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補氣中藥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脾虛證的研究進展

        2021-09-06 03:22:32張美玉吳泳錫王一竹李方彤戴雨霖
        中草藥 2021年17期
        關鍵詞:補氣脾虛皂苷

        張美玉,吳泳錫,王一竹,李方彤,劉 明,戴雨霖,鄭 飛,越 皓

        補氣中藥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脾虛證的研究進展

        張美玉,吳泳錫,王一竹,李方彤,劉 明,戴雨霖,鄭 飛*,越 皓*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117

        中醫(y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為氣血之源”;腸道菌群具有營養(yǎng)物質(zhì)代謝和機體免疫功能,與中醫(yī)“脾”的運化水谷和抗邪功能相對應。腸道菌群的平衡與否直接反映了中醫(yī)“脾”的功能狀態(tài)。系統(tǒng)地總結了脾虛證與腸道菌群的關系,并綜述了基于腸道菌群常用補氣中藥和經(jīng)典方劑治療脾虛證的藥效物質(zhì)基礎,為從代謝組學和腸道菌群角度研究補氣中藥治療脾虛的作用機制及靶點奠定基礎。

        補氣中藥;脾虛證;脾主運化;腸道菌群;免疫功能

        腸道菌群包括人體腸道中所有寄居的微生物,影響著人類的健康與疾病,被認為是人類的“第二大基因組”[1]。腸道菌群大致可分為專性厭氧菌(如雙歧桿菌和類桿菌)、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及病原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3部分。其中專性厭氧菌是腸道微生物的優(yōu)勢菌屬[2]。在外部環(huán)境條件與宿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菌群處于一種微妙的動態(tài)平衡關系[3]。這種動態(tài)平衡亦與腸道的代謝產(chǎn)物密切相關。

        脾為藏象學說的核心,有“倉廩之官”之稱[4]。脾虛證即中醫(yī)所指“脾氣”不足所致的病證,其病情復雜,與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久病耗傷關系密切,主要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大便溏薄、神倦乏力等。中醫(yī)“脾”作為一個功能與結構的綜合性概念,與腸道菌群存在密切聯(lián)系[5],“腸道菌群-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關系軸,與“脾為后天之本”相呼應[6]。當機體處于脾虛狀態(tài)時,相對應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亦處于紊亂狀態(tài),腸道菌群多樣性發(fā)生改變,直接導致胃腸道、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紊亂[7]。

        中藥在中國使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對改善人體亞健康狀態(tài)及防治重大疾病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許多補氣類中藥單體成分、提取物和方劑均可顯著改善腸道菌群的結構和數(shù)量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8-9]。本文對近5年來基于腸道菌群治療脾虛證補氣中藥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總結,針對現(xiàn)階段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并對其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

        1 脾虛證與腸道菌群的關系

        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經(jīng)認識到中醫(yī)“脾”與腸道菌群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腸道菌群可能是中醫(yī)“脾”生理功能重要的生物學基礎。脾虛證作為反映機體脾胃生理功能不足的綜合征,使機體水谷不能正常運化,出現(xiàn)消化吸收障礙,可能會引起腸道菌群結構及功能的失調(diào)進而出現(xiàn)便溏、納差、消瘦等癥狀。腸道菌群失調(diào)又可加重“脾虛”的癥狀,二者之間存在相互依賴、互根互用的關系。而腸道菌群穩(wěn)態(tài)在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維持腸道正常生理功能及拮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有重要的生理意義。

