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但愿人長久》歌曲淡雅抒情,作為一首經(jīng)典的流行歌曲,深受大家的喜愛。雖有多種不同的版本,但仍以鄧麗君、王菲兩人演唱的版本最為經(jīng)典和最具代表性。鄧麗君演唱版本追求的是寧靜、純凈之意境,在編曲配器上比較簡單,主要突出主旋律線條,鄧麗君將平淡自然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字正腔圓雍容態(tài)之稱;王菲演唱的版本在編曲配器上要求稍高,伴奏和聲織體,音色及樂器使用方面都較鄧麗君版要靈活多變、豐富和有層次性,王菲的演唱版本有虛無縹緲如天籟般之稱。
【關(guān)鍵詞】 《但愿人長久》;鄧麗君;王菲
【中圖分類號】J61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6-0094-02
《但愿人長久》在當今流行樂壇上,涌現(xiàn)出了多種不同的演唱版本,其中以鄧麗君、王菲兩人演唱的版本最為經(jīng)典最具代表性。鄧麗君的演唱:音色甜美清亮仿若一股清泉、咬字吐字清晰明了卻毫不失半點古詩詞的韻味、氣息平穩(wěn)流動換氣口連接無暇、加之適當靈巧地施以顫音技巧真情流露,展示了最自然最平淡的美,稱為最經(jīng)典的版本;王菲的演唱:虛無縹緲的嗓音仿若天籟、嫻熟的演唱技巧予以尾音和顫音的特殊處理、加之平穩(wěn)而溫和的特色氣聲唱法、時而飄忽不定的頹廢真性情極具慵懶而平緩的特色,營造出一種云霧繚繞的人間仙境,為現(xiàn)代年輕人最喜歡的版本之一。本文就以著名流行歌手鄧麗君和王菲的演唱版本進行分析。
一、歌曲文本分析
對于歌曲文本本身來講,鄧麗君演唱的原版《但愿人長久》與王菲演唱的翻唱版《但愿人長久》,無論是哪一個版本都沒有進行改動,僅僅是兩種不同的演繹方式。《但愿人長久》是以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為歌詞的一首經(jīng)典作品,并以此為創(chuàng)作素材的有:梁弘志寫的深情凄美具有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的《但愿人長久》、汪國真創(chuàng)作的古樸唯美的通俗歌曲《但愿人長久》、王志信創(chuàng)作的大氣豪放并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千里共嬋娟》以及朱良鎮(zhèn)創(chuàng)作的具有中國藝術(shù)歌曲特征的《水調(diào)歌頭》。本文主要以梁弘志寫的為分析對象。
梁弘志——中國臺灣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重要代表人,一生創(chuàng)作500余首,所作歌曲大多柔和憂傷、情感細膩,《但愿人長久》就是其最為擅長的古詩詞歌曲中經(jīng)典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80年代初,由著名歌星鄧麗君首唱,1983年收錄于專輯《淡淡幽情》之中,深受人們喜愛和歡迎,隨之廣為流傳,港臺及大陸等專業(yè)歌手也相繼進行翻唱和發(fā)行,改編后的古琴曲、古箏曲、合唱曲等也相繼而出。
梁弘志創(chuàng)作的《但愿人長久》旋律優(yōu)美、曲風獨特、朗朗上口,音樂材料簡潔明了,調(diào)式調(diào)性穩(wěn)定統(tǒng)一,旋律音程跨度不大,音域較窄、情緒恬靜,以分節(jié)歌形式創(chuàng)作的再現(xiàn)AB兩段體結(jié)構(gòu)。作品在二度創(chuàng)作時增加了許多倚音和滑音,大大增強了歌曲的風格韻味,盡顯輕柔及口語化特征,加之舒緩的4/4節(jié)拍,全曲以人聲為主,輔以輕柔悅耳的電子合成器伴奏,散發(fā)出淡淡的憂傷之情。
