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旭 輝
(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軌道線路研究院,陜西 寶雞 721006)
組合轍叉以適應無縫線路、使用壽命長、養(yǎng)護方便、運營成本低等特點,成為鐵路轍叉產(chǎn)品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載運輸是國際上公認的鐵路貨物運輸?shù)挠行Х绞街?,具有軸重大、牽引質量大、運量大的特點。隨著重載鐵路的發(fā)展,鐵路道岔(轍叉)無縫化技術逐漸進行推廣,作為道岔的核心部件——轍叉,固定型轍叉壽命僅為1億t~2.5億t,而線路天窗時間短,更換軌件工作量大,較頻繁的更換,不但增加養(yǎng)護維修成本,對行車安全也造成隱患,已不能滿足既有線路要求。
傳統(tǒng)組合轍叉鐵墊板以上部分呈對稱結構,心軌、鑲嵌翼軌主流材質是合金鋼或高錳鋼或鍛造高錳鋼,因此制造成本較高。而大多數(shù)轍叉在服役過程中,轍叉直股過車密度及載荷遠多于轍叉曲股,因此,分析大量下道的轍叉?zhèn)麚p特征,轍叉?zhèn)麚p主要發(fā)生在轍叉直股心軌、翼軌車輪踏面區(qū)域,而曲股心軌、翼軌車輪踏面區(qū)域未出現(xiàn)重傷。因此,在既有制造工藝基礎上,在滿足線路使用工況條件下,開發(fā)75 kg/m鋼軌12號新型組合轍叉,采用不對稱鑲嵌翼軌結構,即組合轍叉直股設計鑲嵌翼軌,鑲嵌翼軌選用力學性能優(yōu)異的材料制造;曲股設計普通結構翼軌,翼軌選用與線路同材質鋼軌制造。此結構不但結構安全性高,且充分發(fā)揮了組合轍叉不同部位材料特性。同時,心軌、鑲嵌翼軌滿足成型數(shù)控加工要求,提高了制造精度,重量減輕,而且能實現(xiàn)叉心線上、線下互換組裝,大幅降低制造和養(yǎng)護成本,延長了服役壽命。
1)適用27 t軸重以下,列車以V≤90 km/h直向速度通過的運行條件。
2)與既有高錳鋼轍叉、合金鋼轍叉可互換。
3)適應跨區(qū)間無縫線路。
4)錳叉心總重不大于400 kg,適合人工互換組裝。
5)轍叉趾、跟端設1∶40的軌底坡。
6)扣件采用彈條Ⅱ型扣件。
組合轍叉主要由心軌、叉跟軌、直股翼軌、鑲嵌翼軌、曲股翼軌、A/B型間隔鐵、墊板、橋式墊板組成(見圖1)。心軌、鑲嵌翼軌選用鍛造高錳鋼材料制作,直股翼軌、曲股翼軌選用普通鋼材料制作,通過A型和B型間隔鐵在高強螺栓副作用下進行連接緊固。心軌底面與墊板支撐臺接觸,在轍叉服役過程中,將載荷傳遞至墊板,穩(wěn)定性較好,同時縮減了心軌規(guī)格,減少了質量,降低材料成本。心軌和鑲嵌翼軌兩個側面長度方向設計凹槽結構,鑲嵌翼軌位于轍叉直股側,鑲嵌翼軌與直股翼軌上下斜面進行配合,從而降低組裝難度,提高單件配合質量,為心軌、鑲嵌翼軌線上和線下互換提供保障。組合轍叉有害空間區(qū)域設計橋式墊板結構,若線路發(fā)生“空吊板”病害,可減少車輪對組合轍叉沖擊載荷作用下造成的疲勞破壞損傷,延緩組合轍叉?zhèn)麚p發(fā)生時間;雙咽喉結構,提高組合轍叉咽喉處強度。單孔、雙孔間隔鐵配合使用結構,簡化了組合轍叉結構。
心軌選用鍛造高錳鋼制造。心軌20 mm斷面至50 mm斷面區(qū)間采用心軌加寬設計,提高心軌粗壯度,在組合轍叉服役過程中,減少或避免心軌發(fā)生病害;采用合金化高錳鋼材料制造,確保關鍵力學指標屈服強度大于400 MPa;叉心行車面經(jīng)傳統(tǒng)工藝進行三次爆炸硬化后,軌頂面硬度由初始硬度170HBW~229HBW提高至352HBW硬度以上,距離頂面20 mm范圍內(nèi)材料抗拉強度也獲得明顯提升,其缺點是爆炸硬化使高錳鋼的延伸率和沖擊韌性分別降低,且爆炸硬化的表面層的沖擊韌性下降較大,近年來我們對在京廣線、隴海線上線的高錳鋼組合轍叉使用狀況調研分析可知,叉心行車面較高的硬度盡管可以有效減少磨耗、塑性變形,但易在心軌出現(xiàn)裂紋病害,致使多數(shù)轍叉未磨耗到限而下線,影響其使用壽命。