        脾虛證作為中醫(yī)臨床常見證型,涉及多種疾病,影響面廣,危害甚大,脾虛證通常分為脾氣虛證、脾陽虛證和脾陰虛證,3證的臨床表現(xiàn)雖各有不同,但均以脾氣虛為發(fā)病基礎,具有脾氣虛的一般見癥,因此脾虛證診斷又以辨脾氣虛證最為重要。通過藥物、飲食、刺激、手術等干預因素可建立不同證型的脾虛證動物模型。當機體出現(xiàn)脾虛證時,腸道菌群物種豐富度及顯著差異物種數(shù)量會受到影響,致病性的大腸桿菌、消化鏈球菌、梭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大量增殖,雙歧桿菌、乳桿菌、類桿菌等益生菌數(shù)值顯著下降[10-11]。當腸道菌群失調(diào)時,又反過來影響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從而導致腸道脂肪酸、膽鹽代謝紊亂,削弱腸道的屏障功能,促進腹瀉的發(fā)生,進一步加重脾虛證,形成惡性循環(huán)[12]。Li等[13]采用勞倦傷脾加控制飲食多因素復合造模法建立脾氣虛模型大鼠,在門水平上,人參酸棗仁提取物顯著增加脾氣虛模型大鼠厚壁菌門(Firmicu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的相對豐度,降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的相對豐度;在屬水平上,能顯著增加乳酸桿菌等的相對豐度,降低鏈球菌等的相對豐度。并且影響機體糖代謝及氨基酸代謝。趙興兵等[14]發(fā)現(xiàn)脾虛便秘小鼠腸道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壞后,腸道酶活性發(fā)生改變,腸道菌群發(fā)生異常。曹護群等[15]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出脾氣虛實驗犬盲腸的內(nèi)容物發(fā)生改變,菌群多樣性及豐度降低。鄭昊龍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在脾虛模型大鼠體內(nèi),梭菌綱作為綱層次優(yōu)勢菌屬,呈下降趨勢,α-變形菌綱、放線菌綱水平明顯下降,芽孢桿菌綱水平呈上升趨勢。李秋明等[17]通過大黃煎汁得到脾虛小鼠模型,發(fā)現(xiàn)脾虛小鼠的腸道菌群發(fā)生改變,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數(shù)值下降。

        2 治療脾虛證的補氣中藥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根據(jù)“甘能補”的理論,補氣虛的藥多為甘味,主入脾、肺、心經(jīng),中醫(yī)理論認為,氣能統(tǒng)攝血液,補氣又可以生血、生津,所以臨床使用補氣中藥治療脾氣虛證時,多與補血、斂汗、止血、縮尿、生津藥同用。常用治療脾虛證的補氣中藥有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代表方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理中丸、歸脾湯、八珍湯等。治療脾虛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皂苷、糖類、揮發(fā)油、黃酮等。補氣中藥有效成分在治療脾虛證、發(fā)揮藥效時離不開腸道菌群的作用。

        人參為補脾要藥,常配益氣健脾藥同用,如四君子湯。黨參補脾氣,常配補氣健脾除濕藥,如黨參健脾滲濕湯。黃芪補氣升陽,治脾胃氣虛,常配伍補氣健脾藥,如補中益氣湯。白術補氣健脾,有“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之稱,常配健脾滲濕藥同用,如理中丸。山藥平補氣陰,常配健脾滲濕藥同用,如參苓白術散。諸如此類治療脾氣虛證的中藥活性成分會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發(fā)生水解、脫糖基等反應,顯著抑制毒素合成、減少炎性反應,增加益生菌,減少致病菌生長(表1),改變腸道菌群結構,從而使腸道微生態(tài)恢復正常[18]。腸道菌群定植的同時,自身也會轉(zhuǎn)化得到其代謝產(chǎn)物,如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次級膽汁酸、吲哚、二氫膽固醇和離子多糖A(polysaccharide A,PSA)等。這些產(chǎn)物對處于脾虛狀態(tài)下的機體起調(diào)控作用,是補氣中藥通過腸道菌群改善脾虛證的進展及預后的關鍵因子。

        2.1 補氣單味中藥

        2.1.1 人參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C. A. Mey.的干燥根或根莖,作為“上品”的補氣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歷史,可單獨用于氣虛欲脫之急。

