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專稿 褚堅
凡八十年代前在石砰生活過或者到過石砰的人,對石砰鵝卵石灘的記憶都非常深刻。每當(dāng)大浪拍在鵝卵石灘上,就會發(fā)出“砰砰”的響聲,這也是“石砰”地名由來的說法之一。
至今每每有人談起石砰,都會提及鵝卵石灘,為鵝卵石灘消失而扼腕嘆息!但凡到過石砰的人,也為品嘗過當(dāng)?shù)刈钚迈r的海鮮而嘆一句“真鮮,淡甜的”。石砰話里的“鮮甜”二字就是這么來的,是對海鮮鮮到極致的表達。溫州話里也有類似表達,講到海鮮新鮮時會說:“真鮮,淡甜的”。的確,最新鮮的海鮮,吃起來有淡淡的甜味。
到石砰旅游,除了登山、涉海、賞景和感受淳樸民風(fēng)外,最吸引人的是“鮮甜”的海鮮,那是來自“東海龍宮”的饋贈!石砰漁村,以新鮮、寡湯、清淡的口味為特點。石砰菜沒有城市的“濃妝艷抹”,僅用簡單的蒸、煮等做法,通俗來說就是“海鮮原始的味道”。而這對游客來說,是舌尖上的頂級享受!對離鄉(xiāng)的石砰人來說,是“媽媽的味道”。
鵝卵石灘上好玩的還是搖船。搖船不但好玩,還有特別吃法的“美味”呢!
我們在搖船兜圈的時候,伸手到船甲板下一摸,總有幾只被漁民遺忘或者太小而不要的小魚、小蟹之類。呵呵!這幾只隱藏在甲板下自鳴得意的小東西,雖然逃過大人的一劫,卻逃不過我們小孩子的火眼金睛!我們用小刀把小魚從背部剖開,掏出內(nèi)臟,然后平攤在自己的草帽上。魚身上有粘液,將其牢牢粘在草帽上,一般也不會掉下。再將草帽戴在頭上,既遮陽,又能曬魚,一舉兩得。等玩夠了回家,帽上的小魚也就成了魚干。把魚干洗凈,放到碗里,擱在飯上一同蒸煮,就成為我們的一道美食,絕對新鮮!
如果抓到小青蟹,我們就當(dāng)場用刑嘍!活生生地掀開蓋,一邊按住還在活動的腳,入口一咬,鮮嫩的蟹肉自然滑入口中,味道鮮極了,這就是我童年的零食,最新鮮的“蟹生”?,F(xiàn)在聽起來有點殘酷和不衛(wèi)生,就像原始人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一樣,但那個年代就是這樣。我們從小在海邊長大,渴了就喝海邊巖縫流出的生水,抵抗力好著呢!
但現(xiàn)在的小朋友千萬別模仿哦。此一時彼一時,有句俗話:“海鮮鮮不鮮主要看海水鮮不鮮!”現(xiàn)在海水潔凈程度大不如前了,海產(chǎn)品還是要煮熟吃!切記!
如果遇大潮,海水退下去,沙灘下面就是海涂。在海涂里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或者干脆坐下滑行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去海涂一般不是去玩,而是為了抓海鮮。否則,滿身泥漿回家而無任何“戰(zhàn)利品”,必將遭大人數(shù)落。
以前,石砰的海涂里盛產(chǎn)“小蟶子”,這種“小蟶子”與我們現(xiàn)在市場上買到的養(yǎng)殖“蟶子”不同,石砰話叫“乃西膜”。相比現(xiàn)在市場上買到的要小了點,大約只有1.5—3厘米長,殼也特別薄,但味道絕對“鮮甜”!
有一年,“乃西膜”特別豐產(chǎn),待大潮水時,我也去抓過多次,至今記憶猶新。待潮水退至海涂,我們就會帶上臉盆等工具,坐在海涂泥漿里,一邊用手摸索,一邊往前滑,順便也來個“泥漿浴”。一把抓上來少則2——3只,多則7——8只“乃西膜”,一次退潮往往能抓到2——3斤呢!回家后,洗凈,清水煮開,除了鹽不放任何調(diào)料,那鮮味堪稱“舉世無雙!”
除了能抓到“乃西膜”,有時也有意外的“驚與喜”!
一次,我們正在海涂上一邊享受的“泥漿浴”,一邊在海涂中摸索“乃西膜”。突然,屁股下有異動!挪開一看,是一條擱淺的大比目魚在掙扎。呵呵!我一手按下去,逮個正著!一把撂到帶去盛“乃西膜”的小臉盆里,旁邊伙伴們投來羨慕的眼光!“咚”的一聲,這比目魚還是不甘就擒,一個“鯉魚打挺”,飛出小臉盆。喔噢!原來,“鯉魚打挺”不是鯉魚的專利,比目魚也會!當(dāng)然,我不顧一切地撲了上去,試圖按住它,在伙伴們的幫助下終于又一次制服了這個不甘就擒的家伙。然后,歡天喜地拿回家,一稱足足有兩斤重,這也算比目魚中的“老大”了。洗凈、放點鹽、腌兩小時、曬至半干、蒸熟,味道就不用介紹了,免得比目魚家族遭“滅頂之災(zāi)”哦!
