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少年的你》自上映以來備受關注,其成功不僅體現(xiàn)在故事的精彩上,在海報的設計上也同樣別出心裁?;贙ress和Van Leeuwen的視覺語法,在從再現(xiàn)、互動、構圖意義三個角度具體分析電影海報對男女主角身份建構的作用。
關鍵詞:電影海報;多模態(tài)話語;身份建構;少年的你
曾國祥導演的電影《少年的你》自上映以來,就得到極大的關注,票房一度高達15億。該片通過聚焦于社會熱點問題——校園霸凌,在眾多校園青春片中成功突圍,其后更是在第39屆金像獎中,一舉斬獲7項獎項。
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是因為故事內(nèi)容編排精彩、演員演技到位,前期的宣傳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宣傳片外,海報通過文字與圖像,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電影中主要人物的風姿,而其中色彩的選擇、構圖的不同更是向觀眾巧妙地暗示了主角們的性格及其遭遇。《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能獲得這么高的票房,離不開其海報在前期宣傳中打響了第一炮的功勞。
一、主題海報的多模態(tài)身份建構
韓禮德[1]曾提出語言的三個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與語篇功能?;谶@三大元功能,Kress和Van Leeuwen[2]將“語法”這個概念延伸到了視覺層面,并提出圖像同樣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分析解讀,即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
(一)海報中的再現(xiàn)意義
Kress和Van Leeuwen將再現(xiàn)意義分為敘事再現(xiàn)和概念再現(xiàn)。在這張主題海報上,易烊千璽扮演的小混混與周冬雨扮演的被霸凌者頭對頭肩并肩,形成矢量,采用了敘事再現(xiàn)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二人身體上的相互依靠,該海報建構了小混混與被霸凌者在精神、心靈上也相互依賴的人物關系。而海報中由上至下滴落的雨水雖同樣構成矢量,但結合該電影的主題與故事背景,本文認為該海報中的雨水所再現(xiàn)的主要是象征意義。用滴落在人物臉上、身上的雨水象征了主人公所遭遇的霸凌、挫折與磨難。通過雨水,該海報塑造了主角是被霸凌者的人物形象。
(二)海報中的互動意義
Kress和Van Leeuwen認為圖像可以傳達參與者與觀看者的關系,從而建構互動意義。接觸、距離、態(tài)度及情態(tài)是互動意義的四個要素。
在這張主題海報中,兩位主要人物與觀看者無目光接觸,但向人們傳遞出小混混與被霸凌者雖身份相差甚遠卻依然相互依賴的信息。通過只展露頭部和肩部的畫面,拉近了參與者與觀看者的距離,使觀看者更好地體會被霸凌者在霸凌面前的無助。
互動意義中的態(tài)度則通過仰視、俯視、平視等視點來體現(xiàn)參與者自身之間、參與者與觀看者之間的權勢地位。該主題海報中,男女主角所代表的小混混與被霸凌者的人物形象均以仰視的姿態(tài)任由雨水打在身上,一方面襯托出主人公位處卑微的形象;另一方面,仰頭這個視角又從側面刻畫出不管是小混混還是被霸凌者在面對霸凌事件時堅定又不屈服的剛毅形象。
而圖像中的情態(tài)主要通過色彩飽和度、區(qū)分度來劃分高、中、低三個層次。該海報的主色調為白、青兩種顏色。白色在中國一般象征著純潔一類的品質或是一種蒼白無力的即視感。用白色去勾勒填充“少年的你”這四個字,有意突出在少年時期,不管是小混混,還是被霸凌者都有相對單純、純粹的一面,而青色本身就帶有憂郁的感情色調,通過將青色作為背景色,向人們勾勒出被霸凌者在校園霸凌中的無助,傳遞出弱勢一方低落、壓抑的情緒。
