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領新聞理論、新聞業(yè)務等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同時,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學生開設“第二課堂”,加強實踐教學。
學院先后與人民網、《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建立實習基地,在全國兩會等重大報道節(jié)點,組織高年級同學集體赴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直接參與重大宣傳報道活動,讓同學們體會中央主流媒體記者嚴謹的工作作風,觀摩主流媒體在重大宣傳報道中的操作規(guī)范,在實踐中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為了提高新聞專業(yè)學生的國情意識,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從2007年起,新聞學院在本科學生中開展了“子牛杯”社會調查征文大賽,鼓勵學生“將新聞寫在大地上”。迄今為止,該活動已經堅持了12年,收到社會調查報告1219篇,其中有5部作品獲得“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勵,數十部作品獲得北京市獎勵?!白优1鄙鐣{查征文大賽現在已經成為新聞學院的品牌活動。通過進行社會調查活動,同學們成為一名“準新聞人”,為未來走上新聞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基礎。該活動曾榮獲首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項目”表彰。
當前我們感到,在新聞專業(yè)學生中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面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如何避免簡單說教,讓學生在思想上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自覺抵制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的侵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學理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建議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提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理性和說服力。
一是創(chuàng)新傳統的新聞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中國特色新聞理論的核心,新聞理論研究必須承擔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術化職責。通過提升傳統新聞理論研究的學術品格,來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邏輯說服力。
二是在比較視野下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在指導思想、工作理念、實踐路徑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只有通過認真梳理和系統比較中西新聞實踐發(fā)展和新聞理論脈絡,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現實基礎和理論依據,才能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現實合理性和邏輯正當性,才能增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
三是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新聞學話語體系。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新聞理論教學缺乏新的概念和新的表述,話語方式偏重于說教式,價值判斷多于事實判斷和邏輯推理,導致降低了新聞理論教學的說服力。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新聞學話語體系,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新的概念表述、新的邏輯闡釋,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新聞理論教學更容易為當代青年所接受。
作者簡介? ?陳作平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