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蕓
摘要:現如今我國公路橋梁四通八達,交通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各項事業(yè)也在良性發(fā)展。道路橋梁的連接處很容易出現錯臺,進而引起跳車等問題。重視沉降段的設計與施工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落實,是確保沉降段質量的重要方法?;诖?,本文結合工作實踐所得經驗與見聞,在此對路橋沉降段設計進行相關研究。
關鍵詞: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設計
交通是眾多經濟、交流活動的基礎。隨著路橋建設增多,各種路基路面問題也涌現出來,引起了從業(yè)者的普遍關注。沉降段構造特殊,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要提高沉降段施工質量,首先就要做好設計工作,提高設計科學性。
1.路基設計
根據當前設計情況,結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以及設計經驗,在此就路橋沉降段的設計工作進行分析。
1.1路基設計原則
(1)確保路基長期穩(wěn)定。路基穩(wěn)定性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設計不科學、施工填筑不當、機械、車輛碾壓等,路橋交付使用后,路基會逐漸出現一些問題,形成病害。路基損壞會影響與之接觸的涵洞、擋土墻等附屬設施,導致這些設施出現變形破壞,功能性降低。在設計時,要注意路基設計的適應性,與工程實際情況契合,做好相關計算工作,并檢查計算是否科學、準確。
(2)有效控制路基沉降。修建路橋、尤其是通車后,路基需要承受大量的荷載,荷載形式以及荷載強度都比原本自然狀態(tài)下要高得多。在工程建設中難免會遇到軟土路基,對于這些路基而言,穩(wěn)定性與承載能力往往難以達到規(guī)定要求,需要經過相應處理,提升整體穩(wěn)定性與強度,避免大量沉降影響路基路面穩(wěn)定性。如果是高速公路,更要重視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工后剩余沉降量控制工作。
(3)一些地區(qū)可能分布了極厚的軟土層,或者軟土分布范圍很廣、需要很長時間完成沉降過程??赡茈y以控制工后沉降量符合要求。對于這些地區(qū),如果要進行路橋建設,可以考慮設計臨時性路面,或者進一步提高路基與橋梁方案比選科學性。
1.2路基高度設計
在實際工作中,路基高度一般是路堤部分所需填筑高度以及路塹部分的實際開挖深度。根據當前技術要求,設計高度應保證路肩邊緣位置高度至少達到路基土毛細水理論上的上升高度,而且要符合冰凍方面的相關要求。對于沿河路段、有浸水情況的路段,在設計路基邊緣標高時,應至少達到設計洪水頻率水位+雍水波浪高度+0.5m,以確保整體安全性。
1.3路基整體設計
(1)必須從總體上進行考慮,要杜絕只關注局部或者盲目追求高指標的做法,防止出現路基高填深挖等現實問題。在設計時,如果確實難以規(guī)避高填方作業(yè),可以嘗試多設計幾個方案。如果路橋工程需要跨越大峽谷等地形,所需的填方工程高度已經超過了20m,則應考慮修建橋梁是否更加合適。如果需要挖方的深度達到了30m,則應考慮是否采用隧道方案。假如地形對正常施工產生較大影響,挖方邊坡實際高度在40m以上,要做好地形勘察、分析工作,嘗試找出合理的避讓路線,可以嘗試局部調整平縱橫,或者發(fā)散思維,設計其他的路基方案,例如半隧半路或半橋半路等,之后對這些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執(zhí)行。
(2)進行總體設計,要注意考慮全路段情況,邊坡方案要保證具有足夠安全性并且設計合理、實際可行。要盡量減少無謂的占地現象,邊坡設計要順應自然,不采用單一坡率設計,要能夠根據原生地形條件順勢而為,圓滑過渡。對于坡腳、坡頂等處,設計時也要盡量采用無折角設計,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邊坡防護應結合以往國內外經驗、教訓,采用符合本地情況、相對經濟的防護形式。防護不止要確保效果,也應考慮與排水、綠化、景觀相結合,提高整體防護效果與美觀度。如果路基邊坡是自然裸露巖體,并且整體穩(wěn)定性很高,如果不干擾正常行車,也可以不進行防護設計。
2.路面設計
