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洪
原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衛(wèi)生組織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如今已是92 歲的高齡,但寶刀依然不老。2020 年6 月,他還參加了2020 國際醫(yī)療科技創(chuàng)新空中峰會,并做了主題演講。韓老自1965 年起開始從事針灸原理研究,研制的“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對鎮(zhèn)痛和治療海洛因成癮有著良好的效果,對針灸療法在全世界的推廣應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我只是對中醫(yī)的一小部分做了研究”,韓老說。不過,他的謙虛并不等于沒有其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韓老的高壽,和他淡泊名利、不斷探索、經常鍛煉等有著一定的關系。
韓濟生
1997 年是中國針灸走向世界的關鍵之年,而韓老又是其中的“關鍵人物”。當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舉行了一次千人聽證會,討論中國針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聽證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針灸是否能合法進入美國?!拔业谝粋€做報告,講針灸的機理和作用?!表n老回憶,語氣始終淡然。最終,聽證會得出結論:針灸在鎮(zhèn)痛和止嘔吐方面確有療效。自此,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醫(yī)療保險公司開始將中醫(yī)針灸納入商業(yè)保險?!搬樉哪軌蛟趪H上得到重視,我們做出了自己的貢獻?!?0 年后,美國針灸協(xié)會舉辦成立10 周年慶典,慶典會特意安排在北京舉行,其目的就是為了給韓老頒發(fā)“美國針灸協(xié)會終身成就獎”。由于韓老在醫(yī)學領域尤其是針刺鎮(zhèn)痛方面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有人認為他是繼屠呦呦之后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的中國候選人之一?!拔也徽J為我們會獲諾貝爾醫(yī)學獎?!表n老說,“屠呦呦研究員獲獎,是因為青蒿素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我們做的這些工作,很難說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在這方面比不上屠呦呦研究員的青蒿素。但我相信,我們所做的這一切,與諾貝爾獎所鼓勵的科學研究要對人類知識探索、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這一精神是高度一致的?!表n老說。
1953 年,韓老從國立上海醫(yī)學院畢業(yè),原想做一名外科醫(yī)生??僧敃r國家需要建立大量醫(yī)學院校,就動員上海醫(yī)學院這一班畢業(yè)生不要做臨床科目,全部從事基礎醫(yī)學,以便成為優(yōu)秀教師。韓老也放棄了多年的“外科夢”,選擇生理學作為終身職業(yè),1962 年調到了北京醫(yī)學院。1965 年,根據國家指示,原衛(wèi)生部開始組織研究針刺麻醉原理。“當時學院領導找到我,讓我加入針麻研究隊伍,我說我不信這個。領導說,我和你一起去看一個針灸麻醉手術再說?!表n老回憶:“等看完一個二十幾歲女孩的開胸手術,我就服了?!?965 年9 月,韓老加入了對針刺機理的研究。從那一刻起,伴隨著對針刺療法化學物質基礎的探索,中國疼痛醫(yī)學開始起步。也正是從那一刻起,韓老與針刺麻醉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后,韓老又將“好奇心”與長壽聯(lián)系在了一起,認為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要保持一顆好奇心,探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氨热纾逶缭诓賵鲎呗?,我就喜歡看天上的月亮,走到大樹底下抬頭看是一種感覺,走到籃球架子下面往上看又是一種感覺?!表n老還會使用微信,盡管他說自己“軟件用得不太熟”,可發(fā)起微信來卻十分嫻熟,發(fā)照片還會用“原圖”,說“不發(fā)原圖無法放大,看不清楚”。