二、歌曲編曲配器方面的對比分析
在歌曲的編曲配器方面,鄧麗君版《但愿人長久》與王菲版區(qū)別較大。鄧麗君版以抒情純凈柔美為主,偏古典時代感較強;王菲版融入更多的現(xiàn)代流行元素,以時尚隨性空靈意境之美為主。下面著重以兩版的編曲配器特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一)音色使用體系
兩版使用的音色系統(tǒng)有所區(qū)別,鄧麗君版中使用了鋼琴(主織體)音色為主配上弦樂的輔助制作成的電子合成器伴奏為主,演唱時伴奏部分以輕柔悅耳的音色來襯托人聲、非常干凈、清新、純凈,毫無雜念,再加上旋律音樂簡潔明了易于上口,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是一套比較偏古典音樂的音色體系;王菲版中的伴奏音色以混聲效果更明顯的弦樂組(主織體)伴奏音色為主以及吉他、電貝司、電聲鼓組和鋼琴輔助制作成的電子合成器伴奏為主,伴奏音色效果更加豐富、飽滿,具備現(xiàn)今較流行時髦的流行音樂的特色音色體系。
(二)曲式反復安排
兩版的主要曲式結(jié)構(gòu)還是主要以帶再現(xiàn)的AB二段體結(jié)構(gòu)為主,都是4/4拍子,抒情作品。兩個版本的結(jié)構(gòu)處理上大同小異,從時間上分析,鄧麗君版本時長為4分05秒;王菲版的為4分22秒。相對而言,雖有區(qū)別但相差不大。但兩版最突出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前奏、間奏和尾聲的處理。尤其王菲版進第三個再現(xiàn)段時的間奏對比性較大,與之前的間奏在音樂色彩和樂器整個編配方面都有了鮮明的對比,音樂情緒層層遞進,很有特色。還有王菲版的將“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兩個樂句相對鄧麗君版本的多反復了一次,因而在演唱時間上相對延長了17秒。
(三)伴奏織體
同一首歌曲,兩版在伴奏織體的整體框架上的處理大有相似之處,都是采用逐步疊加的方式,但在細微處,也體現(xiàn)出不同。首先,在主干織體的選擇上,鄧麗君版選擇鋼琴,主要以分解和弦加以柱式和弦鋼琴柱式進行為主,且柱式和弦具有旋律化特點,音樂干凈、清新,主旋律線條清晰明朗;王菲的以電聲弦樂組為主,無旋律伴奏特征明顯,伴奏織體較鄧麗君版,層次性相對于較強一些,伴奏織體變化形式也豐富一些,中間的間奏中,流水般的音樂線條給人以非常抒情的感覺。其次,鄧麗君版因為沒有使用爵士鼓,而王菲版則大量地運用了爵士鼓,伴奏織體相對要靈活多變及豐富很多。
(四)樂器表達
兩個版本都有相同的地方,在樂曲的高潮時,都突出了弦樂的烘托效果。不同的是,鄧麗君版以鋼琴的復雜音型及演奏強弱處理,帶上歌曲的主旋律,加以弦樂烘托樂曲高潮段落的手法,不以太多的伴奏樂器來襯托出所追求的一種寧靜、優(yōu)美、安逸的感覺;王菲版以電聲吉他等弦樂伴奏為主織體,結(jié)合電貝司、爵士鼓、鋼琴等綜合型比較強,樂器種類較多的電子合成樂器伴奏來表達音樂的情緒,特別是每個樂句結(jié)尾的幾個飄逸的弦樂伴奏,營造和襯托出王菲那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三、歌曲演唱方面的對比分析
兩版《但愿人長久》除了有著不同的編曲配器,在歌曲的演唱方面也是對比較大的。下面主要從個人音色特點、作品演唱風格及歌曲演唱處理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一)個人音色特點
鄧麗君與王菲兩個人的音色不一樣,鄧麗君的音色甜美純凈,像一股來自高山上沒有受過任何污染以及含有任何雜質(zhì)的清泉,明亮、清甜;王菲的音色有質(zhì)感,以“空靈”著稱,天生具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自帶美聲范,穿透性強,氣息流暢。正是由于兩人都具有的音色特點,才有符合各自音色表達的編曲風格,王菲的音色特點就是適合演唱當今流行音樂元素濃郁的流行歌曲,而鄧麗君比較適合演唱古典一點的歌曲。
