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前期“統(tǒng)收統(tǒng)支”財政體制與國家治理

        2021-09-11 21:51:36陳明光
        史學集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點校財政管理體制

        國家財政管理體制是規(guī)范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政關系的法律制度安排。在中國古代財政史上,唐代的國家財政管理體制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唐代前期實行的“統(tǒng)收統(tǒng)支”體制,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法制規(guī)范相當齊備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財政管理體制;唐代后期實行的“劃分收支,分級管理”體制,則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地方財政收支掛鉤,成為真正意義的一級財政主體的國家財政管理體制。唐代前后期實行的不同國家財政管理體制,對國家治理的影響也不同。本文擬略論唐代前期的“統(tǒng)收統(tǒng)支”財政體制的基本內(nèi)涵,以及該體制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一、唐代前期“統(tǒng)收統(tǒng)支”財政管理體制的法制形式

        作為大一統(tǒng)的王朝,唐朝前期實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與此相應,財政上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財政管理體制。唐朝前期的這種財政管理體制,借用現(xiàn)代財政學的概念,可以稱為“統(tǒng)收統(tǒng)支”體制。

        “統(tǒng)收統(tǒng)支”是當代中國曾經(jīng)實行過的一種主要用于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關系的管理體制。其基本內(nèi)涵是:財政收支的范圍、標準、辦法等都由中央統(tǒng)一制定,地方組織的一切收入全部歸屬中央支配;地方所需要的支出由中央核撥,支出結(jié)余全部歸屬中央。其本質(zhì)特征,一是國家財政收支的支配權高度集中在中央,二是地方政府因收支不掛鉤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級財政主體。根據(jù)有關史實判斷,筆者認為唐朝前期國家財政管理體制符合“統(tǒng)收統(tǒng)支”體制這一概念的基本內(nèi)涵。

        (一)唐代前期“統(tǒng)收”的法制形式

        唐代前期“統(tǒng)收”的法制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租庸調(diào)、地稅和稅錢 按,稅錢,學界多稱為戶稅。其實,從國家稅法的法律用語考察,無論是唐朝前期或者是兩稅法時期,“戶稅”只是俗語,“稅錢”才是法律用語,是該稅種的正式名稱。參見陳明光:《“法言法語”與唐代的“稅錢”“戶稅”》,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135-142頁。 等國家稅法的立法權和司法權都集中在中央。租庸調(diào)制首次頒布于武德二年(619),經(jīng)過多次的修訂,形成開元二十五年(737)頒行的《賦役令》。 參見天一閣博物館等:《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下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64-266、268-275頁。 地稅首次頒布于貞觀二年(628),后來也有過修訂。開元二十七年(739)修成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收錄了租庸調(diào)、地稅和稅錢的主要稅制內(nèi)容,明確規(guī)定稅收立法權由中央尚書省戶部的戶部司掌握。其中,租庸調(diào)和地稅采用中央制定的統(tǒng)一稅率,直接限定了每個丁男和每畝田地的名義稅負。稅錢則由中央實行全國稅負總量控制。永徽年間頒行的《唐律疏議》,針對納稅主體和征稅主體的稅務違章都有量刑規(guī)定,從司法的角度強調(diào)了對“統(tǒng)收”原則的維護。例如,針對作為征稅主體的官員,律文規(guī)定:“諸差科賦役違法及不均平,杖六十。若非法而擅賦斂,及以法賦斂而擅加益,贓重入官,計所擅坐贓論;入私者,以枉法論;至死者加役流?!?(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卷一三《戶婚律》,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51頁。 對此,“疏議”解釋說:

        依《賦役令》:“每丁,租二石;調(diào)、絹二丈,綿三兩,布輸二丈五尺,麻三斤;丁役二十日?!贝耸敲磕暌苑ㄙx斂,皆行公文,依數(shù)輸納。若臨時別差科者,自依臨時處分。如有不依此法而擅有所征斂,或雖依格、令、式而擅加益,入官者,總計贓至六匹,即是重于杖六十,皆從“坐贓”科之……稱“入私”,不必入己,但不入官者,即為入私。(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卷一三《戶婚律》,第252頁。