        康安等[18]發(fā)現(xiàn)人參皂苷Rb1在腸道菌群失調(diào)模型大鼠腸道內(nèi)主要代謝途徑為人參皂苷Rb1→人參皂苷Rd→人參皂苷F2→人參皂苷CK→人參皂苷PPD,由于腸道菌群可能會促進人參皂苷Rb1、Rd吸收入血,代謝物人參皂苷Rd血藥濃度呈明顯下降趨勢。李瑞剛等[19]發(fā)現(xiàn)人參多糖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能促進人參皂苷Re轉(zhuǎn)化為人參皂苷Rg1,進而提高胃腸道對人參皂苷Rg1的吸收。韓銘鑫等[20]發(fā)現(xiàn)二醇型人參皂苷在人體腸道菌群的作用下主要以脫糖基方式將人參皂苷逐步代謝為次級苷元吸收入血;可增加健康人腸道的厚壁菌門和變形菌門的相對豐度;減少擬桿菌門、多爾氏菌屬、巨球型菌屬的相對豐度。越皓等[21]發(fā)現(xiàn)原人參三醇型皂苷組可顯著增加健康人腸道內(nèi)的相對豐度,降低多爾氏菌屬的相對豐度,可改善腸道菌群的結構。Zhou等[22]發(fā)現(xiàn)人參可以更好地改善高脂飲食小鼠的腸道微生物,從而發(fā)揮減輕全身炎癥和調(diào)節(jié)腸道代謝紊亂的作用。Li等[23]發(fā)現(xiàn)人參多糖可以提高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小鼠腸道內(nèi)厚壁菌門的相對豐度,而降低了擬桿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的相對豐度;在屬水平上,人參多糖提高了乳酸桿菌乳球菌屬、鏈球菌的相對豐度,但降低了擬桿菌屬的相對豐度。黃文武等[24]發(fā)現(xiàn)大鼠ig番瀉葉建立脾虛模型后,腸道菌群微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腸道益生菌數(shù)量減少、菌群種類下降,給予人參水煎液后,大鼠的總SCFAs水平以及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均有所升高。祁玉麗[25]發(fā)現(xiàn)人參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diào)節(jié)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小鼠腸道菌群的結構和多樣性,增加潛在益生菌乳桿菌屬和鏈球菌屬的相對豐度,增加菌群代謝產(chǎn)物SCFAs水平,尤其是乙酸和丙酸水平。關于人參作用于脾虛機體腸道菌群的表述較多,為以腸道菌群為切入點論治脾氣虛證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表1 治療脾虛證的補氣中藥對腸道菌群的調(diào)控作用

        2.1.2 黨參 黨參為桔??浦参稂h參(Franch.) Nannf.、素花黨參Nannf. var.(Nannf.) L. T. Shen或川黨參Oliv的干燥莖。以補脾肺之氣為主要作用,可用于脾氣虛、氣虛邪實之證。

        研究表明,最大的黨參皂苷單體分子Cs-415.2在小鼠盲腸中代謝24 h后含量接近于0[26]。黨參多糖通過發(fā)揮類益生元的效應,可以加快黨參皂苷的消化吸收,延長藥效作用時間。黨參給藥免疫抑制小鼠后,小鼠腸道菌群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加,使得大腸桿菌數(shù)量顯著降低,同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數(shù)量顯著增加[27]。黨參多糖通過促進益生菌屬乳酸桿菌、阿克曼氏菌和雙歧桿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屬幽門螺桿菌、另枝菌屬和脫硫弧菌的增殖,增加結腸炎小鼠糞便中的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改善腸黏膜屏障的破損[26]。

        2.1.3 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Fisch.) Bge. var.Bge.或膜莢黃芪(Fisch.) Bge.的干燥根,為補氣之圣藥。黃芪秉性純陽,陰氣絕少,能升陽舉陷、益衛(wèi)固表,長于治氣虛自汗及氣虛水濕不運之證。

        黃芪水提物中富含芒柄花黃素、芒柄花苷、毛蕊異黃酮等活性物質(zhì),在大鼠腸道中經(jīng)去甲基、去羥基和去糖基化反應生成大豆苷元并被進一步代謝為葡萄糖醛酸代謝物。李鑫靚等[28]發(fā)現(xiàn)在脾腎兩虛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下,黃芪水提物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累積代謝速率下降。趙文文[29]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雛鴨腸道菌群的豐度。舒迎霜等[30]發(fā)現(xiàn)添加黃芪多糖可使犬盲腸菌群數(shù)量增加,多樣性上升,可增加有益菌群的比例,降低條件致病菌的比例。董涵等[31]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能有效地調(diào)節(jié)SD大鼠腸道內(nèi)微生物菌群結構,抑制擬桿菌屬、腸桿菌屬等有害菌的生長,促進丁酸產(chǎn)鹽菌屬、魏斯氏菌屬、理研菌屬、乳酸桿菌屬等有益菌的增殖,同時通過影響厚壁菌門等微生物以及通過它們對腸道其他微生物的互作來影響整個機體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梁金花等[32]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可升高潰瘍性結腸炎大鼠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的數(shù)量,降低腸桿菌、腸球菌的數(shù)量,使結腸中揮發(fā)性脂肪酸含量增高,達到治療效果。

