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歷生
摘 要:水文地質對巖土工程的影響較大,在施工過程中要了解水文地質在不同階段對巖土工程的影響。施工前,應先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變化及運動規(guī)律,再進行工程設計與施工,協(xié)調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文章圍繞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危害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危害
中圖分類號:TU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1)07-117-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7.057
1 水文地質危害分析
水文地質問題成因復雜,既可能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且對巖土工程的影響較大。對水文地質進行勘察,可以了解區(qū)域地下水的水位、埋深、礦物質含量等,判斷其對巖石及建筑接觸結構的腐蝕性,由此研究該區(qū)域水文地質的特點、變化趨勢等,評估是否適合進行工程建設。在地質災害多發(fā)地段進行水文地質的研究,可以對災害的成因以及與水文地質的關系進行詳細分析,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
1.1 地下水位下降
如果地下水位下降,將對處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結構、埋設管線產生影響。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水文地質條件,保證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但是,如果巖土含水率出現(xiàn)變化,由于土層的空隙較大,其體積在重力作用影響下必將被壓縮,土壤的不均勻性和重力的不規(guī)則性將直接導致壓縮不成比例、毫無規(guī)律可言,造成地上建筑結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沉降。這種不均勻的沉降會直接導致建筑結構出現(xiàn)裂縫、傾斜,嚴重時甚至造成建筑結構主體斷裂和坍塌。
1.2 地下水波動
受外界或內在因素影響,地下水位通常會出現(xiàn)反復波動的情況,例如,降水量突然增大、人為用水需求量增大等,這些情況會導致地下水飽有量出現(xiàn)波動,水位的頻繁變動會對建筑結構產生影響。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在水位波動沖刷的影響下,無法有效保證建筑結構地基的穩(wěn)定。特別是在砂質土層中,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將直接影響砂質土層的體積,這種體積變化產生的不良影響將直接反映在建筑結構地基上,對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1]。
2 工程地質勘察中處理水文地質問題的重要性
現(xiàn)階段,很多項目工程在進行地質勘探工作時,往往忽略了對水文地質的重視,投入的資金與精力不能保證對水文地質進行深入全面勘探,給建筑工程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要充分認識工程地質勘察中處理水文地質問題的重要性。
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工程建設地區(qū)的水文地質情況,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jù)。如果施工前沒有對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科學勘察,則會對地下水對工程基礎造成破壞,相關勘察人員要結合工程建設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通過查閱資料對具體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再通過相關的勘察技術,明確勘察地區(qū)的地下水和土質結構的具體情況,為施工處理技術的選擇提供必要依據(jù)。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不僅會影響施工質量,與項目建設的安全性具有必然聯(lián)系。在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地區(qū),進行工程建設極易遇到地質災害,水文地質問題是誘發(fā)地質災害的因素之一,采用科學的勘察技術,了解工程建設地區(qū)的水文地質問題并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項目建設的安全性。
3 水文地質危害應對策略
3.1 深化地下水勘察過程
不同地質條件下,地下含水層厚度不一,而含水層厚度又是影響水文地質的重要因素。地下水的流動方向、變化情況以及水質信息都是非常關鍵的信息,在實際勘察中,要結合多項數(shù)據(jù)作出科學判斷。一般來說,地下水的情況能夠反映該地區(qū)的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勘察是水文地質勘察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針對傳統(tǒng)地下水勘察環(huán)節(jié)不緊密、不細分的情況,應當根據(jù)項目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強化勘察。例如,建立項目工程的目標及基本環(huán)節(jié),逐漸細分內部環(huán)節(jié),嚴格依據(jù)調查標準進行分析調查。結合對應地區(qū)內部的地下水結構環(huán)境,能夠時刻掌控地下水文地質條件的規(guī)律及水位變化情況,通過對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的蹤跡總結,針對發(fā)生的危害進行防治與控制。在進行地下水勘察過程中,要針對性地采用特殊處理的防水防腐材料,將地區(qū)內部的線路管道進行摸查排清,針對可能遇到的危害提出對策[2]。