        總之,在“統(tǒng)收統(tǒng)支”體制下,地方政府除了嚴格依照國家稅法組織稅收,沒有任何可以自主征收的合法收入。

        (二)唐代前期“統(tǒng)支”的法制形式

        “統(tǒng)支”的主要表現(xiàn),是每年全國各級軍政部門的財政支出項目和支出計劃都由中央規(guī)劃安排,下達地方政府執(zhí)行。其法制形式集中地體現(xiàn)在《唐六典》之中。按該書卷三記載,“統(tǒng)支”的最高財政主管部門是尚書省戶部屬下倉部、金部和度支這三個司。倉部、金部負責制定各級軍政部門財政支出的支出標準。度支司則“掌支度國用、租賦少多之數(shù),物產(chǎn)豐約之宜,水陸道路之利,每歲計其所出而支其所用”,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度支郎中員外郎”條,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80頁。 即負責編制和下達全國的財政年度支出計劃,并據(jù)以安排全國收入稅物的統(tǒng)一調(diào)配。

        不同于現(xiàn)代財政調(diào)配的對象絕大部分是貨幣,唐朝前期財政調(diào)配的主要是糧食、布帛等實物稅。度支的調(diào)配原則是:“凡物之精者與地之近者以供御,(謂支納司農(nóng)、太府、將作、少府等物。)物之固者與地之遠者以供軍。(謂支納邊軍及諸都督、都護府。)”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度支郎中員外郎”條,第80頁。 對此,杜佑在《通典·賦稅下》記載的天寶計賬是有力的文獻佐證,他寫道:

        按天寶中天下計帳……其度支歲計,粟則二千五百余萬石,(三百萬折充絹布,添入兩京庫。三百萬回充米豆,供尚食及諸司官廚等料,并入京倉。四百萬江淮回造米轉(zhuǎn)入京,充官祿及諸司糧料。五百萬留當州官祿及遞糧。一千萬諸道節(jié)度軍糧及貯備當州倉。)布絹綿則二千七百余萬端屯匹(千三百萬入西京,一百萬入東京,千三百萬諸道兵賜及和糴,并遠小州使充官料郵驛等費。)錢則二百余萬貫。(百四十萬諸道州官課料及市驛馬,六十余萬添充諸軍州和糴軍糧。) (唐)杜佑:《通典》卷六《食貨志六》,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11頁。

        度支司編制和下達全國“統(tǒng)支”年度計劃也采取法制形式。其法定程序,先是依法自下而上地采集各級軍政部門的支出需求信息,此即“八月都帳”制度。按規(guī)定,各級軍政部門須于每年八月上旬向度支申報本部門當年的財政結(jié)余,以及下一年度的財政開支預計; 參見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上卷)第一分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9頁。 然后對“八月都帳”加以匯總,根據(jù)歲入的可能和支出緩急做出統(tǒng)籌安排;最后以“旨符”的公文形式下達各地。出土的唐朝文書《儀風三年度支奏抄》就是珍貴的實物證據(jù)。 參見[日]大津透著,蘇哲譯:《唐律令國家的預算——儀鳳三年度支奏抄·四年全金部旨符試釋》,《敦煌研究》,1997年第2期;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上卷)第一分冊,第30-36頁。 由于每年的“旨符”須逐項逐州抄寫,人力物力耗費巨大,開元二十四年(736)三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李林甫上書建議加以改革。他說:

        租庸、丁防、和糴、雜支、春彩、稅草諸色旨符,承前每年一造。據(jù)州府及諸司計,紙當五十余萬張,仍差百司抄寫,事甚勞煩。條目既多,計檢難遍,緣無定額,支稅不常,亦因此涉情,兼長奸偽。臣今與采訪使朝集使商量,有不穩(wěn)便于人,非當土所出者,隨事沿革,務使允便,即望人知定準,政必有常。編成五卷以為常行旨符。省司每年但據(jù)應支物數(shù),進書頒行。每州不過一兩紙,仍附驛送。 (宋)王溥:《唐會要》卷五九《度支員外郎》,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1020頁。

        經(jīng)玄宗批準,此后 “統(tǒng)支”年度計劃的下達,就改為常規(guī)性的《度支長行旨》五卷按,《新唐書》卷五八《藝文志二》“刑法類”著錄有“《度支長行旨》五卷”(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497頁)。加上度支當年另外編制的少數(shù)“旨條”相結(jié)合的形式。

