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紅
情愛一直都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許多流傳后世、廣受歡迎的文學作品都會涉及這個話題。人類歷史進程中小說里的禁忌之戀則閃爍著炫目之光,吸引無數(shù)讀者閱讀和思考。本文要討論的正是這樣兩部涉及情愛和禁忌之戀的小說:一部是19世紀美國作家納撒尼爾·霍桑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紅字》,發(fā)表于1850年,講述的是發(fā)生在北美殖民地時期的牧師丁梅斯代爾愛上已婚女子海斯特的愛情悲劇;另一部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講述的是牧場女兒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的愛情故事。本文將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和探討。
一、展示愛情的魔力
大家可以讀《荊棘鳥》最后兩段文字:“德羅海達的時代要終止了。是的,不僅僅是時代。讓未知的后人去重新開始這種循環(huán)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們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的追悔。”“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原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刻,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刺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刺進胸膛。”女主梅吉和男主拉爾夫明知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犯忌的,但他們愛上了彼此,像胸刺荊棘的鳥兒不顧一切沖到對方懷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肚G棘鳥》中的拉爾夫愛他的教職和財產,也愛梅吉。他斗爭過,痛苦過,但最終投入梅吉的懷抱,并與她有了一個兒子雷恩,盡管死前才知道這個兒子的存在。在小說的結尾拉爾夫聽聞雷恩是他與梅吉的兒子,心臟病發(fā)作,死在了梅吉的懷中。這個消息對他是致命的?!都t字》中的牧師丁梅斯代爾看到海斯特在刑臺上示眾和受罰,七年來一直受著良心的折磨,每天抽打自己,每日懺悔。當海斯特建議他和她們母女一起出逃,他卻固執(zhí)地留下,直到那一天拉著海斯特母女的手走上刑臺,承認一切。這是愛給予他的力量,哪怕用生命換取也在所不惜。后來海斯特母女離開過小鎮(zhèn),但海斯特又回來了,死后葬在丁梅斯代爾墓旁。到死海斯特都愛著丁梅斯代爾。這就是無數(shù)人苦苦追求的愛情,愛情讓人生死相許,這也是愛情的魅力所在。在這兩部小說里,都以男主的生命為代價,女主帶著對男主的愛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彰顯了愛情的巨大力量。
二、傳達作者的情感偏向
《紅字》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對加爾文主義范式的懷疑與沖擊。海斯特卻是凌駕于這個范式之上的。海斯特的內心世界也有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是對現(xiàn)世生活的熱愛。在《紅字》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斯特對自我的肯定,她不滿自己的婚姻生活,她不顧宗教的重壓和世俗的唾棄,義無反顧地放任愛情的發(fā)展,開始了她不同尋常的自救。首先,海斯特是個女人,她在齊靈窩斯這個惡魔的控制中有著愛情的沖動,在愛欲的燃燒中犯下了自己的罪,這僅僅是人性的正常欲求;其次,海斯特是個母親,當以貝靈漢為首的勢力要迫使她與珠兒分離時,母女之情占據了她全部的內心,她冒著被世人發(fā)現(xiàn)真相的危險求助于丁梅斯代爾。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任由擺布的贖罪的婦女,而是一個維護女兒的偉大的母親,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海斯特在努力完善自身,逐漸得到周圍人的同情和寬恕。在《紅字》中,霍桑對海斯特和丁梅斯代爾愛情悲劇的同情很自然地付諸筆下。私奔對丁梅斯代爾只是在一念之間的堅定。他在良心的譴責和對愛情的憂郁中無法自拔,丁梅斯代爾有的僅僅是恐懼和無望的掙扎,也顯示了他的性格的軟弱,在生命彌留之際,他只能選擇宗教作為救贖之道。小說一方面展現(xiàn)求贖之道,另一方面展現(xiàn)對主人公的同情和人性的訴求。小說《荊棘鳥》敘事性更明顯,讀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小說中的各種人物為了自己的幸福不懈地努力和追求,說教性不如《紅字》明顯。讀者可以體會梅吉與拉爾夫、海斯特與丁梅斯代爾的真摯美好的愛情,也可以體會到犯了原罪之后的痛苦與責罰。主人公用一生贖罪,以生命為代價,就像胸扎進荊棘的鳥兒。讀者可以體會到作者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觀察力,以及對主人公的同情。
三、比較這兩部小說的文學價值和人物命運的異同
