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佳蕊
“祖國至上,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這是電影《奪冠》在開頭時屏幕上的一段話。還有一句話——“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沉睡的中國社會發(fā)生歷史性轉型,但很快國人就意識到我國和世界強國的差距很大?!拔覀儽炔簧先思业挠柧殫l件,只有靠比別人拼命才能贏?!迸胖鹘叹氄f道。影片中有兩幕讓我印象深刻。一幕是女排姑娘們在大年初一時還在訓練。萬家燈火通明之時,她們還在訓練基地揮灑汗水,咬牙堅持。當她們終于訓練完準備吃遲到的年夜飯,卻意外看到自己的家人時,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控制不住的淚水讓屏幕前的我也不禁濕潤了眼眶。犧牲小我,成就大家,這不就是“祖國至上”精神感召的奉獻和付出嗎?
另一幕是女排在1981年日本世界杯第一次奪得金牌的場面。坐在電視機前的人們看到贏得了比賽,激動地站起身來高聲歡呼。大街上亮起一盞盞燈籠,人們手舉國旗,高唱國歌,每一個人都沉浸在奪冠的喜悅之中。女排隊員們也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她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們的汗水沒有白灑,之前的所有不滿和痛苦都在這一刻被快樂替代。
郎平18歲進入國家隊,教練讓她練到能舉起一百公斤的杠鈴時再碰排球。她努力地訓練,終于可以舉起一百公斤的杠鈴了,可教練又讓她舉夠一萬次。當時她有些不服氣,但到了深夜,她還是去練了。正是她的倔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使她成為那一代中國女排最耀眼的星。就是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煉就了我們的“女排精神”。如今,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不僅僅是女排的代名詞,更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看,汶川地震救援、721特大自然災害救災、四川涼山森林火災滅火、新冠疫情全民抗疫——一個個普通人身上展現(xiàn)出來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全國上下,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一個個看似平凡卻又偉大的行為中,他們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平凡”與“偉大”畫上了等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迸啪裼啦贿^時,我們要用實際行動感恩他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將這種英雄精神融入血脈,不斷激發(fā)前行的力量。當祖國和人民需要之時,傳承這種民族精神,就是我們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使命。
(指導教師:吳琦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