(二)作品演唱風格
鄧麗君版的《但愿人長久》有字正腔圓雍容態(tài)之稱。她的形象和聲音與生俱來透露著一股東方女性的優(yōu)美氣質(zhì):溫文爾雅、端莊而又不矯情、柔美而不失剛毅、自帶清新脫俗的甜美之風。她擅長各類民謠小調(diào)等情感細膩而又婉約大方的通俗流行音樂作品;舞臺風格也是端莊得體、清新自然;伴奏編曲具有輕柔婉轉(zhuǎn)的音樂特征。她聲音甜美、情感真摯,咬字清晰、字正腔圓,自帶一股淡淡的憂傷情懷,歌曲中末尾音巧妙的顫音技巧運用得極具特色,展現(xiàn)了溫柔委婉的一面,同時也將這最平淡且最自然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王菲版的《但愿人長久》有虛無縹緲如天籟般之稱,其演唱特色盡顯慵懶和平緩,獨特的平穩(wěn)氣聲唱法極具魅力更顯隨性。王菲在唱歌時非常注重自然放松,在處理斷句時不露痕跡與鄧麗君版相似,換氣口銜接無暇;在真假聲過渡時音色極其統(tǒng)一,注重保持聲音的通透和光澤;非常善用顫音技巧,拖長的尾音使其演唱極具特色;十分懂得“關(guān)閉”技巧,注重聲音的圓潤及穿透力;在演唱高音時喜歡巧用自然的假聲帶過,給人一種空靈、婉轉(zhuǎn)之感。王菲版的演唱雖沒有鄧麗君版之感人肺腑和憂傷,但其營造的云霧繚繞人間仙境,讓人暫忘思念,美不勝收。
(三)歌曲演唱處理
鄧麗君版運用的是典型的氣聲唱法,換氣迅速幾乎讓人聽不出換氣口,可見演唱功底扎實。在演唱每一個樂句的結(jié)束長音時,鄧麗君都使用氣聲唱法將每一個長音、尾音進行拉長處理,并盡量舒展至極致,以漸弱的方式延長后隨即輕盈而干凈的收尾,毫無半點泥濘、拖沓之感,加之恰如其分地巧用顫音技巧,讓每一個音盡顯古典的優(yōu)雅柔美之情。演唱時句與句之間的換氣與銜接迅速而巧妙,大家如果仔細去聽這首歌,會發(fā)現(xiàn)她在唱這首歌時幾乎是沒有“呼吸”的,在聽覺上非常干凈。鄧麗君版注重高音的美感處理以及淡淡憂傷的情感抒發(f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王菲版在演唱處理方面更顯隨性,運用了平穩(wěn)而溫和的氣聲唱法,且更多地融入了當今流行音樂元素。在每一句的尾音處理上心思細膩,點到即止,每句處理都不一樣,盡顯對比之美。在顫音技巧的運用上也是非常巧妙,變幻豐富;圓潤的真假聲混合與高音區(qū)的假音和顫音混合,盡顯自然流暢。
無論是鄧麗君版還是王菲版都給人以藝術(shù)審美的享受,兩個版本都各具特色。相同的旋律,不同的人不同的音色和具有不同的演唱風格,因此演唱出來的作品風格也不一樣,對作品的理解不一樣,其二次創(chuàng)作也不一樣,塑造出音樂形象也不一樣,造就了其編曲風格也不一樣。當然一首成功的流行作品能夠經(jīng)久不衰的流傳下來,一定有它獨特的價值和閃光點,歌唱中也還是需要歌唱者有著專業(yè)的歌唱功底和藝術(shù)造詣。
參考文獻:
[1]文海良.兩版《煙花易冷》的對比分析[J].藝海,2014,(5):86-88.
[2]馬雯.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歌曲的藝術(shù)特色與演唱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楊能華,女,湖南懷化人,湖南科技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懷化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聲樂、音樂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