基于此,我們采用控制表面粗糙、溫度、炸藥后的爆炸罐深度爆炸硬化工藝,對心軌行車面進行爆炸硬化,硬度不大于321HBW,確保叉心硬度、強度、韌性指標在合理的匹配范圍,組合轍叉上線后,充分發(fā)揮高錳鋼特性,減少或者避免叉心發(fā)生水平裂紋、嚴重掉塊等等病害。心軌、鑲嵌翼軌質量約380 kg,適合人工裝卸。
鑲嵌翼軌采用鍛造高錳鋼制作,與直股翼軌藏尖配合。行車面進行爆炸硬化,硬度不大于321HBW。
采用與線路同材質U75V在線熱處理鋼軌制造,實現(xiàn)組合轍叉與線路無縫化連接。為了減少翼軌折彎點與螺栓孔中心之間應力,螺栓孔中心距離彎折點距離不小于80 mm,這樣也可避免在螺栓孔附近因彎折角度大造成彎折點處垂直裂紋。
翼軌與護軌一樣在緩沖段部分存在沖擊角,翼軌平直段至雙咽喉起始處存在沖擊角,車輛順、逆向通過時,車輪輪緣會沖擊翼軌,產(chǎn)生動能損失。由動能損失公式Vsinβ≤3 km/h(β為沖擊角,V為列車速度)計算可知,車輪接觸翼軌時,無橫向沖擊翼軌或卡阻車輪的現(xiàn)象。組合轍叉沖擊角角度滿足列車過叉要求,設計合理。
由組合轍叉結構分析可知,危險截面位于叉心跟端縮頸處,因此,忽略對計算準確度影響較小邊角,借助非線性有限元軟件,建立叉心有限元網(wǎng)格模型,有限元單元總數(shù)約為65萬個,為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度,對計算結果關心的部位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網(wǎng)格細化,進行有限元計算分析。
4.2.1 動載荷Pd
按電力機車牽引27 t軸重,直向通過速度V=90 km/h計算動載荷Pd。
Pd=(1+α)P=415.8 kN。
其中,α為速度系數(shù),α取0.6 V/100;P為靜輪載。
按動載荷平均分配到每個車輪上,單個車輪產(chǎn)生的動載荷Pd1為:
Pd1=Pd/2=415.8/2=207.9 kN。
4.2.2 材料參數(shù)
鍛造高錳鋼材料彈性模量E=210 GPa,泊松比v=0.3,屈服強度約為400 MPa。
4.2.3 計算結果
圖2為叉心有限元S,Miss應力分布云圖。應力集中部分位于叉心與叉跟軌的連接部位(跟端縮頸處),最大應力為207 MPa,小于叉心材料本身的屈服強度(400 MPa)。因此,本次設計的叉心強度滿足實際工況需要。
設定軌溫變化幅度Δt=55 ℃,由鋼軌溫度力計算公式Pt=2.48×Δt×F,其中,F為鋼軌橫斷面積。計算結果可知,對軌件、間隔鐵進行膠接條件下,75 kg/m鋼軌12號高錳鋼組合轍叉在設定的溫度變化區(qū)間,結構強度穩(wěn)定,適合無縫線路工況要求。
組合轍叉鑲嵌翼軌、曲股翼軌均進行了抬高設計,心翼軌頂面均與車輪踏面匹配,平順性滿足要求。
新型75 kg/m鋼軌12號組合轍叉心軌、鑲嵌翼軌采用鍛造高錳鋼材料制造,鐵墊板以上部分呈不對稱結構,減少了材料使用成本,組合轍叉重量減輕,充分發(fā)揮組合轍叉不同部位材料特性;叉心與翼軌配合面截面為等寬形狀,能夠實現(xiàn)成型加工,降低制造成本,滿足叉心線下、線上叉心互換組裝結構要求;橋式墊板的應用,改善了組合轍叉有害空間受力狀況;鍛造高錳鋼材料的應用,提高了材料力學性能,減少轍叉病害,延長轍叉使用壽命。這種結構可以形成不同鋼軌類型、不同號數(shù)、不同品種的轍叉系列產(chǎn)品,因此,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