        開元天寶年間的邊軍軍費,是唐朝前期的大宗財政支出項目之一,是“統(tǒng)支”的典型事例?!锻ǖ洹肪硪黄叨吨菘さ洹ば蚰肯隆酚涊d,開元天寶年間,“大凡鎮(zhèn)兵四十九萬人,戎馬八萬余匹。每歲經(jīng)費:衣賜則千二十萬匹段,軍倉則百九十萬石,大凡千二百十萬”。 (唐)杜佑:《通典》卷一七二《州郡二·序目下》,第4479頁。 《通典·賦稅下》天寶度支計賬也有每年供給邊軍人馬糧料上千萬石的安排。 參見(唐)杜佑:《通典》卷六《食貨志六》,第111頁。 按《唐六典》規(guī)定:“凡天下邊軍,皆有支度之使,以計軍資、糧仗之用。每歲所費,皆申度支而會計之,以《長行旨》為準。(支度使及軍州,每年終,各具破用、見在數(shù),申金部、度支、倉部勘會。)”(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度支郎中員外郎”條,第81頁。 可見“支度使”執(zhí)行的是度支司下達的《長行旨》開支計劃,并接受中央財政部門的審計。敦煌出土的《唐天寶四載河西豆盧軍和糴會計牒》在記錄和糴糧食總數(shù)之后,寫道:“其斛斗收附去載冬季軍倉。載支糧賬,經(jīng)支度勾,并牒上金部、比部、度支訖。” 參見[日]池田溫著,龔澤銑譯:《中國古代籍帳研究》,錄文第211件,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21頁。 這證明邊軍的財政開支處于尚書戶部和刑部之比部的共同監(jiān)督之下。

        (三)有關唐代前期“統(tǒng)支”的兩個問題

        第一,關于稅物調(diào)配的留當?shù)?、留州。從上引天寶度支計賬可以看出,度支對全國稅物的調(diào)配,從中央的角度看,有上供、留當?shù)?、留州三種方式;若以州為單位則可歸納為留州與外配兩大類。這種調(diào)配旨在避免實物稅征收之后若統(tǒng)一逐級上繳再統(tǒng)一下?lián)芩斐傻摹皠跓?,即大大增加財政調(diào)配成本。無論是留當?shù)肋€是留州的稅物,其支配權仍然集中在中央。正如上文已說明的,中央以各種法令和公文形式對留當?shù)馈⒘糁莸亩愇飻?shù)量及其支出加以制度規(guī)范和指標限制。因此,留當?shù)馈⒘糁萑匀粚儆凇敖y(tǒng)支”體制。 參見孫彩紅、陳明光:《唐宋財賦“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異同》,《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按唐令規(guī)定,各州稅物“若外配之后,損闕不充數(shù),及增減廢置,入城鎮(zhèn)輸納早晚,須別回改者,度支申奏處分”。 天一閣博物館等:《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下冊,第391-392頁。 “別回改”是對稅物外調(diào)計劃的臨時調(diào)整,權限也由度支掌握。

        第二,關于“且申且給”和“先用后申”。對于地方一旦發(fā)生超出“統(tǒng)支”年度常規(guī)安排的臨時性支出需求,唐中央通常采取“待報而后給”的方式。例如,災后賑濟。唐朝前期規(guī)定由各州司倉參軍管理以地稅為倉糧來源的義倉,“以備兇年”,“將為賑貸,先申尚書,待報然后分給”。(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三府·督護·州縣官吏》,第748頁。

        不過,唐朝前期《倉庫令》也規(guī)定:“諸應給公糧者,皆于隨近倉給。其非應給公糧,臨時須給者,在京申省,聽報乃給;外州者,且申且給。”“諸倉庫給用,皆承尚書省符。其供給所須及在外軍事要須速須給,并諸州依《式》合給用,先用后申”。 天一閣博物館等:《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下冊,第495頁 這是唐中央賦予地方軍政部門在特定條件下,其支出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只限于外州“臨時須給”公糧,以及宮廷、軍需的“須速須給”等情形, 并且必須符合既有的支出規(guī)范即“依《式》合給”。(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三府·督護·州縣官吏》,第748頁。 此外,開元二十八年(740)正月,玄宗下敕:“諸州水旱,皆待奏報然后賑給,道路悠遠,往復淹遲,宜令給訖奏聞。” (宋)王溥:《唐會要》卷八八《倉及常平倉》,第1613頁。 可見無論是“且申且給”“先用后申”,還是“給訖奏聞”,都處于中央的法令制約之下,仍然是屬于“統(tǒng)支”體制下的支出行為。