        2.1.4 白術 白術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白術Koidz的根莖。以健脾、補氣、燥濕利水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等。多用于脾虛濕困而偏于虛癥者。

        溫性藥白術中的白術多糖在人工腸液中0~4 h代謝率急劇升高,4 h后處于平臺期,基本不再發(fā)生變化[33]。白術能夠扶植腸道內(nèi)有益菌群,改變肝脾虛證動物中腸道菌群的結構,使腸道菌群分布有向正常機體內(nèi)腸道菌群靠攏的趨勢[34]。研究發(fā)現(xiàn)白術水煎劑能夠維持腸道菌群的穩(wěn)態(tài),增加腸黏膜對雙歧桿菌的黏附性,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糞腸球菌的增殖[35-36],并且能夠增加丙酸、丁酸的含量。俞蕾敏等[37]發(fā)現(xiàn)白術可干預腸易激綜合征小鼠苯丙氨酸代謝、煙酸和煙酰胺代謝及泛酸和輔酶A生物合成等代謝通路。

        2.1.5 山藥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Thunb.的根莖,為藥食兩用之品,具有補脾肺腎之氣陰的功效,但藥性和緩,緩以圖治。

        山藥水提物有助于促進雞腸道發(fā)育及腸道形態(tài)結構的完整性,顯著提升機體免疫能力[38]。肥胖糖尿病腎病大鼠給予山藥多糖可使厚壁菌門、毛螺菌屬、韋榮球菌屬、芽孢桿菌屬、類芽孢桿菌屬、酸梭菌屬的相對豐度均升高,擬桿菌門、變形菌門、擬桿菌屬、埃希菌屬、志賀菌屬、沙門菌屬的相對豐度均下降[39]。仔豬添加山藥多糖后,腸道中乳酸桿菌的數(shù)量增加,而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的數(shù)量降低[40]。劉露等[41]發(fā)現(xiàn)山藥低聚糖在模擬結腸環(huán)境中可被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植物乳桿菌、青春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等腸道益生菌作為碳源利用,產(chǎn)生對人體健康有積極作用的乳酸、乙酸及丙酸等SCFAs。

        2.2 補氣中藥復方

        2.2.1 四君子湯 王詩淇等[42]發(fā)現(xiàn)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的四君子湯能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改善脾胃虛弱證型消化性潰瘍患者腸道菌群的失衡,表現(xiàn)為優(yōu)勢菌群增加,非優(yōu)勢菌群降低。黃文武等[24]發(fā)現(xiàn)四君子湯能夠促使脾虛證機體腸道菌群中,大腸埃希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及擬桿菌的數(shù)值恢復正常,升高糞便中總SCFAs的含量。

        2.2.2 黨參健脾滲濕湯 由黨參片、白術、茯苓、甘草片、山藥、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五味子、桔梗組成的健脾滲濕湯治療脾虛泄瀉患者有一定效果,可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43]。與益生菌合用或與抗生素合用于脾虛濕盛泄瀉患者,可抑制腸道內(nèi)的致病菌,保護正常菌群,減輕抗生素對正常菌群的損傷[44]?;诟咄繙y序技術的黨參健脾滲濕湯治療脾虛證的研究相對較少,多局限于脾虛濕盛泄瀉熱證,難以集中總結治療中在腸道菌群門、綱、目等變化趨勢。

        2.2.3 補中益氣湯 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指數(shù),維護腸道菌群的穩(wěn)定性,減少機體腸道的致病菌,同時調(diào)節(jié)炎癥因子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在門水平上,腸道疣微菌門、互養(yǎng)菌門的相對豐度顯著升高,埃普西隆桿菌門、螺旋體門的相對豐度顯著降低[45-46]。

        2.2.4 理中丸 由附子、干姜、甘草、炒白術、黨參組成的理中丸可以促進脾陽虛IBS-D大鼠腸道內(nèi)乳桿菌等益生菌的生長,回調(diào)蘇黎世桿菌、擬桿菌、布勞特氏菌等腸道菌指數(shù),調(diào)節(jié)與炎癥/免疫反應密切相關的菌群[47]。理中丸可以提高脾虛型2型糖尿病患者雙歧桿菌菌群的數(shù)量,降低糞腸球菌菌群的數(shù)量[48]。

