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龍
10萬年前,如今的加拿大北部被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覆蓋著,草原之下則是厚厚的冰川和凍土層。冬天到來后,這里將變成寒冷的白色世界。不過,現(xiàn)在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夏季。
草原上,一群猛犸象正在吃草。它們用鼻子卷起青草,然后放進嘴里慢慢地咀嚼。在那群猛犸象的不遠處,一只怪模怪樣的動物正在緩步前行。它就是巨爪地懶。巨爪地懶比猛犸象小一些,但依然可以稱得上是巨獸。巨爪地懶慢悠悠地走到一叢灌木旁,伸出長長的前肢,用爪子鉤住樹枝,把它拉到眼前,然后張開嘴,咬下樹葉,嚼了起來。
一只擬獅從遠方緩步跑來。它是史前北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比今天的獅子還要大??吹娇拷臄M獅,負責警戒的猛犸象發(fā)出了報警聲,猛犸象群立即聚集到了一起。猛犸象的叫聲驚動了巨爪地懶,它轉過身,面向不斷靠近的擬獅,然后直立起身體,伸出巨爪,擺出防御姿態(tài)。
擬獅在巨爪地懶面前停了下來,盯著對方,發(fā)出威脅的吼叫聲。巨爪地懶并沒有被擬獅嚇到,它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能逃跑,只有拼死一搏方有一線生機。于是巨爪地懶也吼叫起來,并憤怒地揮舞起巨爪??吹骄拮Φ貞袛[出一副拼命的樣子,擬獅猶豫了,它可不想被巨爪打到,便轉頭離開了。
托馬斯·杰斐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也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之一,他還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在當選美國總統(tǒng)之前,杰斐遜曾任副總統(tǒng)。1797年的一天,杰斐遜一早來到辦公室,驀然發(fā)現(xiàn)桌子上放著一個大箱子,箱子上的標簽顯示其來自弗吉尼亞州。杰斐遜打開箱子,看到里面裝著一些化石。這些化石是在一個山洞中被發(fā)現(xiàn)的。在所有化石中,杰斐遜首先注意到幾個長達15厘米的大爪子。他認為這幾個爪子屬于某種滅絕的巨大獅子,便寫了一篇論文。這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篇古生物學論文。
不幸的是,杰斐遜的判斷完全是錯誤的,畢竟他缺乏相關的古生物學知識。其實,就在杰斐遜拿到化石的前一年,法國杰出的古生物學家居維葉就根據(jù)來自南美洲的化石命名了大地懶。1825年,將杰斐遜研究的化石與大地懶的化石進行對比之后,美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哈倫判斷,杰斐遜研究的化石其實是一種史前地懶的化石,于是將其命名為巨爪地懶。為了紀念杰斐遜在巨爪地懶研究中所做的貢獻,哈倫將這種動物的種名獻給了杰斐遜。因此,巨爪地懶的全名是杰氏巨爪地懶。
巨爪地懶并不是北美洲的原產(chǎn)動物,它其實來自南美洲。隨著巴拿馬地峽的出現(xiàn),北美洲與南美洲被連接起來,許多生活在南美洲的動物沿著地峽向北遷徙,進入北美洲,其中就包括了巨爪地懶的祖先。進入全新的世界后,動物們的身體也出現(xiàn)了適應性變化。巨爪地懶誕生了。
與喜歡溫暖氣候的祖先相比,巨爪地懶顯然更耐寒。它們身上長長的毛發(fā)能夠抵擋北方的嚴寒。巨爪地懶更是一路向北遷徙,它們的化石甚至出現(xiàn)在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不得不說,巨爪地懶挑戰(zhàn)了地懶家族的生存極限。能夠在冰川時代寒冷荒涼的北極圈內(nèi)生存,巨爪地懶真的太不簡單了。古生物學家推測,巨爪地懶很可能居住在山洞中,白天出去覓食,夜晚則回到山洞里休息。
巨爪地懶的足跡遍布整個北美洲,是一種分布很廣的動物。巨爪地懶的生存時間也很長,早在490萬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直到1萬年前才最終滅絕。
巨爪地懶滅絕的時間恰好是在冰川期結束后不久。當時,整個地球的氣溫都在上升,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這并不是導致巨爪地懶滅絕的唯一原因。
考古發(fā)現(xiàn),一些巨爪地懶的骨骼上有石器留下的刮痕,還有一些化石與石矛保存在一起,這些都證明它們曾經(jīng)遭到人類的獵殺。人類在2萬年前從亞洲進入北美大陸,然后一路南下,伴隨著他們在新世界的開拓,動物們也遭到了無情的獵殺,特別是大型動物。1萬年前,許多動物紛紛滅絕,其中就包括巨爪地懶。巨爪地懶滅絕之后,北美洲就再也見不到任何地懶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