        二、唐朝前期“統(tǒng)收統(tǒng)支”財政管理體制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唐朝前期“統(tǒng)收統(tǒng)支”體制對國家治理的有利影響,最主要的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第一,有利于中央運用財政手段對社會經(jīng)濟進行宏觀調(diào)控。典型的事例,如開元二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詔宣布實行“折納”新措施。敕稱:

        關輔庸調(diào),所稅非少,既寡蠶桑,皆資菽粟,常賤糶貴買,損費逾深。又江淮苦變造之勞,河路增轉(zhuǎn)運之弊,每計其運腳,數(shù)倍加錢。今歲屬和平,庶物穰賤,南畝有十千之獲,京師同水火之饒。均其余以減遠費,順其便使農(nóng)無傷。自今以后,關內(nèi)諸州庸調(diào)資課,并宜準時價變粟取米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遠處不可運送者,宜所在收貯,便充隨近軍糧。其河南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絹,以代關中調(diào)課。 (宋)宋敏求編,洪丕謨等點校:《唐大詔令集》卷一一一《關內(nèi)庸調(diào)折變粟米敕》,學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31頁。按,“不通水利”,《唐六典》卷三“戶部郎中員外郎”條注文所引開元二十五年敕文為“不通水運州”。參見(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戶部郎中員外郎”條,第65頁。

        按此規(guī)定,關內(nèi)諸州的課口把原來交納紡織品的庸、調(diào)改為折納粟米;河南、河北不通水運之州的課口,把原來交納的租粟改為折納絹布。這一折納方案是基于關中平原與黃河下游地區(qū)的優(yōu)勢產(chǎn)業(yè)不同而制定的。唐代關中平原的糧食種植業(yè)發(fā)達,家庭副業(yè)普遍為種麻織布,而非養(yǎng)蠶織絹;黃河下游地區(qū)雖然糧食種植業(yè)與蠶桑絲織業(yè)都相當發(fā)達,但不通水運之州運輸笨重的租米入關會使稅收征管成本加重。實行新的折納方案之后,關內(nèi)和河南、河北諸州的眾多課口所交納的稅物,更多地可以取自自己生產(chǎn)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大大減少了通過市場交換以獲得部分納稅“本色”而增加的實際稅負,顯然有利于促進這些地區(qū)的不同優(yōu)勢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再如,開元年間完善了常平倉制度。《唐六典》規(guī)定:“歲豐則出錢加時價而糴之,不熟則出粟減時價而糶之,謂之常平倉?!保ㄌ疲├盍指Φ茸?,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三府·督護·州縣官吏》,第748-749頁。 開元七年(719)六月,玄宗下詔確定的常平錢管理制度為:“關內(nèi)、隴右、河南、河北、河東五道,及荊、揚、襄、河南、、綿、益、彭、蜀、資、漢、劍、茂等州,并置常平倉。其本,上州三千貫,中州二千貫,下州一千貫。每糴,具本、利與正倉賬同申?!保ㄋ危┩鯕J若等編撰:《冊府元龜》卷五○二《邦計部·常平》,臺北中華書局影印本,1967年,第6021頁。 可知常平倉的運營本錢由國家財政統(tǒng)一下?lián)埽筛髦莅粗醒胂逻_的加價或減價指標進行糴糶操作,如同正倉一樣接受中央的財務審計。常平倉作為一項事關國家治理的“統(tǒng)收統(tǒng)支”財政措施,如果運營得當,可以較好地發(fā)揮保護小農(nóng)經(jīng)濟、維護社會安定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集中財力履行國家的公共職能,特別是履行對外防御職能。上述唐朝前期邊軍日常軍費的統(tǒng)籌安排,特別是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時巨額戰(zhàn)費的供給和繁重的后勤保障,都有賴于“統(tǒng)收統(tǒng)支”體制的運行。例如,唐肅宗主持平定安史之亂時,陸贄對德宗說:“緣邊之備猶在,加以諸牧有馬,每州有糧,故肅宗得以為資?!保ㄌ疲╆戀椫?,王素點校:《陸贄集》卷一一《論關中事宜狀》,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39-340頁。