        2.2.5 參苓白術散 由桔梗、人參、山藥、蓮子肉、縮砂仁、薏苡仁、茯苓、白扁豆、白術、甘草組成的參苓白術散,其水煎液能夠有效改善大黃所致脾虛泄瀉小鼠的腸道菌群紊亂,增加小鼠腸道內(nèi)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數(shù)量[49]。參苓白術散能增加支氣管哮喘小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豐富度,且在優(yōu)勢菌群中,擬普雷沃菌屬相對豐度增加明顯[50]。劉凱文[51]發(fā)現(xiàn)參苓白術散能通過調(diào)節(jié)乳桿菌科腸道菌群的數(shù)量來改善脾氣虧虛型泄瀉患者的臨床癥狀。祝麗超等[52]發(fā)現(xiàn)參苓白術散能夠有效改善虛寒型泄瀉患者的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曾恩錦[53]發(fā)現(xiàn)參苓白術散可通過調(diào)節(jié)功能性腹瀉脾虛證患者糞便的總SCFAs含量,進而實現(xiàn)治療作用。

        3 補氣中藥對脾虛腸道菌群與免疫功能的影響

        腸道菌群與腸道黏膜的發(fā)育以及免疫水平的維持密不可分。中藥中所含有的多糖、苷類、生物堿類等成分具有免疫活性,可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產(chǎn)生增強或抑制作用。補氣中藥通常是通過作用于代謝物來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進而影響機體的信號通路、免疫細胞因子等,增強腸黏膜屏障,達到治療脾虛證的目的。人參多糖及其子級分通過降低炎癥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7和γ干擾素的表達,減輕結腸炎性癥狀;降低凋亡蛋白B淋巴細胞瘤-2相關蛋白X、升高抗凋亡蛋白B淋巴細胞瘤-2基因、緊密連接蛋白ZO-1和閉合蛋白的表達水平,保護腸黏膜屏障,達到改善急性炎癥性腸病的目的[25]。黨參多糖能富集結腸炎小鼠具有促SCFAs產(chǎn)生的等菌屬的生長,改善SCFAs能量供應情況;下調(diào)與輔助性T細胞17與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平衡相關促炎細胞因子;上調(diào)抗炎因子IL-10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的表達[26]。四君子湯能夠促進淋巴細胞增長,降低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數(shù)量,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并能上調(diào)有益菌雙歧桿菌的豐度,降低有害菌大腸桿菌的豐度,達到改善腸道菌群并緩解小鼠脾虛、腹瀉癥狀的作用[54]。腸道菌群的穩(wěn)態(tài)失調(diào)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進而誘發(fā)脾虛證,脾的運化功能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采用補氣健脾中藥及復方在治療脾虛證中發(fā)揮極大作用,為從免疫調(diào)節(jié)角度深挖補氣中藥的治療機制提供新思路。

        4 結語與展望

        腸道菌群紊亂、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異常,是脾虛證的病理表現(xiàn)。脾虛可影響腸道菌群結構,具體表現(xiàn)為益生菌數(shù)量減少,致病菌數(shù)量增加;脾虛證還會導致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破腸道菌群和腸道免疫的平衡。補氣中藥主要是通過增加益生菌的數(shù)量,抑制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同時腸道菌群可通過各類反應對補氣中藥進行代謝轉(zhuǎn)化,產(chǎn)生大量代謝產(chǎn)物(SCFAs、次級膽汁酸和PSA等),再被人體吸收影響信號通路、免疫因子,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脾虛證的目的[55]?,F(xiàn)階段對于中醫(yī)脾虛證疾病的靶點、機制研究尚不明確,中醫(yī)治療脾虛證所使用的經(jīng)典藥材及方劑成分復雜,藥效物質(zhì)基礎研究還不夠完善,作用機制研究有待深入。而且腸道菌群及代謝產(chǎn)物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與疾病的關系及中藥對它的調(diào)控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需要在完善作用機制的基礎上,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找到中藥成分及復方作用的代謝通路,明確相關作用靶點,繼續(xù)挖掘中藥對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chǎn)物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及機制,將為中藥防治疾病提供新的靶點和研究思路,為治療脾虛證找到更加有效的藥物。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1] Qin J, Li R, Raes J,. A human gut microbial gene catalogue established by metagenomic sequencing [J]., 2010, 464(7285): 59-65.

