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鳳 江洋
摘要:研究硅藻頁巖與微生物菌劑主要功能菌(枯草芽孢桿菌、膠凍樣類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米曲霉)混配保存問題。試驗采用梯度稀釋法和平板涂布法進行檢測,當微生物菌劑的添加濃度為2億/克、6億/克、10億/克時,其有效菌數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且與膠凍樣類芽孢桿菌混配最為合適。
關鍵詞:微生物菌劑;硅藻頁巖;混配保存
微生物菌劑的本質特征在于含有已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并通過微生物的活動產生相應的肥效。已有研究表明,其在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質和數量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其中枯草芽孢桿菌、膠凍樣類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解淀粉、米曲霉等菌株在實際生產中應用領域最為廣泛。農用微生物菌劑作為微生物肥料生產中的一類重要資源,其參與土壤的調控作用,有效抑制病蟲害的侵染,可達到增產提質的效果。
硅藻頁巖是具有會呼吸機能的稀有原生態(tài)海洋古生物活化石,被世界地質學家譽為“地球的肺泡”,地球70%的氧氣是從海洋硅藻中誕生的,它支撐著地球上有生命物種的呼吸所需的氧氣。硅藻頁巖是在礦化腐殖質的基礎上,經過低溫超微細研,形成的一種表面活性強、元素含量豐富、對環(huán)境友好的一種有益物質。因此,硅藻頁巖對微生物的影響不可小覷。
1.1 供試材料
供試菌劑:微生物肥料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保存的菌劑(枯草芽孢桿菌、膠凍樣類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米曲霉)。吸附劑:硅藻頁巖為購買產品。試劑:葡萄糖、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鈉、硫酸鎂、氯化鐵、瓊脂、氯化鈉、牛肉膏、蛋白胨等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和生化試劑。所用檢測培養(yǎng)基:依據微生物肥料產品檢驗規(guī)程NY/T2321-2013執(zhí)行。
1.2 試驗方法
依據農用微生物菌劑標準(GB20287-2006),關于對產品的技術指標要求,粉劑產品有效活菌數要≥2.0億/克,因為在進行相關產品的混配試驗時,其有效活菌數不低于此標準。
樣品混合前,依據檢測結果可知,上述5種菌劑含菌量分別為1000億/克、100億/克、1000億/克、1000億/克、50億/克。將菌劑與硅藻頁巖混合配置100克樣品,設置含菌量濃度分別為2.0億/克、6.0億/克、10.0億/克。
1.3 加樣及培養(yǎng)
在無菌操作臺上用移液器分別吸取適宜的稀釋梯度的菌懸液0.1毫升,添加到事先備好的含有檢測培養(yǎng)基的平板上,并涂布均勻。每個處理重復3次,而后將相關平皿置于32℃恒溫培養(yǎng)箱中,24~48小時后,直到不再長出新菌落為止,計數時取3次重復的平均數。
1.4 數據分析
試驗設置5個菌劑水平(C1、C2、C3、C4、C5),每個水平3個處理(菌粉添加量為2億/克、6億/克、10億/克)。每次處理的首次檢測結果標記為0(即為空白對照),依據混合樣品的保存時長,設置樣品檢測時間,依據檢測的次數,分別記為1、2、3、4。樣品進行檢測時,利用平板梯度稀釋法,每個平板3次重復取平均值。5個菌株共計225個數值,在上述條件下,進行數據分析。
2.1 各菌劑間受不同菌劑添加比例的影響
通過各菌劑的不同添加比例數據值的統(tǒng)計發(fā)現,2億/克、6億/克、10億/克時,5種菌劑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有效活菌數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首次混養(yǎng)后,其樣品的有效菌數都保障了添加比例的準確性,伴隨時間推移,其有效菌數有不同程度的改變。C1的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混合一周后,樣品中的有效活菌數急劇的銳減,一個月后,其有效活菌數有一定的提升,這與硅藻頁巖為枯草芽孢桿菌的生長、發(fā)育、代謝等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有關。后期基本穩(wěn)定,但其含菌量減少明顯。其原因在于枯草芽孢桿菌本身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降解的可能性。
2.2 各菌劑間受不同時期同種菌劑添加比例的影響
同種添加比例混合樣品時,以含菌量10億/克為例。C2在保存一個月后檢樣時含菌量增加,而后逐步減少。10個月后,其有效含菌量仍能保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之內。其余各處理在1次檢樣時,樣品的含菌量急劇減少,以C1變化最為顯著。通過對各個水平進行變異系數的計算,分別為,79.1%、22.7%、38.1%、36.9%、58.9%。其中以C1的變異系數最大,C2的變異系數最小。結合有效活菌數含量的變化,硅藻頁巖與各菌劑混配最適為,C2>C4>C3>C5>C1。
微生物菌劑對全世界農業(y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截至目前,針對農用微生物菌劑與農藥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較多,指導實際生產的研究相對甚少。本試驗探索了硅藻頁巖與常用微生物菌劑混配的初步階段,通過本試驗可知,硅藻頁巖與膠凍樣類芽孢桿菌混配最為適宜,在實際的生產使用過程中,菌劑添加量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