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春節(jié)前夕,虎丘街道轄區(qū)內的山塘街義風園內,一出被重新挖掘的昆劇《清忠譜·罵像》正在進行緊張有序的彩排。數(shù)位演員聚集于尚義廳,在江南絲竹聲的鏗鏘韻律中,演繹出了蘇州人關于家國情懷的風骨。
本土昆曲故事里的忠義精神
說到昆曲,人們或許對《牡丹亭》《長生殿》等講述兒女情長的故事較為熟悉。殊不知,其中也有來自蘇州本土,原汁原味講述歷史事件的劇本。由明末清初蘇州昆曲演員申(申時行)家班中的李玉根據明代天啟年間真實歷史事件所作的中國十大歷史冤劇之一《清忠譜》正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李玉,字玄玉,一作元玉,蘇州吳縣人。相傳他所作的傳奇有六十種之多,現(xiàn)存名目達四十二種,有完本和殘本流傳的有二十一種。這一創(chuàng)作數(shù)量,在明、清傳奇作家中可謂首屈一指。而他所創(chuàng)作的《清忠譜》刊行于清順治年間,該劇描寫了明朝末年魏忠賢把持朝政,橫行獨斷,一方面拉攏官僚政客認作義子,使他們到處建立“生祠”和神像,樹立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放縱黨徒迫害人民,造成整個社會的恐怖。東林黨人周順昌等人憤慨不平,被捕下獄。蘇州百姓顏佩韋等五人,基于義憤,聚眾請愿,搗毀西察院,最后都被處死,周順昌等東林黨人也受刑而死。至崇禎當朝,重新起用東林黨人,擊鏟除魏黨,使正氣得以伸張。
此次選用的《清忠譜·罵像》一折,主要講述了應天巡撫毛一鷺和織造太監(jiān)李實作為魏忠賢的親信,在山塘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祠堂竣工那天,吏部員外郎周順昌得知消息后趕到,指著魏忠賢的塑像痛罵一場?!读R像》一折,集中體現(xiàn)了周順昌耿介正直、疾惡如仇的優(yōu)秀品質。當閹黨的爪牙正在慶賀魏忠賢生祠落成的時候,他沖進祠堂大罵,歷數(shù)閹黨之流貪腐作惡的滔天罪行。此景表現(xiàn)了周順昌清正耿介與蘇州市民疾惡如仇、至死不屈的忠義精神。
歷史上,周順昌正因罵像一事得罪魏忠賢,后被抓捕,蘇州百姓基于義憤掀起了抗暴運動,五位義士為保護全城百姓,挺身投案、慷慨赴死,這便是如今的五人墓和《五人墓碑記》的由來??梢哉f,《清忠譜》在藝術方面比較真實地表現(xiàn)了一場轟轟烈烈聲勢浩大的群眾斗爭,同時通過斗爭顯示出了各階層人民的不同性格,這在中國戲曲史上尚屬首創(chuàng)。
山塘尚義廳內的文化傳承
對《清忠譜·罵像》的演繹于2020年下半年開始籌劃并啟動?;⑶鸾值琅c南社文化研究院聯(lián)合中國昆曲評彈研究院等單位,為擁抱文化發(fā)展的“新浪潮”,翻開坐擁豐厚文化的家底,決定將《清忠譜·罵像》推上舞臺。
劇組邀請了蘇州大學教授、博導朱棟霖先生擔任總策劃,聘請相關專家對傳統(tǒng)劇本進行整理、改編,同時組織在蘇的部分昆劇退休演員、聘請專職導演進行彩排。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彩排地點義風園正是當年事件的發(fā)生地。位于山塘街的義風園(五人墓),是明末閹黨親信拆毀“東林書院”,運來木料為魏忠賢建“普惠生祠”的原址,也有著明代反對魏忠賢斗爭中殉難的蘇州百姓顏佩韋、楊念如、沈揚、馬杰、周文元五位義士之墓,前臨山塘河,壁嵌《五人墓義助疏》碑,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人墓經過了多次修復,其中2010年整修時擴建為義風園,增添了尚義廳、回廊、復社紀念館、廊刻《山塘勝跡圖》、國學講習會、茶室、遛鳥園等??梢哉f,昆劇《清忠譜·罵像》的排練地點正是虎丘街道一處寶貴的文化資源。
蘇州南社文化研究院、義風園(五人墓)管理處·復社紀念館(籌)執(zhí)行院長安達表示,目前這出戲的彩排已接近尾聲,一折戲在45分鐘左右,其中一半武戲一半文戲。該劇預計將于春季正式對外公演。
這部廉政昆曲的推出,是山塘悠久文化的傳承,是姑蘇清官剛正品質的傳承,也是對虎丘街道深厚的歷史資源的挖掘和探索,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