        [2] 車軼文, 于寧, 翟雙慶. 脾與腸道菌群相關性的理論探析 [J]. 世界中醫(yī)藥, 2015, 10(5): 703-705.

        [3] 孟凡征, 李亞男, 趙金生, 等. “脾虛證”實質(zhì)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 [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9, 30(12): 2975-2977.

        [4] 張娜, 郭麗穎, 賈建偉. 從濕論治泄瀉 [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 13(19): 68-71.

        [5] 邵鐵娟, 李海昌, 謝志軍, 等. 基于脾主運化理論探討脾虛濕困與腸道菌群紊亂的關系 [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4, 29(12): 3762-3765.

        [6] 吳四智, 陳佳, 陳孝銀. 從不同角度談“脾為后天之本”的理論依據(jù) [J]. 新中醫(yī), 2016, 48(10): 6-7.

        [7] 何勁, 周莉, 陳家旭, 等. 中醫(yī)脾虛證實質(zhì)研究進展 [J]. 吉林中醫(yī)藥, 2015, 35(1): 103-107.

        [8] 牛璐, 王躍飛, 趙鑫, 等. 中藥調(diào)控腸道菌群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進展 [J]. 天津中醫(yī)藥, 2021, 38(2): 254-260.

        [9] 劉明, 宋鳳媛, 李方彤, 等. 天然產(chǎn)物與腸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 [J]. 應用化學, 2021, 38(4): 367-375.

        [10] Ewaschuk J B, Dieleman L A.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J]., 2006, 12(37): 5941-5950.

        [11] 彭穎, 李曉波. 脾虛證與腸道微生態(tài) [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2, 20(34): 3287-3291.

        [12] 徐凱進, 李蘭娟.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J]. 國外醫(yī)學: 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 2005(3): 181-183.

        [13] Li F T, Yang D, Song F Y,.effects of ginseng and the seed ofvar.on gut microbiota of ra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J]., 2020, 17(9): e2000199.

        [14] 趙興兵, 吳維佳, 李丹丹, 等. 小鼠脾虛便秘造模對腸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 [J].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13, 25(9): 993-996.

        [15] 曹護群, 賀濛初, 舒迎霜, 等. 犬源復合益生菌對脾氣虛犬盲腸菌群的影響 [J].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9, 31(8): 3810-3820.

        [16] 鄭昊龍, 陳絲, 宋囡, 等. 脾虛模型大鼠腸道菌群分布及時效性研究 [J]. 中醫(yī)雜志, 2020, 61(14): 1262-1267.

        [17] 李秋明, 張亞杰, 張大方, 等. 健脾止瀉顆粒對脾虛證及抗生素腸道菌群失調(diào)模型小鼠的微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作用 [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0, 16(12): 1119-1120.

        [18] 康安, 張圣潔, 單進軍, 等. 人參皂苷Rb1在林可霉素誘導的菌群失調(diào)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 [J].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2016, 47(2): 182-187.

        [19] 李瑞剛, 朱娜, 趙幻希, 等. 人參多糖對人參皂苷Re體內(nèi)代謝和體外轉(zhuǎn)化的影響 [J].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018, 39(10): 2192-2197.

        [20] 韓銘鑫, 李方彤, 張琰, 等. 稀有原人參二醇型皂苷的人腸道菌群生物轉(zhuǎn)化 [J]. 高等學?;瘜W學報, 2019, 40(7): 1390-1396.

        [21] 越皓, 周東月, 張美玉, 等. 紅參中原人參三醇型皂苷組在腸道菌群中體外轉(zhuǎn)化及對腸道菌群的作用 [J]. 應用化學, 2021, 38(3): 323-330.

        [22] Zhou S S, Auyeung K K, Yip K M,. Stronger anti-obesity effect of white ginseng over red ginseng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involving chemically structural/ compositional specificity to gut microbiota [J]., 2020, 74: 152761.

        [23] Li S, Qi Y, Chen L,. Effects ofpolysaccharide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mice with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J]., 2019, 124: 931-937.