        第三,有利于加強懲處財政收支中的貪贓枉法行為的政府治理。對此,《唐律疏議》有不少刑律規(guī)定。例如,前引《唐律疏議》卷一三《戶婚律》關于“若非法而擅賦斂,及以法賦斂而擅加”的律文和“疏議”的解釋,說明唐律對官吏不依國家稅法,“擅有所征斂”,要以“坐贓論”或“枉法論”論處。再如,卷一五《廄庫律》規(guī)定:“諸有所輸及出給,而受給之官無故留難,不受不給者,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門司留難者,亦準此。若請輸后至,主司不依次第,先給先受者,笞四十。”對此,“疏議”解釋說:“有應輸官之物及官物應出給與人,而受物出給之官無故留難,不受不給者,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而受給門司留難者,亦準受給官司之法,故云‘亦準此。若請輸后至,官司不依次第先受給及請輸前至,后給受者,笞四十。” (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卷一五《廄庫律》,第294頁。 這是對官吏在財政支出中違法行為的懲處規(guī)定。

        必須指出,唐朝前期“統(tǒng)收統(tǒng)支”是以皇權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財政管理體制?!短屏洹芬?guī)定了皇帝發(fā)布命令的七種書面形式,其四為“發(fā)日敕”,“謂御畫發(fā)敕也”。其內(nèi)容包括“增減官員,廢置州縣,征發(fā)兵馬,除免官爵,授六品已下官,處流已上罪,用庫物五百段、錢二百千、倉糧五百石、奴婢二十人、馬五十匹、牛五十頭、羊五百口已上則用之”。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九“中書令”條,第274頁。 這說明達到一定數(shù)額的每筆財政支出必須獲得皇帝的書面批準。再如,唐令規(guī)定,度支編制下一年度的財政支出預算計劃之后,必須于當年“十月三十日前奏訖”, 天一閣博物館等:《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下冊,第391頁。 即最終要經(jīng)皇帝審批。因此,若從財權分配的角度來看,唐朝前期“統(tǒng)支”的最高決策權掌握在皇帝手中。

