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課程是一門兼具邏輯性和實驗性的學科,對學習者提出了較高的素質要求.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出發(fā),并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來開展探究式的課堂教學,進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本文通過“進行課堂提問”、“鼓勵大膽猜想”以及“營造探究氛圍”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6-0049-02
收稿日期:2020-11-25
作者簡介:王金淼(1991.12-),女,碩士,中學二級教師,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邁入,素質教育逐漸為各教師所推崇,成為了新的教學趨向.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以考試作為教學目標,而不重視學生的具體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依照一種固定的模式開展教學,使得課堂死板、沉悶.因此,在新課標下,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開展探究式教學來構建探究式課堂,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水平.
一、進行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內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并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設計問題內容,進而引導學生能夠從物理現(xiàn)象著手,掌握其內在規(guī)律,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高中物理教師想要充分的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要設置巧妙的提問方式和提問內容.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只有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充分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才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
例如,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如在學習“萬有引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日心說”和“地心說”的理論出發(fā),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教師可以提問“一年為什么會有春、夏、秋、冬4個季節(jié)?”、“為什么會出現(xiàn)白天、黑夜更替?”、“旱季和雨季是什么時候開始的?”等等類似的問題.而后引導學生對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思考.學生在經過預習后就能回答:“這是由于地球公轉和自轉而出現(xiàn)的.”進而導入課程內容“萬有引力定律”.在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知識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萬有引力定律的知識討論“在星球表面上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g是否和物體的質量無關?g的值是由星球的質量和運動物體所處的位置決定的嗎?”而后引導學生回答:“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可以由物體所受重量與質量的比值求解,而在星球表面,我們常認為物體所受重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星球的引力.得到這一點后,我們可以由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即設星球與某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m,物體與星球的距離為r,則物體所受到的引力為F=GMmr2,物體在星球表面作自由落體運動時的加速度g=Fm=GMr2.而根據上式,就可以判斷出g的值是根據星球的質量和運動物體所處的位置決定的,跟物體質量與運動無關.”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想:如果通過地心將地球打穿一個洞,從洞的一端靜止放入一個比洞的直徑小一些的小球,那么此球在洞中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呢?學生在思考后回答“在放入端開始向地心作加速運動,從地心開始向另一端做減速運動,到另一端的速度變?yōu)榱?,v1=0,接下來,從另一端向地心做加速運動,到地心后變?yōu)闇p速運動,回到放入端時速度變?yōu)榱?,v0=0,并重復上面的運動過程.”接下來,教師可以對公式的適用情況進行教學.教師:“一個均勻球體和一個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用萬有引力來進行計算嗎?”學生在思考后回答:“可以,如果使用萬有引力來進行計算,那么此時公式中的r指的是質點到球體球心之間的直線線段距離,如圖1所示,而兩球間的吸引力為F=GMm(R+L+r)2.”
如此,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于知識內容有一個深入的理解,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鼓勵大膽猜想,提升學生推理能力
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通過巧妙的方式來進行提問以外,還要在學生提出一定的假設和猜想時進行積極的鼓勵,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推理能力是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奶骄縼硪龑W生大膽地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開展探究式教學.在探究過程中,通過教師在旁的適當引導,鼓勵學生提出一定的疑問和猜想,并給予合理的評價和鼓勵,促使學生能夠建立物理課程的學習自信心,進而使得學生在課堂推理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中能夠勇于回答,敢于猜想.例如,在教學“重力勢能”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進行投影演示,進而引起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學習狀態(tài)之中.如,教師可以展示“打樁機的重錘從高處落下,把水泥樁打進地里”、“蘋果自高處下落”、“飛機投彈”等類似從高處下落的短視頻,并在視頻播放完畢后進行提問:“從剛才的畫面中,同學們想到了什么?請從功和能量轉換的角度進行分析.”如此,通過視頻來導入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對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首先,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小球,一個鋼球,一個木球,再盛一盆細沙,如圖2所示.
探究一:在裝有細沙的沙盆上方的同一高度釋放兩個小球,觀察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質量較大的鋼球比質量較輕的木球在沙中陷得較深些;
探究二:讓鋼球分別從不同的高度落下,能夠發(fā)現(xiàn)鋼球釋放的位置越高,在沙中陷得越深.
在這里,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名學生進行再次實驗,在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如,教師:“根據兩個實驗的實驗現(xiàn)象,請同學們對影響物體重力勢能的因素進行猜測.”學生紛紛回答:“物體的質量、物體下落的高度.”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并對下列問題進行猜想.如,教師:“要如何定義物體的重力勢能?”學生:“我們將物理量mgh叫做物體的重力勢能.”教師:“為什么要這樣來進行定義?”學生:“因為mgh這個物理量的特殊意義在于它一方面與重力做功密切相關,一方面它隨高度的變化而變化.”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重力勢能的表達式書寫出來,并用文字敘述其含義,學生:Ep=mgh,即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與所處高度的乘積.
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實驗來促使學生根據一定的實驗現(xiàn)象來進行猜想,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得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發(fā)問.
三、營造探究氛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
同時,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和枯燥,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需要積極營造課堂探究氛圍,進而有效地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提升高中生的物理探究能力,進而一改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僵硬、沉悶的現(xiàn)象,使得課堂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例如,在教學“曲線運動”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都存在哪些曲線運動?”學生:“自行車輪胎上的點、摩天輪上的點……”教師:“是的.”然后為學生播放曲線運動物體的相關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教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嘗試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將質點做曲線運動時的位移和曲線運動的速度進行描述.”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而后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答案,如,曲線運動時物體到達位置A(xA,yA),相對拋出點O的位移L用它在坐標方向的分矢量來代表它,即A點的坐標(xA,yA),如圖3所示,速度V可以用它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的分速度Vx、Vy來表示,如圖4所示.
然后引導學生將自己畫出的圖與PPT上呈現(xiàn)的圖進行對比,并進行適當?shù)赜懻?,將錯誤的地方修正.這樣,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營造探究氛圍來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探究,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思維,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以及營造探究氛圍三個方面來構建探究式課堂,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促進學生物理知識水平和物理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凌小金.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22):158.
[2]陳太沖.淺析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36):49.
[3]李曉麗.淺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2014(15):58-58.
[4]田豐兵.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分析[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16):53.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