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順增
學習山,感悟山,人生的風景將會別有一番風味。
山堅定不移。山厚重、堅定,外力無法撼動;山仁厚、本然、沉靜……人當像山那樣,堅守“初心”不動搖;人當像山那樣,厚道、真實和緘默。
山皆有“特色”。喜馬拉雅山之“高”、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恒山如“行”、嵩山如“臥”……因而,游者如織。人之魅力在于“特色”,“特色”決定人生成敗。
人至巔峰無“回聲”。山腰呼喚,聲音回蕩;山巔呼喚,“回聲”不再。當無“回聲”之時,也許你進入了人生的至高境界。孤獨是一種美。人要善于“入世”,也要善于“出世”。能讓人理解、能理解人是好事;有時不被人理解、不理解人也未必是壞事。
沒有比人高的山。珠穆朗瑪峰再高,已為國內(nèi)外許多登山勇士所征服。能否登頂取決于路徑的好壞和有無實力、毅力和智慧。山再高也有頂,攀不上去不是山高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這山未必比那山高。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錯覺。別人未必比你想象得好,你未必就比他人差。光看人家山上景色好,忽視自己這座山上的美景,是一種愚昧。荒山再高無迷人之處也無游者;山不高卻景色優(yōu)美,令人流連忘返。讓自己成為有“風景”的山,才是把“鋼”用在了人生的“刀刃”上。
山外有山。登上此山看到彼山,一山連一山。別以為你是“蝎子的粑粑”——“獨一份(毒遺糞)”。世界上的山多了,大、高、美的山不計其數(shù)。人千萬莫要高估自己,更不要小視他人。
山頂之人看山根之人與山根之人看山頂之人的大、小一樣。你看人小,人往往也不看你大;你看人大,人往往也不看你小。
站得高,看得遠。高度其實是遠見問題。高度決定遠見,遠見源于高度。讓自己成為有遠見的人,就得讓自己成為有高度的人。
“高度”即風景?!案叨取迸c視野、心胸的寬闊程度成正比。在山根看風景與山頂看風景迥然不同;“井底之蛙”與雄鷹對藍天的感受不同。人有了“高度”,心中便有了“風景”。
吃登山之苦才有登頂之甜。凡爬過山的人皆經(jīng)歷三個階段:登山前和初登時的興奮;攀登中、后期的痛苦不堪,這階段有不少人放棄或有多次想放棄登頂?shù)哪铑^;登頂后的痛快淋漓。吃夠該吃的苦,“甜”自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