        這種以皇權為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權的“統(tǒng)支”體制,在運行中對國家治理最明顯的不利影響,是不利于調(diào)動地方官員參與國家治理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修建水利公共工程方面?!短坡墒枳h》卷一六《擅興律》規(guī)定:“諸有所興造,應言上而不言上,應待報而不待報,各計庸,坐贓論減一等。”對此《疏議》進一步解釋說:“修城郭,筑堤防,興起人功,有所營造,依《營繕令》:‘計人功多少,申尚書省聽報,始合役功?;虿谎陨霞安淮龍螅饔嬎廴擞?,坐贓論減一等。其庸倍論,罪止徒二年半?!保ㄌ疲╅L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卷一六《擅興律》,第312-313頁。 這就會在突發(fā)嚴重水災時延誤地方官員做出及時響應,貽誤最佳救災時機。據(jù)《新唐書》卷一二七《裴耀卿傳》載,裴耀卿出任宣州縣刺史時,“前此大水,河防壞,諸州不敢擅興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護作役,未訖,有詔徙官。耀卿懼功不在,弗即宣,而撫巡飭厲愈急。堤成,發(fā)詔而去”。 《新唐書》卷一二七《裴耀卿傳》,第4452頁。 這一政績被當?shù)厝恕傲⒈灥隆?,卻也暴露了“統(tǒng)支”體制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缺陷。再如,在賑災方面。如上所述,唐朝前期對義倉長期實行“將為賑貸,先申尚書,待報,然后分給”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三○《三府·督護·州縣官吏》,第248頁。 的“統(tǒng)支”管理方式。因此,州縣長官不能自主決定開倉賑貸的時機。高宗上元初(674),員半千任武陟縣縣尉,“屬頻歲旱饑,勸縣令殷子良開倉以賑貧餒,子良不從。會子良赴州,半千便發(fā)倉粟以給饑人。懷州刺史郭齊宗大驚,因而按之。時黃門侍郎薛元超為河北道存撫使,謂齊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歸一尉,豈不愧也!遽令釋之”?!杜f唐書》卷一九○中《文苑傳中·員半千》,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014頁。 這一按劾處理事件也暴露了“統(tǒng)支”體制在地方賑災時存在的制度缺陷。當時,通常采取由朝廷派出專使到受災州縣主持開倉賑濟的形式。儀鳳二年(677)五月,河南、河北旱災,高宗下令派遣御史中丞崔謐等人分道存問賑給。侍御史劉思立上疏說:“今麥序方秋,蠶功未畢,三時之務,萬姓所先。敕使撫巡,人皆悚忭,忘其家業(yè),冀此天恩,踴躍參迎,必難抑止,集眾既廣,妨廢亦多,加以途程往還,兼之晨夕停滯。既緣賑給,須立簿書,本欲安存,卻成煩擾……望且委州縣賑給,待秋后閑時,出使褒貶?!?(宋)王溥:《唐會要》卷七七《巡察按察巡撫等使》,第1412頁。 史稱:“疏奏,謐等遂不行。”《舊唐書》卷一九○中《文苑傳中·劉憲》,第5016頁。 這一特例同樣說明“統(tǒng)支”體制在地方賑災時存在著降低賑給的社會效益之弊。直到開元二十八年(740)玄宗才下令做出“給訖奏聞”的制度性調(diào)整。不過,從有關史實來看,各種官倉的賑貸通常還是需要待皇帝下詔之后才能進行, 例如,開元十二年(724)八月,玄宗下詔:“蒲、同兩州,自春偏旱,慮至來歲,貧下少糧。宜令太原倉出十五萬石米付蒲州,永豐倉出十五萬石米付同州,減時價十錢,糶與百姓?!碧鞂毷哪辏?55)正月,“以歲饑乏故”,玄宗下詔:“宜于太倉出糶一百萬石,分付京兆府與諸縣糶,每升減于時價十文。河南府畿縣出三十萬石,太原府出三十萬石,滎陽、臨汝等郡各出粟二十萬石,河內(nèi)郡出米十萬石,陜郡出米二萬石,并每升減時價十文,糶與當處百姓。”參見(宋)王欽若等編撰:《冊府元龜》卷一○五《帝王部·惠民第一》,第1259、1261頁。按,“升”為“斗”之誤。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財政體制變革與地方治理模式演變研究”(17ZDA175)的階段性成果。 賑貸往往不能及時救急。

        總體上看,唐朝前期“統(tǒng)收統(tǒng)支”的財政管理體制對于國家治理的影響利大于弊。唐朝前期經(jīng)過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到開元之治,律、令、格、式等各類法制建設取得空前進展,各級政府機構運轉(zhuǎn)比較順暢有效,吏治長期比較清明,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從隋末唐初的凋敝逐漸發(fā)展至天寶年間的空前繁榮,社會秩序從隋末唐初的動亂趨向長期比較安定。唐朝前期國家治理取得的這些顯著成效,與建立“統(tǒng)收統(tǒng)支”的財政管理體制并且長期有效地運行是分不開的。

        猜你喜歡
        點校財政管理體制
        古籍文獻點校成果的著作權問題研究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mào)易體制的維護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我國財政管理內(nèi)部控制研究述評與建議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yī)聯(lián)動”提供體制保障
        我國財政管理體制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及制約
        建立高效的政府辦醫(yī)體制
        現(xiàn)代財政管理與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chǎn)管理關系探討
        清代臺灣研究資料整理的新成果:評劉榮平、江卉點校《黃鶴齡集》
        欧美视频九九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 成人免费毛片立即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成熟女1区|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国产在线观看女主播户外| 五月天激情电影|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加勒比特在线视频播放| 丰满少妇按摩被扣逼高潮|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av免费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综合|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 亚洲V在线激情| 国内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 成人自拍一二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夜夜综合网| 狼人狠狠干首页综合网| 亚洲第一女人av|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亚洲av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男人靠女人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 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