(1)在進行路面設計時要考慮該路段未來的交通情況、公路性質、當地的土質、地質條件,施工所用材料等;要明確路面等級,選擇合適的路面結構。注意吸取以往工程實踐中出現的路面早期破損教訓,嘗試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與方法,提高設計科學性。設計時也要注意當前地方管理部門對公路建設的相關指導意見,不可沖突。要調查各類材料實際應用性能,注意料源地點、運輸成本與距離,做好相應的試驗檢測工作,保證試驗科學性,借此推斷材料性能波動可能性,確定合理的設計參數。
(2)對于路面結構設計,必須嚴格遵循相關設計、施工技術規(guī)范。在實際設計工作中,也要注意不能完全被規(guī)范所束縛,應結合實際情況,如地質條件、氣候影響、施工難度、實踐經驗等進行合理設計。在設計中要注意全線設計應有一定差異,各路段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使用統(tǒng)一材料、結構、標準,要注意各路段的上行下行交通、各路段環(huán)境氣候、上下坡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與環(huán)境、交通、行車速度等匹配。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特殊路段,要強化設計,注意路面結構設計科學性,做好路面材料針對性選擇。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況
某工程為新建道路,整體上呈東西走向,道路向東一直延伸,與新城路連接,工程全長1.634km。該路段為城市主干路,采用雙向八車道設計,紅線寬度為60m,設計速度60km/h。在本工程中需要設一座半互通式立交橋,一座跨河橋,全線區(qū)域內基本為軟土路基,需要進行相應處理。
3.2路基路面設計
在此以本工程為例對路基以及路面的設計工作分別進行闡述。
3.2.1橋頭路基設計
由于全線區(qū)域基本為軟土地基,需要在這一不利情況下進行橋頭施工。本工程橋頭路基采用復合地基,為確保工程質量,十分重視樁頂高程的控制工作,根據相關規(guī)范要求,設計高程比承臺底標高要低一些。之后對橋頭處復合地基實際強度高低做科學檢驗,確認強度符合要求后允許繼續(xù)進行橋臺施工。柱式臺填土施工嚴格按對稱輕壓要求執(zhí)行,有效保證了密實度。采用水泥樁處理圓管涵洞路段,適當縮小了樁間距,采用兩排樁。
3.2.2特殊路基設計
在本工程,先進行了外業(yè)勘測,收集了實地資料,結果顯示工程地基多為軟土地基類型。之后對本地的軟土特性做出了全面分析。為了確保路橋工程效益與質量,采用了以下辦法開展工作:
(1)工程中的一些路段為一般性軟土,對于這些路段,以袋裝砂井+等載預壓方式進行處理;
(2)靠近匝道、橋梁的滿堂支架范圍以水泥攪拌樁+等載預壓形式進行處理;
(3)橋臺后30m軟土以CFG樁+袋裝砂井+等載預壓方式進行處理;
(4)一些路段難以符合高壓線施工凈高相關要求,對于這些路段,以高壓旋噴樁+等載預壓方式進行處理。
3.2.3路面結構層設計
本工程路面為瀝青路面,路面設計執(zhí)行規(guī)范為CJJ169-2012,根據這一規(guī)范中的理論方法進行路面科學設計;結構厚度通過路面設計程序系統(tǒng)進行準確的分析計算。
結束語
交通運輸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道路橋梁必須保證質量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路橋沉降段是設計與施工的重點,必須對這一施工段有足夠理解與重視,注重設計質量與施工水平,減少沉降量、將沉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提高路橋行車質量。
參考文獻:
[1]厲楨,呂偉.路橋過渡段沉降因素分析及結構設計[J].運輸經理世界,2020(03):91-93.
[2]代珊珊.公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設計要點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1):227-228.
[3]米嫚嫚,米帥龍.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技術與市場,2020,27(05):106+108.
山東金智成建設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