中,也必須要能夠針對每年產生的病蟲害信息進行跟蹤和存儲,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當前的生物防治技術具有了更高的可靠度。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玉米栽培技術使用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加強籽粒選擇、田間管理以及玉米成長方式的跟蹤工作,同時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能夠借助物理防治、生態(tài)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處理,唯有如此才可以讓玉米在栽培過程中和后續(xù)的生產過程中,可以讓玉米產量取得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東華.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山西農經,2020(21):90-91.
[2] 賈武.吉林省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20(2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