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霖
武術形象是武術良性發(fā)展的關鍵,而武術禮儀則是樹立武術形象的重要旗幟。本文以武術形象為視角,以武術禮儀為抓手,重點闡述武術禮儀對武術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對其價值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武術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相關要求和部署,國家體育總局武術中心印發(fā)了《中國武術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2016-2020年)》。指導思想重點要求以國際推廣、武術文化、武術教育、武術科研、武術產業(yè)等領域為重點,筑牢武技、武禮、武德三大支柱。其中武術三大支柱,決定著武術在實施過程中的續(xù)航能力,武術禮儀更是重中之重??v觀近些年韓國跆拳道國際文化地位蒸蒸日上,在各國市場橫行成風,中國武術亦被沖擊的一敗涂地。究其原因是自古以來的武術形象頗受詬病,新時代的武術發(fā)展方針更少有形象側重,加以武術的無階級性和各種不良價值觀的沖擊導致當代武術形象不進反退,武術發(fā)展不盡人意。形象是最好的代言,武術要沖破枷鎖,必須開展以“禮”為主導的形象改革工程,并積極參考跆拳道成功之處,總結自身不足,對武術禮儀進行整理創(chuàng)新,為武術的良好發(fā)展和落實國家政策竭心盡力。
1 武術形象的概念界定及意義
1.1 武術形象的概念界定
形象一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有著不同釋義,從當今傳播學角度來看,形象傳播學定義為,一個主體自身及外界對這個主體的基本認識和評價,它具有外在性、理念性和公眾性。形象是本質的外化,形象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形象力量,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同樣以武術為主體,武術的外在性;既他者對武術的認知與評價。理念性;既武術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和想要傳達的形象。公眾性;既武術形象對武術和公眾的影響力。結合來看武術形象的概念便是:武術形象既他者對武術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外在表現的認知與評價,這種認知與評價一旦形成對武術自身及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力。
1.2 樹立正面武術形象的意義
正面武術形象能夠還原中國武術的本質特性,讓世人認識到真實的武術。正面的武術形象能夠聚攏人心,團結無數武術各界人士,對武術的傳播發(fā)展起到良性刺激作用。樹立正面武術形象不僅是為了扭正武術界中的不良風氣,更是為了約束武術傳播者與武術習練者的不良習性,能通過以“武”修“德”,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向世人展現武術人健康的形象風采。
2 武術禮儀的價值
2.1 武術禮儀的概念界定
武術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以及武術交往交流中,為了互尊、互敬,在儀容、儀表、儀態(tài)、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是習武者應共同遵守和共同認可的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同時也是習武之人文明禮貌的一種體現。國際武術聯合會規(guī)定的武術禮儀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武術禮節(jié),本著當代武術為和平與友誼服務的宗旨,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2.2 武術禮儀的作用
武術現在暫時還沒有選入到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去,作為我國特色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其中的原因。每一種禮儀都有特定的方法與內涵,從形式到內涵諸方面均體現出中華武術的禮儀之美。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一直都重視禮儀教育,幼兒的武術訓練作為武術后備人才的基礎訓練,是擴大武術影響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幼兒有很大的可塑性,為推進武術運動的發(fā)展,應從娃娃抓起。需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運用切合幼兒實際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訓練方法。要不斷把培養(yǎng)高尚的武德教育滲入到教學與訓練中去。武術禮儀包含有教育的功能、文化熏陶的功能、審美的功能、倫理道德的功能等等。世界人民能通過武術禮儀直接或間接地認識理解中國文化。我們要去想方設法來讓武術禮儀蘊含的道德價值來體現自己,提升自己。這需要所有武術界的同道中人積極作貢獻,達成統(tǒng)一共識。武術禮儀對樹立中國武術正面形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武術禮儀的反思