3.2 強化水文地質勘察意識
進行工程地質勘察應將水文地質勘察作為勘察的重點,強化工程人員對水文地質勘察的重視程度,保證建筑項目工程的建設環(huán)節(jié)得到改善和優(yōu)化,從整體工程項目來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文地質災害,保障建筑項目的質量與使用效果。
當前我國的地質勘察缺乏系統(tǒng)性與嚴謹性,對水文地質勘察缺乏重視。面對上述情況,應及時強化項目工程人員的水文地質勘察意識,并對勘察團隊給予適當幫助。設立完善的勘察組織,按照嚴謹?shù)牡刭|勘察規(guī)范執(zhí)行。在地質勘察規(guī)范中,應明確地質勘察的準則、目標,以及地質勘察的相關危機意識、結果及后續(xù)分析等,定期對建筑項目勘察團體進行知識與操作的培訓,提升地質勘察質量與效率。
3.3 采用先進的地質勘察方式與器械
借助國際先進的地質勘察手段和設備進行地質勘察,能夠有效提升地質勘察的準確性與效率性。在遇到地下水位上漲與潛水位上漲等問題時,應當強化對區(qū)域內部的管道及水流進行合理控制,及時解決上述問題。針對地質勘察的后續(xù)評價工作總結分析,避免類似危害的產生,積極進行地質勘察重要性的教育宣傳工作。在項目工程的地質勘察過程中,要定期進行監(jiān)測工作,防止在施工過程時出現(xiàn)地基陷落、墻體傾斜等情況,保障項目工程的順利運行。
3.4 提升勘測能力
地質勘查涉及眾多學科知識,不僅勘測內容復雜,而且要求勘測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勘測人員的經驗不夠豐富、技術不夠扎實,很難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水文地質問題,很難保證探測結果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因此,為進一步降低水文地質的危害,項目負責人要不斷提升勘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強化勘測能力,確保所勘測的數(shù)據(jù)能夠科學、客觀地反映地質的具體情況。技術人員要不斷豐富知識儲備,積極學習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總結勘測經驗,探索更加科學的地質勘測技術[3]。
為進一步提高技術人員的勘測能力,相關部門必須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對水文地質進行綜合評價,明確相關技術人員的責任與義務,確保地質勘測結果更加準確。例如,在綜合評價環(huán)節(jié),如果在地基壓縮層出現(xiàn)松散細砂、粉土等情況,那么必須延伸預測層,科學評估發(fā)生流沙、管涌的可能性并建立積極的應對措施。
3.5 加大對水理性質的研究力度
在實際勘測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要加大對水理的研究力度,只有深入了解水理性質,例如溶水性、透水性、持水性,才能在實際勘測過程中通過水文的各種特征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問題,實現(xiàn)高質量勘測和高效率解決[4]。
除此之外,水理性會對巖土的強度、硬度以及易變形度產生影響,進一步增大了地質勘測的難度。在勘測巖土地質時,技術人員應主要勘測巖土的脹縮性、可塑性、吸水性以及柔軟性等。根據(jù)水的物理性質,地下水又可以分為結合水、重力水和毛細管水。在人為因素與重力的影響下,重力水可以在巖土結構中隨意流動,是水理性質研究的最主要研究內容,也是水文地質的主要分析對象。技術人員必須加大對重力水水理性質的研究力度,科學測量其各項參數(shù),綜合分析水文地質存在的潛在危害。
4 結語
在建筑項目施工之前,在地質勘測中詳細研究水文地質,結合地質的實際特點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這對提高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延長建筑結構使用壽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地下水位的波動會改變巖土結構,使其體積發(fā)生變化,引發(fā)建筑結構產生不均勻沉降,導致建筑物出現(xiàn)裂縫甚至坍塌。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加大對水理性質的研究力度,重視水文地質有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在實際勘測過程中不斷豐富勘測經驗、提高勘測技術,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將水文地質危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證建筑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孫陽,王建武,劉林杰.解讀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J].華北自然資源,2020(5):115-116.
[2] 閆路鵬.綜合物探技術在煤炭礦井水文地質中的應用研究[J].石化技術,2020,27(8):276-277.
[3] 莊玉才.水文土質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實踐[J].住宅與房地產,2020(21):196-198.
[4] 張忠平.水文地質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9(18):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