        [24] 黃文武, 彭穎, 王夢月, 等. 四君子湯及其單味藥水煎液對脾虛大鼠腸道菌群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9, 25(11): 8-15.

        [25] 祁玉麗. 人參多糖對腸道微生態(tài)及腸黏膜免疫作用的研究 [D]. 長春: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26] 景亞萍. 黨參多糖調(diào)節(jié)結腸炎小鼠腸道菌群影響皂苷代謝的機制 [D]. 蘭州: 蘭州大學, 2018.

        [27] 谷巍, 孫明杰, 王麗榮, 等. 4味常見中藥對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腸道菌群的影響 [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9, 46(1): 147-156.

        [28] 李鑫靚, 張樹明. 濕濁內(nèi)蘊證、脾腎兩虛證慢性腎衰患者腸道菌液對黃芪水提物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體外代謝的影響 [J].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21, 28(3): 348-351.

        [29] 趙文文. 黃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對雛鴨生長、免疫及腸道微生物影響 [D]. 哈爾濱: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30] 舒迎霜, 賀濛初, 桂雪兒, 等. 黃芪多糖對犬盲腸菌群的影響 [J].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20, 55(2): 1-8.

        [31] 董涵, 洪楊, 程國強, 等. 基于16s rDNA測序的黃芪總多糖對SD大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J]. 四川中醫(yī), 2021, 39(1): 31-35.

        [32] 梁金花, 鄭科文, 孫立群. 探討中藥黃芪多糖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腸道菌群失調(diào)的調(diào)整作用 [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13, 30(2): 1-3.

        [33] 王瑞君. 白術和四君子湯復方活性多糖的篩選、結構表征及體外胃腸代謝研究 [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7.

        [34] 關婷, 黃海陽, 黃純美, 等. 不同藥性歸脾經(jīng)中藥對肝郁脾虛證動物模型腸道微環(huán)境的影響 [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21, 32(4): 511-517.

        [35] Wang R, Zhou G, Wang M,. The metabolism of polysaccharide fromKoidz and its effect on intestinal microflora [J]., 2014, 2014: 926381.

        [36] Shu Y T, Kao K T, Weng C S.antibacteri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plasma-modifi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nonwoven dressing with aqueous extract of Rhizome[J]., 2017, 77: 606-612.

        [37] 俞蕾敏, 劉慶生, 趙珂佳, 等. 腸易激綜合征小鼠糞便代謝組學及炒白術干預作用研究 [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9, 39(6): 708-715.

        [38] 梁小瑞, 賈誠, 王丹陽, 等. 三味補益類中藥水提物對雞腸道形態(tài)結構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21(4): 110-115.

        [39] 張文杰, 賴星海, 陳佳薇. 山藥多糖治療肥胖糖尿病腎病大鼠的效果觀察及對其腎功能和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 [J].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21, 33(1): 37-42.

        [40] 張金洲, 苗志國, 趙偉鑫, 等. 山藥多糖對仔豬生長性能與腸道菌群的影響 [J]. 中國飼料, 2020(23): 57-61.

        [41] 劉露, 張雁, 鄧媛元, 等. 腸道益生菌利用山藥低聚糖體外發(fā)酵產(chǎn)短鏈脂肪酸的研究 [A]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 [C]. 青島: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2018: 164-165.

        [42] 王詩淇, 王學梅, 李曉慶, 等. 四君子湯對脾胃虛弱證型消化性潰瘍患者腸道微生態(tài)變化及COX-1、COX-2、PGE2表達的影響 [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20, 18(4): 67-70.

        [43] 邢道旭. 健脾化濕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白求恩醫(yī)學雜志, 2017, 15(5): 659-661.

        [44] 葉惠珍, 黃水霞, 張麗霞. 中藥健脾滲濕湯對脾虛濕盛泄瀉患者腸道微生態(tài)及舌象變化的影響 [J]. 中國民間療法, 2020, 28(9): 55-58.

        [45] 李艷, 趙春一, 肖榮, 等. 從腸道菌群及免疫應激探討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虛型失眠療效[A] // 中國睡眠研究會第十二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 [C]. 廣州: 中國睡眠研究會, 2020: 165-166.

        [46] 趙春一, 肖榮, 楊玲玲, 等. 從腸道菌群角度探討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虛型失眠療效 [J].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0, 37(11): 2057-2063.

