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平 蔡明明 李光勝 黃發(fā)波 朱幸福
摘要:針對貴州某低硫化物含金礦石開展了系統(tǒng)的可選性試驗研究,考察了磨礦細度、調整劑、捕收劑等影響因素,確定了合理的選別流程。結果表明:在最佳試驗條件下,閉路浮選試驗可獲得產率3.45 %、金品位73.19 g/t、金回收率95.61 %的金精礦,指標較好。該研究結果可為低硫化物含金礦石的可選性評價和開發(fā)利用提供重要的技術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低硫化物含金礦石;浮選;可選性;回收率;金精礦
中圖分類號:TD953文獻標志碼:A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文章編號:1001-1277(2021)07-0078-04doi:10.11792/hj20210716
截至2019年底,中國黃金查明資源儲量超1.41萬t[1]。膠東半島、滇黔桂金三角、小秦嶺地區(qū)及四川、甘肅、新疆等省份是中國主要的產金地[2]。礦石中金的含量極低,需要采用選礦工藝將其從礦石中富集回收[3]。實踐證明,合理的選別流程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高金回收率,因此選礦工藝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4-6]。本次試驗以貴州某金礦石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選礦試驗研究,為該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1 礦石性質
貴州某金礦石工藝類型為低硫化物含金礦石,礦石中金品位為2.60 g/t,是主要回收元素。礦石中自然金中的金占總金的95.00 %,銀金礦中的金占總金的5.00 %。礦石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礦物組成分析結果見表2,金礦物嵌布狀態(tài)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2可知:礦石中金屬硫化物主要為黃鐵礦,少量黃銅礦、磁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金屬氧化物為少量磁鐵礦、鈦鐵礦、褐鐵礦、板鈦礦;金礦物以自然金為主,少量銀金礦;脈石礦物以石英、長石為主,其次為絹云母、白云母、綠泥石、方解石、高嶺土、鋯石、石墨等。
由表3可知:該礦石中金礦物嵌布狀態(tài)以裂隙金為主,占52.79 %;其次為粒間金,占26.03 %;包裹金占21.18 %。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根據(jù)該礦石性質,進行了浮選試驗探索,考察了磨礦細度、調整劑、捕收劑等影響因素。
2.1 磨礦細度
試驗流程及條件見圖1,試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當磨礦細度-0.074 mm從50 %增加到70 %時,尾礦金品位均維持在0.10 g/t,磨礦細度變細,尾礦金品位沒有變化。因此,確定磨礦細度-0.074 mm占55 %。
2.2 調整劑
固定磨礦細度-0.074 mm占55 %,試驗流程及其他試驗條件見圖1,試驗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與不加調整劑時相比,以硅酸鈉、硫酸銅作為調整劑,粗精礦金回收率有所降低;而以碳酸鈉、氧化鈣作為調整劑時,尾礦金品位有所降低,粗精礦金回收率明顯提高。綜合考慮藥劑成本,選擇氧化鈣作為調整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氧化鈣用量試驗,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隨著氧化鈣用量的增加,粗精礦產率提高,這是由于礦漿黏度增大,泡沫韌性提高,機械夾雜量增加;但是,隨著粗精礦產率的提高,其金品位會相應降低。綜合考慮,確定氧化鈣用量為500 g/t(礦漿pH值為7.6)。
2.3 捕收劑
固定磨礦細度-0.074 mm占55 %,氧化鈣用量500 g/t,試驗流程及其他試驗條件見圖1,試驗結果見表7。
由表7可知:以丁基黃藥作為捕收劑時選別效果最佳;以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作為組合捕收劑進行選別時,雖然尾礦指標較好,但粗精礦產率較大,影響了其金品位指標;而使用異丁基黃藥或異戊基黃藥作為捕收劑時,效果均不如丁基黃藥好。因此,確定捕收劑為丁基黃藥。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用量試驗,結果見表8。由表8可知,當丁基黃藥用量為80 g/t時,各項指標相對較好。
2.4 精選次數(shù)
精選次數(shù)試驗流程見圖2,試驗結果見表9。
由表9可知:在開路條件下,粗精礦經(jīng)一次、兩次精選,金精礦金品位分別可達99.57 g/t和124.32 g/t,但金精礦產率較低,分別為2.30 %和1.76 %,這是由礦石自身性質所決定的;為保證金回收率和金精礦產率,確定精選次數(shù)為一次。
2.5 閉路試驗
在最佳試驗條件下進行了閉路試驗,試驗流程見圖3,試驗結果見表10。
由表10可知:經(jīng)過一次粗選、兩次掃選、一次精選閉路試驗,可獲得產率3.45 %、金品位73.19 g/t、金回收率95.61 %的金精礦。
3 結 論
1)貴州某金礦石工藝類型為低硫化物含金礦石,礦石中主要金屬硫化物為黃鐵礦,少量黃銅礦和磁黃鐵礦,硫化物相對含量為2.07 %;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長石。礦石中金與硫化物關系較為密切,嵌布于硫化物裂隙、硫化物粒間、硫化物與脈石礦物粒間和被硫化物包裹的金合計占78.01 %,此嵌布狀態(tài)有利于金礦物的浮選回收。
2)在最佳試驗條件下,通過一次粗選、兩次掃選、一次精選閉路試驗,獲得了較好試驗指標,金精礦產率為3.45 %、金品位為73.19 g/t、金回收率可達95.61 %。研究結果為該礦石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參 考 文 獻]
[1] 中國黃金年鑒:2019年底全國黃金查明資源儲量超1.41萬噸[EB/OL].(2020-10-04)[2021-04-28].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04/content_5549269.htm.
[2] 何陽陽,趙林,張銳.川西某金礦選礦試驗探索[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8(3):37-41.
[3] 肖駿,房朝軍,陳代雄,等.河南某石英脈型金礦選礦技術[J].礦產綜合利用,2015(4):73-77.
[4] 徐自洪,周雄,溫春齊,等.四川丹巴銅爐房金礦床礦石選冶方法研究[J].貴金屬,2009,30(1):11-16.
[5] 余勝利,王毓華,張英,等.某難選低品位金礦的選礦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3(2):17-21,25.
[6] 范明陽,王曉麗,代淑娟,等.某金礦石選礦試驗研究[J].礦冶工程,2017,37(2):46-48.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parability of a gold ore in Guizhou
Zhang Wenping,Cai Mingming,Li Guangsheng,Huang Fabo,Zhu Xingfu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 Branch of Shandong Gold Mining Technology Co.,Ltd.)
Abstract:A systematic separability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a low-sulfide gold-bearing ore in Guizhou,looking into the effects of grinding fineness,modifier and collector,and decided a reasonable separa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closed-circuit flotation test can obtain the gold concentrate with productivity 3.45 %,gold grade 73.19 g/t and gold recovery rate 95.61 %,indicating good index.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separability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sulfide gold-bearing ore.
Keywords:low-sulfide gold-bearing ore;flotation;separability;recovery rate;gold concen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