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樂 黃麗霞 常保強
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廣東惠州 516002
急性腦梗死是腦血管性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此疾病也為近年我國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認為,腦梗死發(fā)病過程中,有多種因子均參與其中。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為近年醫(yī)學界關注與急性腦梗死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1],而在監(jiān)測頸內(nèi)動脈斑塊時,主要通過監(jiān)測微栓子信號進行。因此,則有學者質疑急性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栓子與血漿LPA之間的關系[2],目前關于腦梗死合并糖尿病者LPA與微栓子的相關性研究較少。如發(fā)現(xiàn)LPA與微血栓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則其有望成為2型糖尿病伴發(fā)腦梗死高危人群的預警指標,盡早行臨床干預,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腦梗死發(fā)生率、死亡率?,F(xiàn)納入我院2020年5—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jù)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組,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采用連續(xù)入組的方式,將我院2020年5—11月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住院頸內(nèi)動脈系統(tǒng)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按照患者有無合并2型糖尿病分組,即40例NDACI組和40例DACI組。入選標準:①各患者均接受腦部MRI檢查,明確病灶,確診滿足《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急性腦梗死判定標準;②各患者均存在部分前循環(huán)梗死或全前循環(huán)梗死狀況;③均接受頸部血管彩超檢查顯示患側頸部存在斑塊;④DACI組患者均滿足《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2型糖尿病判定標準;⑤病歷資料齊全;⑥各患者均簽字接受此次各項檢查和治療干預。排除標準:①因智力、精神等因素無法配合此次檢查和各項干預者;②合并血液性疾病、動脈炎、心源性疾病等誘發(fā)的腦梗死者;③混合性卒中、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繼發(fā)性或原發(fā)性腦出血者;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⑥納入研究前3個月使用雌性激素藥物者;⑦因腦梗死或I型糖尿病誘發(fā)的應激性高血糖者;⑧中途脫落研究者。NDACI組:年齡45~69歲,平均(52.6±1.3)歲,女21例,男19例,BMI為21.3~27.6 kg/m2,平均(24.5±1.3)kg/m2,24例高血壓,19例冠心病,20例既往腦卒中,21例吸煙史,20例飲酒史;DACI組:年齡45~70歲,平均(52.8±1.2)歲,女22例,男18例,BMI為21.6~27.8 kg/m2,平均(24.8±1.2)kg/m2,23例高血壓,18例冠心病,22例既往腦卒中,19例吸煙史,23例飲酒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各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聲(德力凱MVU-6300型超聲儀,粵械注準20152231499,深圳市德力凱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檢查,靜臥在床上,用探頭(2 MHz)檢測顱外、顱內(nèi)血管,采集患側腦中動脈,用雙深度脈沖探頭(2 MHz)獲得MCA最佳信號,采樣深度45 mm×60 mm,在檢測頭架上固定探頭,盡量以低的增益和傳輸功率獲得有效頻譜。用配套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TCD微賽,調節(jié)MES輕度閥值7 db,各項測試0.5 h,采樣體積10 mm,監(jiān)控屏幕多普勒音頻信號并記錄。脫機狀況下,回放高強度瞬態(tài)信號的音頻信號和頻譜,用人工和系統(tǒng)兩種結合的方式確定結果。
抽取各患者空腹靜脈血液8 ml,標本采集后1 h內(nèi)需做離心處理,分離血清,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LPA指標。
本研究中多普勒超聲檢查和LPA檢測均由醫(yī)院專業(yè)的各2名醫(yī)生負責。固定超聲監(jiān)測深度和角度,發(fā)現(xiàn)滿足MES判定標準,不區(qū)分栓子數(shù)量,均為陽性。檢測LPA過程中,若發(fā)生意見分歧,則可商討確定結果。