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華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導致當今國際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不穩(wěn)定性驟增,由此帶來的巨大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給一國的出口貿易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為探究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出口產品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本文通過對2000-2019年期間中國出口至新加坡的商品貿易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上升會使得我國的出口產品多樣性下降,導致我國出口增長乏力。本文最后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降低我國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從而促進我國出口產品多樣性的提升,對我國出口貿易的長期和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出口產品多樣性;影響效應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至今,我國的外貿體量和規(guī)模一直都在飛速增長,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二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出口國。但與此同時我國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也在日益增長,從最初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再到后來的歐債危機、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摩擦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最近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暫緩簽署,都給我國帶來了很大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數據來源:https://www.policyuncertainty.com/
上圖是我國2001-2021年期間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趨勢圖,從上圖可知,我國自從加入WTO之后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一直在不斷波動。導致我國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2001-2003年期間,受國有體制改革與裁員的影響,我國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一直處于較高的狀態(tài);2008-2011年期間,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2012年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惡化;2016年,特朗普獲選美國總統;2017年美國退出TPP;2018-2019年期間中美貿易摩擦不斷;2020年期間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爆發(fā)。
此外,許多學者曾對我國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進行分析,他們利用異質性企業(yè)貿易模型將我國的出口分為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并發(fā)現我國目前出口增長主要依賴于集約邊際,而擴展邊際的貢獻非常短暫且有限。不少學者認為這樣的貿易增長結構非常不利于我國外貿產業(yè)的發(fā)展,并指出這種非常依賴數量增長的出口貿易結構不利于我國貿易條件的改善,并且在面臨國際市場不確定性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風險,在面對諸如金融危機等外部沖擊的時候會突顯出我國外貿增長結構的脆弱性,不利于我國外貿產業(yè)的穩(wěn)定和長期發(fā)展。因此,積極調整貿易增長結構,重視出口增長的擴展效應,并不斷提升我國出口產品多樣性水平,將對我國外貿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如何將我國的出口增長的貿易結構積極地向擴展邊際增長傾斜,許多學者因此對一國的出口產品多樣性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一國的出口產品多樣性受諸多因素影響,如貿易成本、關稅水平、經濟規(guī)模、人均GDP、金融發(fā)展水平、貿易便利化、簽到貿易協定等等,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一國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該國的出口貿易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即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降低會促進該國出口產品的多樣化,同時也會有利于該國的出口貿易增長。此外,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所涵蓋的內容與上述的影響因素之間也存在交叉部分,如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關稅、簽署多邊協定等都會使得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其最終的結果都會有利于提升一國出口產品的多樣性。
1.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出口產品多樣性相關關系研究綜述
Handley(2014)[1]的研究發(fā)現,降低關稅所帶來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會促進企業(yè)出口產品多樣化。胡勇兵等人(2015)[2]利用1995-2012年中國對東盟成員國的出口數據進行二元邊際分析發(fā)現,自貿區(qū)的成立對中國出口的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都有顯著的提升作用,但對集約邊際的影響更大一些,錢學鋒和龔聯梅(2017)[3]研究了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對中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及制造業(yè)出口的影響,他們也認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降低所帶來的貿易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集約邊際來實現的,馮家佳(2018)[4]的研究發(fā)現,當企業(yè)面臨更大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時,會增加出口產品的種類以分散風險,以保障出口利潤。Osnago(2015)[5]通過對149個出口商在HS-6位數字水平的數據進行研究,他認為出口產品多樣化程度對產品價格的變化非常敏感,這意味著其對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也會敏感,之后通過實證分析得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出口產品多樣性之間存在顯著的負面影響,此后許多學者的研究均驗證了上述結果的正確性(林昕,2018[6];王江齊2020[7];周科選2020[8])。Shepotylo&Stuckatz(2017)[9]的研究表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一國的拓展邊際和集約邊際均存在顯著的負面效應。Feng L(2017)[10]以中國入世為背景,發(fā)現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降低會促使許多以較低價格提供更多高質量產品的企業(yè)進入出口市場,從而提升了出口的產品多樣化和整體的產品質量水平。汪亞楠與周夢天( 2017) [11]的研究得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降低可以擴大企業(yè)出口產品的范圍,同時關稅減免可以提高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性,優(yōu)化企業(yè)的出口結構。王睿田(2020)[12]通過對中國與19個貿易合作伙伴國的貿易數據研究發(fā)現,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國集約邊際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但能夠對擴展邊際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且這種影響隨著兩個之間的制度距離差距變大而加速變大。鄧小華和陳慧玥(2021)[13]利用11個新興國家對美國的出口數據進行實證研究,他們發(fā)現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新興國家的擴展邊際呈顯著正相關,并且這種影響關系主要是通過技術貿易壁壘來實現的。