因武術受西方文化和競技體育的沖擊,有的年輕人的價值觀念也悄然地發(fā)生著變化,他們或追求個人自由的生活,或追求武術的技術層面。不夠重視武術禮儀的內容、內涵,進而導致武術禮儀的傳播只停留在表面。每每提到武術禮儀,抱拳禮理所應當成為了大家的談資話題,認為武術禮儀即抱拳禮,抱拳禮即武術禮儀。僅重視武術技術,忽視武術內在的文化底蘊,是導致武術禮儀文化缺失的方面之一。而且當今的武術禮儀缺乏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散漫、沒形成一定的體系。
日本的柔道與韓國的跆拳道的發(fā)展很值得我們去深思學習。在日本,凡是在學校接受過教育的日本人,幾乎都有過武道的教育。韓國的跆拳道項目有必修的禮儀教課內容,他們很注重人格精神的培養(yǎng)。他們的成功之處就是在于把技術與文化相結合,借助技術的傳播來推進文化的傳播,借助文化的培養(yǎng)來陶冶凈化習練者的精神面貌。能否借鑒韓國的做法,把武術禮儀也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這能讓武術愛好者,習練者全面認識武術文化,學到獲得武術禮儀。對促進國民健身學習武術有很大的幫助。在武術競賽評分規(guī)則中能否加上關于武術禮儀分,加大其在武術比賽、表演中的分值,促使運動員、教練員的重視。關于系統(tǒng)的介紹講解武術禮儀方面的書籍寥寥,現在的武術是否深耕在禮儀上面,其影響是否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是否能滿足武術愛好者、武術傳播者的需要。它所衍生出的內在蘊含的價值我們又吸收繼承到了多少。我認為我們是時候逐步向武術禮儀的傳播與推進去靠攏了。所以咱們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摸索探究武術真正的內涵底蘊,把武術培育成高尚有德有禮的運動項目。
加快推進中國武術禮儀文化走向世界,不只需要管理部門的政策制度支持,學校重視與倡導禮儀教育的規(guī)范,更加的需要武術界的仁人志士共籌策略推進其發(fā)展。同時中國武術禮儀文化的回歸路也要同仁們堅信并不斷地理清與探究。對比之下,我國的武術禮儀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內容,卻讓人有著不完整、文化缺失的烙印。我們必須去挖掘展示武術禮文化的精髓,掙斷影響武術傳播的一切限制枷鎖,弘揚民族精神,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
現在的科技很發(fā)達,網絡也逐漸的走向成熟與普及,當我們運用現如今的發(fā)達便捷的網絡功能時,只需要我們動動鼠標,敲敲鍵盤就可以打開強大的網絡搜索引擎。當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詞“禮儀操”,會看到有“陽光文明禮儀操”、“禮儀主題歌曲”、“禮儀操系列”、“酒店的禮儀禮節(jié)操”等多種禮儀操視頻。比較正規(guī)的禮儀操操作順序包含有:整裝;鞠躬禮;相互鞠躬禮;握手禮;引領禮;讓座禮;蹲姿禮;致謝禮。這是禮儀文化的一種新的嘗試,從網絡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有的禮儀操編排的還不是很完善、成熟,不過這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壯大創(chuàng)新的過程。比如酒店管理培訓者們就自創(chuàng)了一套適合酒店本身實際情況的禮儀操:首先是走姿,站姿操;其次是迎送操;接著是坐姿操;最后是問候操。做禮儀操的人個個看起來朝氣蓬勃,他們或跟著有節(jié)奏的歌曲來做,或跟著節(jié)拍喊著口號有規(guī)律的做,我們觀看起來就是一種享受。難道我們的武術禮儀不能夠排編成禮儀操嗎?我相信我們廣大的武術工作者、愛好者、傳播者是有能力來創(chuàng)編一套武術禮儀操的。這也勢必會加快武術文化傳播的路程。
4 結論
武術禮儀是中華武術的靈魂、點睛之筆。同時也是加快武術傳播的催化劑,它代表著中國的武術形象。武術禮儀文化教育傳播與弘揚的同時對我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積極的意義。希望武術禮儀自始此能夠被我們探索實踐形成自身獨特的定位。與時代保持著同步發(fā)展軌道,不斷推陳出新,握緊“武術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向舵。最終形成一個為武術提供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動力和支撐。
(作者單位: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