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描述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均進行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方差齊性者兩兩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不齊者進行校正;計量資料為偏態(tài)分布者以中位數(shù)(M)與四分位間距(QR)表示,兩兩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陽性率或構成比表示,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DACI組患者微栓子信號陽性率高于NDACI組(P<0.05);DACI組患者的血漿溶血磷脂酸(LPA)含量明顯高于NDACI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微栓子信號陽性和LPA指標比較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后得知,LPA異常為影響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回歸分析中,自變量為性別、年齡、既往疾病史、吸煙史及飲酒史,因變量為腦梗死患者血流中是否存在微栓子,采用成組資料的非條件概率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LPA進入回歸 方 程,LPA(OR=1.002,95%CI:1.005~1.011,P=0.000),即LPA指標越高,腦梗死患者微栓子信號陽性率則偏高,病情越嚴重。見表2~3。
表2 單因素分析腦梗死危險因素[n(%)]
表3 腦梗死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目前,腦血管疾病為我國人民死亡的三大病因之一,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F(xiàn)臨床將腦血管疾病分兩個類型,即出血性、缺血性[5]。中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大約為70%[6],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到來,此疾病發(fā)病率逐年攀升。臨床將腦梗死也稱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認為多種致病因素導致腦組織壞死,主要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有多種炎性因子參與。近年來,臨床重點關注的指標之一則為LPA,認為此分子家族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存在密切關系,LPA大量存在于血清中,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甘油磷脂信使,其在細胞表面與跨膜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結合可激活多個信號傳導通路,進而對機體靶細胞功能產(chǎn)生影響,誘發(fā)生物學效應[7]。
目前,我國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我國中老年患者中占比較大,糖尿病為誘發(fā)腦梗死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8],但糖尿病造成腦梗死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較為復雜,現(xiàn)仍在研討中,其中微栓子也為研討重點。有報告顯示[9],腦梗死患者與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相比,后者死亡率、致殘率、復發(fā)率、發(fā)病率均更高。且研究顯示[10],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機體中的LPA指標更高,且相比于單一腦梗死者,前者出現(xiàn)微栓子的可能性也更大。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微栓子信號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微栓子信號陽性率(P<0.05),糖尿病并腦梗死是患者LPA水平的上升,會增加腦梗死患者微栓子信號陽性檢出率(P<0.05),由此可見微栓子增加與LPA水平變化存在密切關系,兩者呈正相關,隨著LPA水平上升,糖尿病并腦梗死患者微栓子陽性檢出率隨之上升。LPA與微栓子兩者正相關的原因分析:血液凝聚早期階段,則可由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快速生成LPA,對血小板積聚有促進作用,并對血栓形成和動脈硬化有多方面促進效果。LPA會促進釋放內(nèi)皮素(Endothelin,ET-1),此物質收縮血管作用較強,所以,在腦血管痙攣中作用較大。也就是說,LPA來源于凝血酶活化血小板過程中,反之對血小板集聚、血栓和動脈硬化形成又有促進作用,進而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臨床可將LPA作為標志物,此指標增高,提示血液內(nèi)易出現(xiàn)聚集顆粒,存在血栓形成的可能性。PLA指標與栓子形成有密切關系,PLA為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質,所以,參與腦梗死疾病發(fā)病和病變。本研究結果也顯示,logistic分析NDACI患者與DACI患者的LPA與微栓子陽性率之間呈正比(P<0.05)。另有報告也分析了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11-13],結果顯示,疾病處于進展性早期階段時,患者血漿LPA指標顯著增高,且LPA指標與病情程度和梗死面積之間呈正相關,表明梗死急性階段,機體血小板活化性高,LPA指標高,病情越嚴重,梗死面積越大,也說明早期測定LPA指標可預測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病情。大量研究均證實[14-16],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中,PLA有重要參與作用,而糖尿病病變對動脈硬化有加速作用。
綜上,急性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中的微栓子信號陽性率和LPA指標均較高,提示此兩種指標也參與了急性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和病變發(fā)展,臨床可通過檢測微栓子信號陽性率和LPA指標確診病情和判定病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