2.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多樣性影響的機制分析
一般地,企業(yè)在進入出口市場時存在一個沉沒的固定成本,由于這個不可收回的沉沒成本的存在,在面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時,企業(yè)對是否進入出口市場的決策則取決于預期收益與固定成本的比較,即只有當預期收益大于固定成本時企業(yè)才會選擇進入出口市場,否則就會延緩進入出口市場。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提升會導致企業(yè)的預期收益下降,在進入市場的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許多企業(yè)會選擇延緩進入出口市場。根據以上影響機制,我們可以得知,當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時,首先,市場內原有的生產效率較低的企業(yè),即生產成本較高從而導致預期收益低于固定成本的企業(yè)會選擇退出出口市場;其次,原本想進入出口市場的企業(yè)由于預期收益的下降,生產效率沒有達到進入出口市場的臨界值,則會選擇延緩進入出口市場;最后,只有那些生產率較高(大于出口生產率臨界值)的少部分企業(yè)存留在出口市場。從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將通過影響企業(yè)進入和退出出口市場,進而導致出口產品多樣性降低。反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則會有助于出口產品多樣化的提升。具體地,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主要通過“學習效應”和“競爭效應”來實現對出口產品多樣性的影響。
2.1學習效應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可能通過“學習效應”使得出口產品多樣化的程度提升。在以往的許多研究當中都表明了出口企業(yè)普遍存在“學習效應”,錢學鋒等人(2011)[14]利用1999-2007年的中國工業(yè)企業(yè)數據庫分析得出企業(yè)在進入出口市場后會進一步提升其生產率水平,這種生產率的提升是由于出口學習效應所帶來的,此后荊逢春等人(2013)[15]也通過實證分析得到了與之相同的結論。具體地,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降低會使得企業(yè)進入出口市場的“門檻”降低,更多的企業(yè)因此可以進入到出口市場,從而有更多機會學習到國外先進的產品技術和管理經驗,這種“學習效應”可以提升本國企業(yè)的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企業(yè)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率,從而增加出口產品的種類。而當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時,許多企業(yè)會選擇延緩進入出口市場,甚至會導致原有的出口企業(yè)退出出口市場,此時“學習效應”的作用甚微,企業(yè)出口產品的多樣性也會隨之降低。
2.2競爭效應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可能通過“競爭效應”使得出口產品多樣化的程度提升。一方面,當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時,由于準入門檻的降低,會有更多的企業(yè)進入出口市場,此時出口企業(yè)面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面對這種競爭環(huán)境,出口企業(yè)必定要想辦法對產品進行創(chuàng)新以滿足海外市場不斷出現的新需求,所以在企業(yè)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當中,生產出來許多異質性的產品以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最終也會促進出口產品多樣化。另一方面,由于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市場當中存在的資源(技術、人才、原材料等)是有限的,企業(yè)之間對資源的相互競爭會促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有效地配置,從而可以提升企業(yè)的生產效率。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時,企業(yè)生產率的普遍提高會促使更多企業(yè)進入出口市場,從而提供更多種類的出口產品,因此提升了出口產品的多樣性。
3.實證分析
3.1模型的設定
為考察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多樣性的影響,模型設定具體如下:
Vit=β0+β1TPUt+β2Xit+εit
其中,β0為常數項,β1和β2為待估參數,Vit表示中國在t時期對國家i出口產品多樣性指數,TPUt表示中國在t時期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Xit為一組控制變量:GDPit表示國家規(guī)模;DISit表示中國與國家i之間的地理距離;INCOMEit為國家i在t時期的人均收入。εit為隨機誤差項。
3.2 變量說明
3.2.1核心解釋變量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本文采用的測度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方法為文本法,Baker et al ( 2016)[16]采用新聞報道頻率的方法測度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其主要操作為:他選取了美國主流的十大新聞期刊,并統計出1985-2010年期間這些新聞期刊中出現“不確定性”、“經濟”、“立法”、“赤字”、“國會”等詞的文章篇數,將這些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后,最終計算出美國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月度指數。該方法度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具體步驟如下:Pit表示新聞期刊i在t時期出現“不確定性”、“經濟”、“立法”、“赤字”、“國會”等詞的文章篇數,T1和T2分別為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后的時間間隔,首先通過時間序列方差σi2剔除Pit在間隔T1內的異常波動,從而得到T1間隔內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頻數? ? ? ? ? ? 和Fit在t時期內的平均值為? ? ? ? ? ?。同樣地,可以算出Zt在T2間隔內的平均值
。最后,TPU=? ? ? ? ? ? 即為基于新聞報道所測得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此后,他們將報道中的關鍵詞“經濟”改為“貿易”,從而測得各國所面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本文采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來自于Baker等人在其研究網站發(fā)布的數據。
3.2.2被解釋變量
