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雨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23)
晚期惡性骨腫瘤是一種治愈率較低的疾病,影響患者的生存壽命,患者在患病后,家屬通常難以接受診斷結果,出現(xiàn)不良心理情緒,例如焦慮、抑郁等,對患者本身治療心態(tài)以及生存質量具有嚴重影響[1]。臨床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護理措施,心理護理實施主要工作人員是護理團隊,接受護理的客觀主體對象是患者群體,具體化的護理措施是利用有效的心理學理論作為基礎,針對患者及其技術,進行必要性的心理疏通。護理實施主要目的是誘導患者及其家屬逐漸走出心理陰影,對生活再次充滿信心。實際臨床應用過程中,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并未有效完善,一部分疾病難以進行針對化護理,針對晚期惡性骨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緩解患者家屬的負面情緒,制定具體化的干預措施,改善其中弊端,實現(xiàn)心理護理的合理有序進行。本研究通過對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集入院診治晚期惡性骨腫瘤患者家屬50例進行客觀性研究,將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作為研究核心,借助分組統(tǒng)計學模式,分析心理護理價值。
研究開始時間顯示為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集入院診治晚期惡性骨腫瘤患者家屬50例作為客觀研究對象,使用數(shù)值奇偶排列方式,設置研究組患者家屬25例,對照組患者家屬25例,研究組患者家屬基本資料作如下闡述:男性家屬人數(shù)顯示為15例,女性家屬人數(shù)為10例,年齡18~61歲,中位年齡(39.5±7.1)歲,與患者關系為父母10例,子女8例,配偶7例,家屬受教育水平為高中11例,中專10例,本科4例;對照組患者家屬基本資料作如下闡述:男性家屬人數(shù)顯示為12例,女性家屬人數(shù)為13例,年齡21-63歲,中位年齡(42.0±7.0)歲,與患者關系為父母5例,子女10例,配偶10例,家屬受教育水平為高中7例,中專8例,本科10例。兩個組作臨床資料的對比,組間差異存在均衡性,P>0.05,可作公平比較。
對照組患者家屬實施一般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經常溝通交流,有助于家屬幫助患者,逐漸提高護理配合度,針對研究組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家屬需要首先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心理干預核心內容,重視與患者的交談,可以選擇音樂緩解等方式,實施目的是緩解家屬的抑郁以及焦慮癥狀。在實際護理工作中,針對一些家屬具有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情況下,護理人員需要加強溝通與交流,引導家屬自訴,安慰并且鼓勵,對患者家屬生活信心具有提高作用[2]。
健康教育措施干預,心理護理工作開展的重要目的是是保證患者家屬對疾病以及患者病情具有正確認識,需要患者自己意識到病情逐漸好轉的重要性,相關護理人員需要疏解患者及其家屬,不能表現(xiàn)表現(xiàn)過于激烈,患者處于治療過程中,神經敏感,患者家屬的動作均會影響患者,需要盡量保持平靜,對生活充滿樂觀以及信念,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家屬應該比患者更加更加堅強,自身做表率;護理人員需要耐心講解患者具體治療計劃,家屬只有對患者病情有一定了解,才能幫助患者減少痛苦,在患者感覺較好時,做一些積極有意義的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3]。
尋求社會支持,社會支持也就是心理影響的重要因素,通過社會資源有效利用可以幫助患者家屬獲得較大支持以及生存力量,社會群體慰問以及關愛也會讓家屬以及患者感到欣慰,通過愛心聚集,幫助患者以及家屬勇敢治療[4]。
對比兩組家屬的心理評分,分值越低,護理效果越好。
對比患者護理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一般依從與不依從,完全依從例數(shù)與一般依從例數(shù)多,患者依從性高。
對比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予以患者家屬滿意調查問卷,結合患者家屬的問卷結果,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差異不明顯,組間差異不存在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心理干預結局對比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依從性為92.00%,對照組為64.00%,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依從程度對比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家屬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為68.00%,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結局對比
針對晚期惡性骨腫瘤患者家屬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解決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問題,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這一過程中,對家屬實施心理輔導,加強溝通,選擇播放音樂方式,引導家屬自訴,緩解其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要時刻安慰鼓勵家屬,提高家屬治療信心,保證能與患者同樣積極面對疾病,有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對家屬實施健康教育,一些患者家屬在得知疾病診斷結果后,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患者接觸過程中會顯露出焦慮以及抑郁的情緒,不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因此實施健康教育可以引導家屬意識到樂觀面對病情的重要性,克服患者以及家屬的不良情緒[5]。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家屬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其心理評分、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晚期惡性骨腫瘤患者家屬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以緩解患者家屬不良心理情緒,與護理人員一同護理家屬,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護理滿意度優(yōu)化,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