韓老年逾90 精力依然旺盛,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問他在飲食上有什么講究。韓老一笑:“我從小愛吃甜食,胃口也很好,但我長不胖,因為喜歡運動,消耗能量。平日,我習慣早上運動半小時,晚上運動半小時。最簡單的運動就是快步走。后來,我開始打網球。雖然網球打得不好,或者有時我起得早,不能和別人一起打球,我堅持自己往墻上打,無非就是為了揮拍鍛煉。”韓老關于鍛煉有幾個原則:一是“隨心所好”。韓老喜歡打網球,認為每次揮拍都是一種享受。一次,他在打球時不慎扭碎了膝蓋半月板,“一側膝蓋又腫又痛。治療恢復后不能跑動了,只能走路,我就在大操場跑道上搖擺著雙手快步走,極限是每分鐘100 米,每一步平均80 厘米?!倍亲ゾo時間鍛煉。韓老認為:鍛煉并不是在每天規(guī)定的那段時間內,實際上有很多機會都可以鍛煉。比如在電腦前工作、雙手打鍵盤、雙腳閑著無用時,不妨做做踝部屈伸,促進血液回流;在電腦前每工作1 小時可以起來走一下,也可躺下來,雙腿做仰泳動作,較之緩慢走動,運動量更大。三是鍥而不舍,韓老認為鍛煉首先要做到一個“恒”字,切忌有頭無尾。有特殊情況打斷生活規(guī)律在所難免,關鍵在于盡早恢復,才不至于前功盡棄。
生活中的韓老要求不高,只要滿足基本需要即可。不過在公益方面,他卻十分大方。為了提高效率,節(jié)約時間,他自費在美國購買資料或軟件。考慮到研究生生活待遇低,他將出國講學所得的講課費作為津貼,按個人表現(xiàn)分發(fā)給大家。1994 年,韓老獲“光華獎學金”1 萬元。他和夫人決定將5000元買紀念品送給支持他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實驗室的學生及同事,另外5000 元捐獻給邊遠山區(qū)的學校。1995 年10 月,“何梁何利獎”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韓老獲生命科學科技進步獎10 萬港元。他將5 萬港元用來感謝同事和職能部門,另外5 萬港元在基礎醫(yī)學院設立“求索奉獻”基金,鼓勵青年技術員在工作中不斷鉆研探索。此后,韓老每年都在校慶日向三至五名優(yōu)秀中青年科技人員頒獎,表示“鵝毛雖輕情意重”,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對安心工作、默默奉獻的教職員工表示敬意。2011 年,韓老將所獲的“國華杰出學者獎”50 萬元作為種子,成立北京濟生疼痛醫(yī)學基金會,幫助受疼痛折磨而又無錢醫(yī)治的患者。2012 年,他將所獲的“吳階平醫(yī)學獎”20 萬元再次捐給“求索奉獻”,使基金得以延續(xù)。90 歲時,他又向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腦科學發(fā)展項目捐贈100萬元,以此慶賀自己90歲壽辰。
韓老和他的夫人朱秀媛是在上海醫(yī)學院學習時認識的,當時,朱秀媛在藥學院就讀。1955 年4 月,兩人在哈爾濱喜結連理。婚后,兩人的生活十分簡樸,家中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個分期付款的收音機。盡管生活拮據,卻異常溫馨。生活上,兩人同甘共苦;學術上,兩人互教互學?!八诩彝ド细冻龅谋任叶嗟枚唷D阋f‘半邊天’,她就是‘大半邊天’,比我貢獻大。我是住在北醫(yī)的,一個禮拜才回去兩次,家里孩子的事情,那么多的事情,都是她照顧。如果沒有她支持的話,我哪會取得這些成績。”1999 年,凝結著韓老三十余年心血的《針刺鎮(zhèn)痛原理》出版,韓老把這本書作為獻給妻子的千禧年禮物:“這本小冊子記錄了這30 余年科研的歷程,幾乎每一點新的發(fā)現(xiàn)都與您同享,很多挫折也與您同當。愿這本小書和這張1999/2000 年賀卡作為我們畢生的紀念和見證?!痹谑聵I(yè)上,朱秀媛總是配合和支持韓老。有時,韓老把家中的積蓄用作公益捐獻,朱秀媛也從沒一句怨言。2015 年,韓老和朱秀媛迎來了鉆石婚,子女也回國慶賀。韓老欣然提筆,作詩一首:“回眸連理六十載,今朝喜慶鉆石婚。兒孫萬里來祝賀,攜手共進又一春?!痹姴婚L,但韓老對夫人的情感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之心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