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7歲的時候,在圖書館里翻到一本薄薄的小書。它一下子就讓我著了迷,我反反復復讀了好多遍。它成了我青春時代的“圣經(jīng)”。
這本書就是《麥田里的守望者》。
當時我覺得這本書寫得真是太好了,世上怎么會有這么好看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叫霍爾頓。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我身邊的一個熟人、一個朋友。我覺得自己非常了解他,不僅了解,簡直是與他休戚與共。
到了二十五六歲的時候,這本書對我的魅力漸漸消失了。這也不奇怪,人的文學品位是會變的。
最近,我重讀了一遍《麥田里的守望者》,發(fā)現(xiàn)問題不是出在文學上——這本書的文學水平?jīng)]有任何問題,而是出在年齡上。
中年的我,再也不會站在霍爾頓的角度看世界了。
我曾經(jīng)以為他是一個時代的叛逆者,而現(xiàn)在我靜靜地打量他,只覺得他是一個被時代寵溺的孩子。他的叛逆其實更像一種撒嬌。
霍爾頓鄙視金錢和物質(zhì),在他看來,周圍那些偽君子“干的就是讀書,求學問,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一輛凱迪拉克”。金錢,金錢,這幫人滿腦子都是庸俗的金錢。
而霍爾頓對金錢毫無興趣。心情不好的時候,他甚至把銀幣掠著水面扔進湖里,就像甩石子一樣。
霍爾頓鄙視金錢,只是因為他從來沒窮過。
他生活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那正是美國高歌猛進、烈火烹油的年代,而霍爾頓的父母又屬于社會的中上階層,給了他一個極其優(yōu)渥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他對金錢的蔑視,不是清高的象征,只能證明他被過度寵溺了。
營養(yǎng)不良的非洲孩子不會這么想,剛剛從“二戰(zhàn)”的廢墟里走出來的歐洲孩子也不會這么想,只有霍爾頓這樣的美國孩子才會把銀幣丟進湖里,覺得這是對社會的叛逆?;魻栴D是享有特權的時代寵兒,而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他看來,成人幾乎都是庸俗的偽君子。即便自己的父母,雖然在他眼里沒那么惡劣,但也不過是被資本主義社會馴化了的、不可救藥的普通中年人。
霍爾頓憤世嫉俗,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垃圾堆里。但是他氣憤來氣憤去,無非是反復指責這個世界“虛偽”。
只有成年人才會明白,如果你給世界找到的最大罪名也不過是“虛偽”,那說明這個世界是何等珍貴,對你又是何等友善。
“霍爾頓們”會抱怨成年人不理解他們,可他們又何嘗理解過那些成年人?他們不知道那些人要何等殫精竭慮、苦心經(jīng)營,才能讓生活不至于分崩離析。
世界比“霍爾頓們”想象的艱難得多。僅僅維持這個世界正常運轉(zhuǎn),不至于陷入災難,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霍爾頓們”從沒這么想過。
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他們不會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覺得這些東西不夠好。既然不夠好,那就等于壞。
無數(shù)父輩努力創(chuàng)造的東西,無數(shù)人艷羨之物,在霍爾頓看來無非代表著庸俗、虛偽、勢利、空虛,一無是處。
不過好在霍爾頓是和平主義者,他沒有侵略性。他最大的幻想也就是逃到美國西部,裝作一個聾啞人,離這個骯臟的世界遠一些。
但是,這種憤世嫉俗離具有侵略性也只有一步之遙。
十幾年后,輪到在富裕環(huán)境里長大的歐洲孩子憤世嫉俗了。他們比霍爾頓更加挑剔,社會的任何紕漏在他們看來都像噬人的深淵,任何不如意都是難以忍受的暴虐。
他們尤其認為,任何東西都比自己手里的東西好。
在這些孩子看來,全世界再沒有比富裕、安定、和平的西歐更糟糕的地方了!
他們比霍爾頓要更具侵略性。在1968年的“五月風暴”里,法國青年高喊:“議員該私刑處死、永遠消滅資產(chǎn)者!”意大利青年在高歌主題曲《暴力》。德國青年領袖告訴捷克人:“西歐搞的這一套是萬惡之源?!?/p>
他們以為自己在反叛,但是那些成年的政治家覺得他們是撒嬌胡鬧的孩子。法國有一個政黨領導者輕蔑地說,這無非是一群“爸爸的孩子”。
西歐青年覺得這些老朽的成年人無法理解自己。但時過境遷之后,事實證明:這些老朽是對的,而那些青年是錯的。
這些孩子就像霍爾頓一樣,要把手里的銀幣像打水漂一樣,丟進湖里。
但放下那些充滿激情的歐洲青年不說,我還是忍不住喜愛霍爾頓。
即便今天,他還是讓我感動?;魻栴D在過馬路的時候,假裝跟死去的弟弟對話:“艾里,別讓我消失。艾里,別讓我消失?!边@讓我感動。霍爾頓在雨里看妹妹菲比坐旋轉(zhuǎn)木馬,也讓我感動。
霍爾頓是個好孩子。他心腸柔軟,有愛的能力,對不公正的行為非常敏感。是的,別看他滿嘴臟話、喝酒,但他是個天生的道德家。
老實說,我對“霍爾頓們”總是有一種矛盾的心情。
我就算想討厭他們,也討厭不起來。他們是孩子,自然有孩子的幼稚,但他們身上還是有一種光焰?!盎魻栴D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享有特權的既得利益者,但這總好過他們意識到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并因此變得驕橫。
人這一生中,也許多少要經(jīng)歷憤世嫉俗的歲月。它就像種牛痘一樣,讓我們對未來世界產(chǎn)生那么一點點免疫力。
霍爾頓所經(jīng)歷的歲月是成年人要超越的階段,就像《麥田里的守望者》是成年讀者要超越的書。
超越,意味著首先要經(jīng)歷。
所以,真正讓人討厭的不是撒嬌的年輕“霍爾頓們”,而是撒嬌的成年“薩特們”。
他們一輩子停留在那個階段,再也沒有走出去過??恐@種“擬態(tài)”,他們才會變成青年的文化偶像,青年才會高喊:“寧肯跟著薩特錯,不愿跟著阿隆對!”孩子們可以用天真來做借口,他們呢?
但實際上,“薩特們”能夠高談闊論、生榮死哀,只是因為他們?nèi)鰦墒降幕孟霃膩頉]有一刻真的實現(xiàn)過,他們的憤世嫉俗從來沒有成真過。
所以,這些成年的“薩特們”才能像少年“霍爾頓們”一樣,把手中的銀幣一枚枚扔進湖中,以表示自己何等叛逆,何等鄙視這個庸俗、墮落、虛偽,卻像寵溺孩子一樣寵溺著他們的世界。
一個少年迷惘的霍爾頓可以讓人心生好感,而一個滿臉皺紋、拒絕成長的霍爾頓是讓人厭惡的。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讓我們在合適的時候感動,又終將在合適的時候告別的書。
(田宇軒摘自微信公眾號“押沙龍yashl”,劉 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