現(xiàn)在,每次回家,如遇大潮水,總想再試試摸“乃西膜”,但總是被家人打岔而消了念頭。不過,有機會我還是要去體驗一把!因為兒時的“泥漿浴”讓人欲罷不能,更無法忘卻“乃西膜”的鮮甜!
前段時間,有位在石砰當(dāng)過兵的好友從蘇州回來,急匆匆找我說想品嘗帶魚粥,可我在溫州市區(qū)海鮮樓找了個遍,都無法如愿。然后,他看我這段時間在寫家鄉(xiāng)美食,點題要我寫寫“帶魚粥”,讓他解解饞。他這一提不打緊,倒一下勾出我的“饞蟲”?!皫~粥”可是吃一次就終身難忘的美味!也屬石砰幾大鮮味之一!其實,我生活在海邊,真正吃到帶魚粥的機會也不多,但只要品嘗過一次,其美味回憶起來,讓人不禁就想回家!
按理帶魚粥加工并不難,帶魚現(xiàn)在隨處可以購得,又為何如此難于品嘗到呢?
話得從我家鄉(xiāng)獨特的自然條件講起,地處海邊,那海鮮是最為新鮮的了。烹制帶魚粥對帶魚的要求極高,帶魚必須是剛剛出海的“鮮豐烏仔帶”。市區(qū)海鮮樓林立,但在市區(qū)各大農(nóng)貿(mào)市場是沒有真正的“鮮豐烏仔帶”的,即使有帶魚,那也完全不符合做帶魚粥的要求。否則,做出來的帶魚粥味道不純正,還有難吃的“魚腥味”。記得我剛剛來市區(qū),很不喜歡吃當(dāng)?shù)氐暮ur,因為在我的味覺里,市區(qū)海鮮味道不新鮮。可能是從小生活在海邊,吃慣了海邊最新鮮海鮮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運輸路途導(dǎo)致海鮮略有變質(zhì)。這樣講,許多溫州市區(qū)人也許不服,溫州海鮮鮮著呢!其實,即使現(xiàn)代的頂尖保鮮技術(shù),也無法杜絕魚肉的輕微腐敗。退一步說,即使活的梭子蟹運到市區(qū)味道也略遜,原因很簡單,人乘車從蒼南海邊到市區(qū),也會疲勞,魚貨也一樣,該服了吧?市區(qū)人由于長期在市區(qū)品嘗當(dāng)?shù)睾ur,也就建立了市區(qū)的味覺系統(tǒng),所以并沒有嘗出味道不對,這就是市區(qū)無法品嘗帶魚粥的原因了。如有機會,偶爾一次到海邊嘗嘗海鮮,會體驗到其味道就是不一樣!
話這么多,該講做法了,這做法可是我奶奶在世時常常跟我提及的“秘傳”哦!帶魚粥的具體做法是,先選出半斤到八兩的“鮮豐烏仔帶”,待粥煮到八成熟時,把剛剛出海去肚洗凈的整條“鮮豐烏仔帶”放進粥里,再放入少許姜末,和粥一起煮。用柴火慢煨,待煨到魚肉松散時,提起帶魚頭,用筷子把魚肉輕輕刮下,再根據(jù)口味放少許鹽和黃酒,輕輕攪拌均勻,就大功告成了!不用味精,不用太多調(diào)料,純屬原生態(tài)!一股淡淡的、清清的帶魚特有的香味從粥中緩緩飄出,讓人垂涎欲滴!
且慢!小心燙!
如果再佐一碟文成生嫩醋姜,那味道絕了!
當(dāng)然,一篇拙文對石砰海鮮來說太有限了,還有許多“鮮甜”不在上述。
沒有來過石砰的人,我舉一個菜例子,你就知道了。石砰有句俗語:“水孱不吃,水孱湯吶拎(石砰話)”。意思是說:水孱肉軟綿綿有人不喜歡吃,但水孱湯的鮮味,讓人垂涎欲滴,一看到水孱湯就搶著喝。可想而知,石砰海味的誘惑力了。
很多吃貨或許會問燒法,不給!不過給你也沒有用。要嘗鮮還是到“鮮甜石砰”哦!在石砰之外,除非專業(yè)采鮮人員加上專業(yè)的運輸工具,否則很難確保海鮮極致的新鮮程度。將其運到外地,就是活的也不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