        [47] 林夏, 黃友, 楊莎莎, 等. 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附子理中丸對脾陽虛IBS-D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 [J].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1, 37(3): 388-395.

        [48] 陳威妮, 段素靜, 譚薇, 等. 附子理中丸對脾虛型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 [J].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20, 36(5): 64-66.

        [49] 姜華, 楊景明. 參苓白術散對脾虛小鼠腸道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6, 12(7): 16-17.

        [50] 歐陽學認, 梁燕妮, 林曉玲, 等. 參苓白術散對支氣管哮喘小鼠氣道炎癥的抑制及腸道菌群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研究 [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20, 31(11): 1282-1288.

        [51] 劉凱文. 基于高通量測序探討參苓白術散對脾氣虧虛型泄瀉腸道菌群的影響 [D]. 北京: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9.

        [52] 祝麗超, 畢夏, 陳曉楊. 真人養(yǎng)臟湯合參苓白術散加減對虛寒型泄瀉患者免疫功能及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 [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27(31): 3451-3454.

        [53] 曾恩錦. 參苓白術散治療功能性腹瀉脾虛證及其對短鏈脂肪酸、5-HT影響的研究 [D]. 北京: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20.

        [54] 吳秀, 周聯(lián), 羅霞, 等. 四君子湯多糖對脾虛小鼠腸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J]. 中藥藥理與臨床, 2014, 30(2): 12-14.

        [55] 鐘奇祺, 張海波, 幸清鳳, 等. 腸道微生物及代謝產(chǎn)物對動物腸道免疫的研究進展 [J]. 中國畜牧雜志, 2021, 57(2): 28-33.

        Research progress on-ton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ZHANG Mei-yu, WU Yong-xi, WANG Yi-zhu, LI Fang-tong, LIU Ming, DAI Yu-lin, ZHENG Fei, YUE Hao

        Jilin Ginseng Academ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pleen governs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is the source ofand blood”; Intestinal flora has nutrient metabolism and immune function,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function of “spleen” in TCM to transport water and grain and fight evil. The 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directly reflects the function of spleen in TC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intestinal flora wa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basis of commonly used-tonifying TCMs and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intestinal flora were summarized,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arget of-tonifying TCM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bolomics and intestinal flora.

        -tonify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spleen governing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testinal microflora; immunity

        R282.710.5

        A

        0253 - 2670(2021)17 - 5430 - 07

        10.7501/j.issn.0253-2670.2021.17.034

        2021-07-15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7YFC1702105);吉林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200201141JC);吉林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200404041YY);2021年度長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橘井杯”學術科研創(chuàng)新及創(chuàng)業(yè)項目科學技術類重點項目(ZK202105)

        張美玉(199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藥物分析學。Tel: 15665941863 E-mail: 1209582852@qq.com

        越 皓,沈陽藥科大學63期藥物制劑專業(yè)校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藥物分析學研究。E-mail: yuehao@sohu.com

        鄭 飛,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藥物分析學研究。E-mail: zhengfei@ccucm.edu.cn

        [責任編輯 崔艷麗]

        猜你喜歡
        補氣脾虛皂苷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補氣之王”黃芪,你吃對了嗎?
        補氣補陰就吃黃精燉瘦肉
        瘦成一道閃電先過“脾虛”這關
        為什么那么多人“脾虛”
        HPLC-MS/MS法同時測定三七花總皂苷中2種成分
        中成藥(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4
        HPLC法測定大鼠皮膚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參皂苷Rb1
        中成藥(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0
        HPLC法同時測定熟三七散中13種皂苷
        中成藥(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4
        推拿結合熱敏灸治療脾虛濕滯型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觀察
        高效液相色譜梯度洗脫法同時測定三七總皂苷中人參皂苷Rb1、人參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含量
        国产精品性色av麻豆| 亚洲综合性色一区| 精品91精品91精品国产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专区|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深爱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资源| 放荡的少妇2欧美版|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亚洲AV无码精品呻吟| 人妻色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网友自拍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乱子伦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v|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国产短视频精品区第一页| 女同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少妇人妻无奈的跪趴翘起 |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院| 99久久婷婷亚洲综合国产|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日本在线播放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我和隔壁的少妇人妻hd| 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健| 蜜桃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av东京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阿v天堂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