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冰,伍立明,葉翠河,葉巧嵋,陳芳梅
(廣東省新興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云浮 527400)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TI)是指在1年內發(fā)生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小兒常見呼吸道疾病的次數過于頻繁,超過一定次數者,若治療不當,容易發(fā)生咳喘、水腫、痹癥等病證,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與身心健康[1]。RRTI是各國兒科臨床醫(yī)生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緩解期則主張口服免疫調節(jié)制劑,療效一般且治療費用高。因此, 積極干預和調整免疫狀態(tài)對提高RRTI療效極為關鍵。近年來,有學者開始關注孟魯司特鈉輔助治療RRTI的治療機制及臨床效果[2], 中醫(yī)認為RRTI主要與營虛衛(wèi)弱、營衛(wèi)失和、肺虛脾弱、痰瘀內阻有關, 小兒肺、脾、腎虛, 正氣不足, 則是發(fā)病的根本[3]。本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RRTI肺脾氣虛型患兒60例,評價自擬健脾固肺湯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年齡2-5歲之間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標準的臨床病例60例,與患兒家長簽訂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在2-5歲,平均(3.47±0.97)歲,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2.07±0.87)年,治療組男22例,女8例,年齡2-5歲,平均(3.7±1.15)歲,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2.17±0.95)年。納入標準:(1)西醫(yī)診斷符合1987年會議制訂的《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診療指南》中肺脾氣虛證辨證標準;(2)就診時須處于癥狀緩解期;(3)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重度營養(yǎng)不良;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2)先天性免疫缺陷;(3)對本研究藥物存在禁忌或過敏者。采用隨機對照的試驗設計,簡單隨機法將6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
對照組患兒給予睡前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4mg,1次/日;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自擬健脾固肺湯(太子參9g、黃芪9g、白術5g、防風5g、茯苓9g、沙參8g、玉竹8g、麥冬8g、五味子5g、補骨脂8g、谷芽8g、麥芽8g、炙甘草3g),劑量視患兒年齡、體質及體重靈活變動,水煎服,1劑/日,分2次服用,為方便服用,亦可用顆粒,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并隨訪跟蹤6個月,兩組均于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進行療效評估。
治療前及治療后,取外周靜脈血2 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進行評價,每項分值0~6分,分值越高,代表中醫(yī)證候越嚴重。
療效評定標準:參考《中醫(yī)疾病診斷療效標準》[4]:(1)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2)有效:臨床癥狀改善,隨訪半年復發(fā)次數<3次;(3)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改善,隨訪半年復發(fā)次數>3次;(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免疫球蛋白IgA、IgG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治療組治療后免疫球蛋白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g/L,±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g/L,±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IgA Ig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1.09±0.701.65±0.63** 8.62±1.46 9.42±1.50**治療組 30 1.03±0.631.92±0.60** 8.46±2.16 10.49±2.07**t 0.379 2.131 0.342 2.289 P 0.71 0.036 0.734 0.026
兩組治療后1月、3月、6月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治療后各時間點積分改善更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n,±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n,±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月 治療后3月 治療后6月對照組 30 14.40±1.77 9.73±2.08** 8.53±2.03** 4.80±3.70**治療組 30 14.40±1.66 8.53±2.40** 5.87±2.87** 2.27±3.70**t 0.902 2.607 4.152 2.651 P 0.3721 0.043 0.000 0.01
對照組有效患兒23例,有效率76.6%,治療組有效患兒28例,有效率93.3%,兩組患兒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療效評定結果(n,%)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影響著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其發(fā)病機理極其復雜,西醫(yī)臨床治療有一定療效,但長期用藥存在不良反應[5,6]。李玉佳等[7]選擇RRTI患兒78例,在一般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匹多莫德治療后有效改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凌玉明等[8]對比了常規(guī)西藥治療和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RRTI的安全性,西藥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更多,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用藥具有安全性。
近年來,有學者開始關注孟魯司特鈉輔助治療RRTI的治療機制及臨床效果,發(fā)現(xiàn)其具有抑制RRTI患兒促炎因子,繼而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治療效果的作用。楊會蘭研究[9]指出,孟魯司特鈉用于輔助治療RRTI患兒,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炎癥水平,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杜晶花認為[10],感染期以邪實為主,屬體虛外感;遷延期邪毒漸清,虛象顯露;恢復期正暫勝而邪暫退,此時關鍵已不是邪多而是正虛。中醫(yī)藥治療疾病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其防治該疾病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發(fā)作期以散風祛邪,清肺化痰為主,緩解期以健脾、固肺、補腎等調理為主,且在緩解期調理有獨特的見解。有研究表明補肺健脾湯可發(fā)揮養(yǎng)腎、補肺、益氣、補中、定喘、止咳、祛瘀、消痰之功效。本研究采用自擬健脾固肺湯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后,患兒免疫球蛋白IgA、IgG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均高于對照組。此外,兩組治療后1月、3月、6月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組積分改善更顯著,且治療有效率更高,高于90%。
中藥通過改善機體整體狀態(tài),從而提高免疫能力,且可以降低化學藥引起的毒副作用。自擬健脾固肺湯組方為太子參9g、黃芪9g、白術5g、防風5g、茯苓9g、沙參8g、玉竹8g、麥冬8g、五味子5g、補骨脂8g、谷芽8g、麥芽8g、炙甘草3g,方中太子參配伍黃芪,入脾肺二經,補益肺脾功力大增,固表止汗,共為君藥。白術為臣藥,補氣健脾,止汗。防風辛散外風,配伍黃芪,一散一補,散中寓補,補中兼疏;茯苓味甘、淡、性平,健脾和胃;沙參、玉竹、麥冬滋養(yǎng)肺陰;五味子斂肺止汗,補腎陰;補骨脂納氣止喘,補腎陽;谷芽、麥芽健脾開胃,消食和中;諸藥助君臣健脾補肺,益氣固表,使補而不膩,共為佐藥。灸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肺,益氣固表之功[11,12]?,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太子參、黃芪、茯苓、防風均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本研究自擬健脾固肺湯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RRTI的臨床療效顯著,為RRTI患兒探索一套適宜的臨床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