《荊棘鳥》的主題是愛與命運。作者用紀實的手法講述了1921年到1969年,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族史,穿插其中的主線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作者用白描的方法按歷史進程描寫了小說中六個主要人物拉爾夫、帕迪、盧克、菲奧娜、戴恩與朱絲婷的性格和命運,每個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荊棘鳥》更像是一部通俗敘事小說,每個人物都有其命運的必然性。相比較之下,《紅字》的文學性更強。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如象征主義、隱喻的運用,加深了讀者對超驗主義以及人性的思考,結尾部分海斯特母女的命運是小說的亮色,強調個人的重要性和個人的自我完善。在《紅字》中,霍桑對海斯特和丁梅斯代爾愛情悲劇的同情很自然地付諸筆下。這兩部小說都展現(xiàn)了作者對女性主人公的同情,在男權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女性意識的崛起和女性主義的萌發(fā)。在男性邏各斯中心傳統(tǒng)下,女性是愛欲的客體,是被選擇的對象。但是作為與上帝爭奪愛人這一點上,《紅字》中的海斯特和《荊棘鳥》中的梅吉在愛情磨難面前的堅強展現(xiàn)了她們的偉大。為了愛情,女主人公不顧一切。她們尊重自我,勇于承擔責任,通過行動證明其需求的合理性,并最終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價值。海斯特犯了通奸罪,她獨自承擔了一切罪責。海斯特用堅忍的生活態(tài)度證明了自己對愛的執(zhí)著以及愛的權利,她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當《荊棘鳥》中的梅吉知道無法從上帝身邊搶走拉爾夫時,她就開始為自己策劃未來,梅吉隱瞞雷恩身世是希望掩蓋其愛欲滿足的不合理性,并以此逃脫懲罰,雷恩的死亡令梅吉痛哭,同時也令她清晰地認識了人生存在的意義。
文學的價值源于其對人與社會的思考?!都t字》和《荊棘鳥》這兩部同屬于愛情小說,展現(xiàn)了世俗的情愛,罪與罰、原罪與贖罪,強調人的自省和自我完善,展現(xiàn)了作者所處的時代風貌。人類在選擇中存在,在選擇中彰顯人性魅力。很多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以及人類學家都對人和社會以及人的精神和感情世界進行探索。這兩部小說還可以從社會學和人類學以及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仿佛是T.S.艾略特在《荒原》中代言的瞎眼預言家Tiresias穿越時空,穿越并無實體的城,目睹著各個時代的世俗之人和當時社會的種種光怪陸離之象,思考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大時代背景下各種人物的命運,探索人的精神信仰與個人的命運,探索社會秩序的重建并以各種方式尋求出路。每個時代以及每個時代里的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痛苦以及存在狀態(tài)都需要自身以及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變革。這兩部小說的作者都在思考這些問題,但在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作者都安排他們的男主以死殉情,因為主人公的命運受時代和自身局限,無法走出死的結局。
四、兩部小說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的異同
這兩部小說敘述的故事雖然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國度不同,但這兩部小說作者的取材都有一部分是歷史真實事件,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嚴肅性和真實性。二者都與愛情有關,都敘述了世俗女子與神職人員的感情糾葛,既有可讀性又有思想性,在其中讀者可以領略到愛情的美好和時代背景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對人的約束。
五、比較寫作手法的異同
《荊棘鳥》的主題是愛和命運。作者用寫實的手法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記敘了克利里家族傳奇的家族史,其中有一些從1921年到1969年真實的歷史事件,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和真實性,還有細致入微的景物描寫和心理刻畫以及對話,結構上分為七部,將之貫穿在一起的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都t字》的主題是愛、原罪與救贖,用了倒敘、插敘、隱喻和象征主義手法,有非常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故事有強烈的畫面感,讓讀者看到一幕幕故事在眼前發(fā)生。這兩部小說都描述宗教與愛情,但不落俗套,能啟迪讀者去思考許多問題,如人性、愛情、信仰、罪與罰、命運的變幻莫測,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這也是這兩部小說長久流傳、廣受歡迎的原因。這兩部小說都被后人拍成了影視作品。這兩部小說既有文學性又有思想、啟發(fā)性,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