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芳
赤峰市安定醫(yī)院五病區(qū),內(nèi)蒙古赤峰 024000
精神病是精神科常見疾病類型,是明顯有別于正常人群的心理疾病,患者有明顯認知、情感、意志以及動作行為等方面異常表現(xiàn),患者生活、學習均受嚴重影響無法正常開展[1]。另外,部分患者有攻擊他人以及自殺等行為,構(gòu)成患者自身、他人安全狀況,威脅社會安全[2]。流行數(shù)據(jù)調(diào)查指出,當前精神科精神病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疾病發(fā)生除遺傳因素外,主要是生活、工作壓力大所致,且中青年占其中較大比例[3]。分析精神病疾病特點,基于疾病的慢性發(fā)病特點,疾病長期遷延期間病情加重,需盡早診斷、早治療,以確?;颊叩纳踩⑸钯|(zhì)量[4]。當前,關(guān)于精神病的治療藥物種類較多,其中,帕利哌酮緩釋片、阿立哌唑均為常用藥物[5]。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藥物治療精神病的預(yù)后效果,該文就該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期間的80例患者為例進行對比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神科精神病患者80例,采取隨機法平分為兩組?;颊呔现袊裾系K分裂與診斷標準中的精神病診斷標準,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18歲成人患者;②近期未使用精神病藥物患者;③研究藥物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無禁忌;④基線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疾病患者;②藥物過敏患者;③退出治療患者;④嚴重自殺傾向患者;⑤藥物濫用患者。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0~63歲,平均(40.50±5.50)歲;病程3~20個月,平均(10.50±3.50)個月。觀察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22~65歲,平均(40.30±4.30)歲;病程2~18個月,平均(10.20±3.20)個月。對照組與觀察組精神病患者一般資料對比(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阿立哌唑治療。阿立哌唑(國藥準字:H20140121)口服初始劑量5 mg/次,早餐、中餐后服用,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調(diào)整用藥劑量,每周增加5 mg,最大劑量30 mg/d,連續(xù)用藥2個月。
觀察組: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帕利哌酮緩釋片(生產(chǎn)批號:JX20100237)初始劑量6 mg/次、早餐后服用1次/d,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調(diào)整用藥劑量,每周增加3 mg,最大劑量12 mg/d,連續(xù)用藥2個月。
統(tǒng)計精神病患者治療2個月后臨床療效、不良反應(yīng)、精神癥狀與社會功能改善情況。
精神癥狀參考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分數(shù)越低說明精神病患者精神癥狀越好,呈反比關(guān)系[6];社會功能參考社會功能量表(PSP)評估,分數(shù)越高說明精神病患者社會功能狀況越好,呈正比關(guān)系[7]。根據(jù)PANSS評分減分情況進行效果評價,分為治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4項標準。
治愈:治療后,患者PANSS評分比較治療前減分率>75%。顯效:治療后,患者PANSS評分比較治療前減分率介于50%~70%期間。有效:治療后,患者PANSS評分比較治療前減分率介于25%~50%期間。無效:治療后,患者PANSS評分比較治療前減分率<25%,以上治療效果未達到[8]。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精神病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7.50%、85.00%,組間治療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精神病患者治療后嗜睡、視力模糊、惡心嘔吐、頭暈、便秘等用藥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分別為7.50%、25.00%。觀察組用藥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te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治療后評分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PSP評分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NSS and PSP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tween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PSP評分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NSS and PSP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tween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注:*比較治療前,P<0.05
組別PANSS治療前 治療后PSP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82.80±8.60 82.60±8.20 0.106 0.915(45.50±4.50)*(53.50±5.50)*7.119<0.001 32.80±8.50 31.65±8.55 0.603 0.548(69.80±9.50)*(60.50±8.60)*4.590<0.001
當前,基于遺傳因素,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以及節(jié)奏的加快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精神類疾病明顯多發(fā),且各個年齡段人群均有發(fā)病風險,日漸呈現(xiàn)明顯的年輕化趨勢[9]。以精神病為例,患者早期有行為異常、情感冷漠、多疑、敏感等癥狀表現(xiàn),反復(fù)明顯紊亂發(fā)作,不同程度上損傷患者的身心,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狀況,甚至危及患者自身、他人安全,造成了家庭、社會負擔[10-12]。臨床上治療精神病的藥物種類較多,利培酮、奧氮平、阿立哌唑等均為常用藥物,結(jié)合臨床治療經(jīng)驗,藥物在起到治療效果的同時,發(fā)生的口干、視力模糊等不良反應(yīng)情況明顯。所以,針對精神病治療藥物的選擇上需兼具考慮安全性、有效性。帕利哌酮緩釋片是新型抗精神病藥,在阻斷5-羥色胺2A受體、多巴胺D2受體的基礎(chǔ)上,可緩解精神病性陽性癥狀、改善認知和情感癥狀。另外,此藥物的活動成分是利培酮,滲透性較高,可控釋給藥系統(tǒng),用藥后藥物在胃腸內(nèi)釋放緩解,藥物活性24 h內(nèi)平穩(wěn)釋放,患者血藥濃度平穩(wěn)上升,提高了疾病治療效果與患者的耐藥性、安全性。賀守濤[11]研究指出,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價值,是精神病的理想治療藥物。
該文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7.50%)低于對照組的總發(fā)生率(25.00%),且PANSS評分(45.50±4.50)分低于對照組(53.50±5.50)分,PSP評分(69.80±9.50)分高于對照組(60.50±8.60)分(P<0.05)。另外,觀察組精神病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7.50%)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85.00%)。由此說明,帕利哌酮緩釋片更適用于精神病臨床治療中,預(yù)后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病臨床效果理想,患者用藥安全性高,可以促進患者精神癥狀、社會功能改善,是精神病優(yōu)選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