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希晨
湖南省長沙市第四醫(yī)院 410006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卒中類型,是一種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腦組織損傷性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腦部供血障礙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軟化形成梗死造成[2]。雖然溶栓治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急性腦梗死發(fā)病急驟,進展較快,溶栓窗口時間非常短,錯過了最佳的溶栓治療時機將加大致死、致殘率[3],因此早期診斷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及預后尤為重要。目前血清標志物的檢測已廣泛應用于急性腦梗死的診斷及預后中。血清脂蛋白相關(guān)磷脂酶A2(LP-PLA2)屬于磷脂酶A2超家族成員之一,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型標志性炎性因子,可以預測血管炎癥,還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4]。D-二聚體(D-D)是反映機體纖溶激活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在血栓性疾病中有較高的診斷意義[5]。本研究主要分析LP-PLA2、D-D水平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變化,探討其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醫(yī)師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70例,女50例,平均年齡(63.1±13.9)歲。納入標準:所有入組患者均經(jīng)放射科頭顱MRI檢查,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年)》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腦血管疾??;(2)血液系統(tǒng)疾病;(3)感染性疾?。?4)免疫系統(tǒng)疾??;(5)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收集同期本院體檢中心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齡(62.8±14.1)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比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備案,患者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空腹8h以上于第2天早晨抽取靜脈血兩管,一管藍色枸櫞酸鈉抗凝管2ml,一管黃色促凝管3ml。3 000r/min 離心10min,取上清液待檢。采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LP-PLA2,試劑盒由安徽伊普諾康生物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參考區(qū)間為0~175ng/ml; D-D采用希森美康公司生產(chǎn)的CA80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檢測,參考區(qū)間為0~0.55μg/ml。所有檢測項目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及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中LP-PLA2、D-D水平比較 觀察組LP-PLA2、D-D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LP-PLA2、D-D陽性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中LP-PLA2、Hcy、D-D水平比較
2.2 LP-PLA2、D-D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單獨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比較 Lp-PLA2、D-D任意一項超出參考范圍判斷為陽性,在研究組中LP-PLA2、D-D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可達到90.3%和89.7%,均高于單獨檢測的值,聯(lián)合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具體見表2。
表2 LP-PLA2、D-D單獨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比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習慣也逐漸發(fā)生改變,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6]。發(fā)生急性腦梗死以后,輕則行動不便,重則癱瘓在床,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zhì)量,加重社會負擔。因此,對急性腦梗死進行早期的預判,對臨床醫(yī)師采取何種治療手段具有指導意義,從而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目前針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主要以影像學為主,即核磁共振和頭顱CT。但是影像學在急性腦梗死早期靈敏度較低,而且患者需要注射造影劑,輻射較大,依從性較低,費用也比較昂貴。血清學標志物由于創(chuàng)傷小、快捷、價廉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急性腦梗死的早期診斷中。
LP-PLA2由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合成并分泌,進入血液后可以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脂蛋白a相結(jié)合。LP-PLA2又稱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是磷脂酶A2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是非Ca2+依賴性的活性磷脂酶,含有441個氨基酸,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45 400[7]。LP-PLA2可以分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而且可以產(chǎn)生促進促炎因子及黏附因子高度表達的物質(zhì),從而成為反映腦血管炎癥嚴重程度的血清標志物[8]。LP-PLA2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風險因子,水平升高可以使斑塊不穩(wěn)定性增加或破裂[9],最終形成血栓,導致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本研究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LP-PLA2、D-D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LP-PLA2、D-D陽性率也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因此,LP-PLA2對急性腦梗死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這在李海鳳等[10]的報道中也有體現(xiàn)。
D-D來源于纖維蛋白單體,是其經(jīng)ⅩⅢ交聯(lián)后再由纖溶酶水解產(chǎn)生的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可以反映纖維蛋白的溶解功能。D-D在健康人群含量較低,當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時,D-D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血栓。急性腦梗死的患者D-D水平與血栓的形成具有相關(guān)性,可以用來評估梗死灶的面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以及預后[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D-D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水平明顯升高,這與董麗等[12]的報道一致。由于影像學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目前診斷急性腦梗死的血清學指標已廣泛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單獨檢測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靈敏度和特異度均有欠缺。聯(lián)合檢測具有一定的互補驗證的作用,可以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從而能更好地指導臨床診治工作。本研究中,LP-PLA2、D-D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可達到90.3%和89.7%,均高于單獨檢測的值,對急性腦梗死應用聯(lián)合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 LP-PLA2、D-D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提高急性腦梗死診斷效能,為臨床醫(yī)師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但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小,可能存在一定選擇偏倚,尚待擴大樣本量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