出口產品多樣性。本文采用赫芬達爾指數法來對一國的出口產品多樣性進行測度,這是一種反向測算的測度方法,即指數的值越大,則多樣性程度越低;指數的值越小,則多樣性程
度越高。其具體公式為:? ? ? ? ? ? ? ? ? ? ? ? ? ?,其中,Vikt表示出口
國i在時間t的第k種產品的出口金額,Vit表示出口國i在時間t內總的出口金額,n表示出口國i在時間t內總的出口產品種類數量。由公式可知,HHI的值在0與1之間:當出口國只出口一種產品時,HHI的值為1;當出口國出口的產品種類非常多時,HHI的指數趨近于0。
3.2.3控制變量
本文的主要控制變量有以下幾個:經濟規(guī)模(GDPit),一般而言,一國的經濟國模越大,其面臨的市場也越大,市場中的多樣化需求也會更多,從而會使得該國的產品多樣性提升,進而會促進一國的出口產品多樣性,本文以中澳兩國GDP乘積的對數來衡量該變量;地理因素(DISit),根據貿易成本相關理論,兩國之間的貿易距離越遠則意味著其貿易成本的增加,從而會使得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減弱,導致出口企業(yè)的利潤減少甚至可能產生虧損,因此會導致一國的出口產品多樣性降低,本文以兩國的地理距離與國際油價乘積的對數來描述該變量;人均收入水平(INCOMEit),一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其消費水平也會提升,從而對國外的產品需求也會增加,進而推動全球國家的出口產品多樣性。
3.3回歸分析
本文通過SPSS統計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線性回歸得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系數為0.286,即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出口產品多樣性就會下降0.286個百分點,且該系數在5%統計性水平下是顯著的;經濟規(guī)模(GDPit)和地理因素(DISit)的系數分別為-0.224和0.045,結果均符合預期。但是出口產品多樣性與人均收入(INCOMEit)卻顯示呈反向關系,與預期不符,筆者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貿易產品存在較大的競爭性,在新加坡人均收入上升時,國內消費者更愿意消費國內產品而不是進口產品,從而對其他國家的出口產品多樣性沒有促進作用。
4.對策建議
對于國家而言,要積極地采取各種措施以保證貿易政策的穩(wěn)定性。首先,政府對于貿易政策的制定要采取謹慎的態(tài)度,盡量避免出現政策“朝令夕改”的情況,這會使得很多出口企業(yè)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從而使得自身的效率降低,從而遭受損失;其次,國家要積極推進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這會使得國內的出口企業(yè)所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降低,有利于其生產與銷售保持暢通,從而對出口產品多樣化具有積極地影響;最后,當地政府應采取適當的減稅措施,尤其是對創(chuàng)新型出口企業(yè)進行減稅,使得這些企業(yè)可以將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fā)當中,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出口企業(yè)的生產效率,可以使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獲得比較優(yōu)勢,從而促進我國出口產品多樣化。
對于企業(yè)而言,要采取相關措施防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后果。一方面,出口企業(yè)可以通過相關的保險產品,當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驟然上升的時候,可以減少部分損失。由于我國許多企業(yè)的保險意識薄弱,當新冠疫情來臨之時,許多出口企業(yè)都面臨違約的風險,甚至因此而倒閉,所以出口企業(yè)要加強保險意識。另一方面,出口企業(yè)要注重產品的創(chuàng)新升級,面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企業(yè)要時刻求變,要盡量避免生產大量的同質化產品,積極實施產品差異化戰(zhàn)略,只有這樣在面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時候,才不會出現生產過剩的現象,從而有利于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Handley K.Exporting under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4,94( 1) : 50-66.
[2]陳勇兵,付浪,汪婷,胡穎.區(qū)域貿易協定與出口的二元邊際:基于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的微觀數據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15,36(02):21-34.
[3]錢學鋒,龔聯梅.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區(qū)域貿易協定與中國制造業(yè)出口[J].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7, 10: 81-98.
[4]馮家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對企業(yè)出口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8.
[5]Osnago A, Piermartini R, Rocha N.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s barrier to trade[R].WTO Staff Working Paper, 2015.
[6]林昕.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yè)出口行為的影響研究[D].華僑大學,2018.
[7]王江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多樣性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20.
[8]周科選.區(qū)域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中國出口企業(yè)的行為選擇[D].浙江工業(yè)大學, 2020.
[9]Shepotylo O,Stuckatz J.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icy Uncertainty: FDI and Trade of Ukrainian ManufacturingFirms[Z].Working Paper,2017.
[10]Feng L,Li Z,Swenson D.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7( 108) : 20-36.
[11]汪亞楠,周夢天.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關稅減免與出口產品分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7(12) :127-142.
[12]王睿田.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制度距離與出口二元邊際[D].華中師范大學,2020.
[13]鄧小華,陳慧玥.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二元邊際的影響研究——基于美國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數據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5(01):145-156.
[14] 錢學鋒, 王菊蓉, 黃云湖, 等. 出口與中國工業(yè)企業(yè)的生產率——自我選擇效應還是出口學習效應?[D].2011.
[15]荊逢春,陶攀,高宇.中國企業(yè)存在出口學習效應嗎?——基于所有制結構角度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 2013, 3: 41-47.
[16]Baker S R et al.Measuri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6,131(4) :159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