(三)海報中的構圖意義
根據(jù)Kress和Van Leeuwen的視覺語法,圖像中的構圖意義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釋:信息值、取景和顯著性。因該海報無明顯分割線,本文主要從信息值和顯著性的層面分析構圖對人物身份建構的作用。
信息值與元素在圖像中與位置有關,位于左邊的被視為已知信息,右邊的則視為新信息;上方的元素代表著“理想”化的含義,而下方則帶有“現(xiàn)實”的意味。位于海報上方的是“少年的你”這四個字,寓意著人初少年時的純真美好,是一種理想型的構想,而下方的主角則是現(xiàn)實中的少年,無助卻又堅強。設計者通過上下方位的合理編排,將現(xiàn)實主義與理想主義有效結合,給觀看者帶來了視覺沖擊。位于右下角的那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則向觀看者傳遞了新信息,此外,這句話與代表著“小混混”身份的小北挨靠在一起,暗示了觀眾,這是小混混給予被霸凌者的一個承諾。面對霸凌,保護弱者的卻是人們眼中的小混混,該電影正是通過這樣一個脫離人們常識中的小混混身份,塑造了即便是小混混也依舊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形象。
顯著性與圖像中元素的尺寸大小、鮮明度不同有關。海報中“少年的你”色調一致,但明顯“少年”這兩個字大了許多,這也是設計者刻意通過字體大小的不同,加強觀看者對主角們“少年”身份的關注。而“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句話被置于右下角不起眼的位置及運用明顯小于正常字體的大小,暗示了小混混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被人們接受只能躲在暗處的命運,這也與影片中小北在保護被霸凌者陳念的途中,只敢遠遠跟在她身后,一路過有攝像頭的地方就下意識低頭的場景相呼應。
二、人物海報的多模態(tài)身份建構
(一)人物海報的再現(xiàn)意義
兩組海報都通過男女主角的目光形成矢量,是典型的敘事再現(xiàn)中的反應過程。第一組男、女主角臉上的傷痕敘述了兩者遭遇了或正在遭遇著霸凌事件,向觀看者刻畫了長期被欺凌的弱者形象。同時,兩人目光中也流露出了憤懣,使觀眾在看向該海報時,產(chǎn)生不自然與壓抑的感受。目光中的兇狠,也暗示了兩人最后必將反抗的劇情。而第二組海報則顯得相對溫和,尤其是兩人的目光柔和了許多,但同時,右側以小混混形象出現(xiàn)的小北,目光中無焦點,向觀看者傳遞出了迷茫、絕望的心境。
(二)人物海報的互動意義
從接觸的角度來看,第二組海報無疑起到了提供信息的作用。通過男女主角的目光視線,臉上的神情加深觀眾們對被霸凌者、小混混身處青春期活在生活底層的身份認同,并進一步引發(fā)觀看者的同理心,引導其積極思考校園霸凌問題。而第一組海報則既可以看作是在向觀看者“索取”幫助,又可以看成是向其提供信息。如李戰(zhàn)子[3]所說,“索取可以是索取信息或服務,提供也可以是提供信息或服務,索取和提供的分類不能充分概括圖像和觀看者目光接觸中的多種復雜情況”。第一組人物海報中男女主角與觀看者平視,在使觀眾略感不安的同時,也向觀眾們展現(xiàn)了他們所經(jīng)歷的霸凌欺凌事件,通過眼神中的無助、彷徨,仿佛是在請求觀看者給予他們幫助,因此可以看作是索取類信息。而兩人直勾勾的眼神又向觀眾傳遞出遭遇校園霸凌后內(nèi)心的痛苦、彷徨與怨恨的復雜情緒。基于此,本文認為,第一組海報在接觸方面兼具索取與提供兩個層面。
從距離層面來看,兩組海報都采用了特寫的表現(xiàn)方式,男、女主角的頭部與肩部幾乎占據(jù)了海報的整個版面,是典型的個人近距離。通過特寫的鏡頭,放大圖像中參與者的神情與姿態(tài),突出不管是被霸凌者還是小混混,在霸凌事件中所遭受到的傷害。
情態(tài)方面,第一組海報以棕黑色與白色為主色調,白色的選用意義與主題海報中的使用意義一致,而棕黑色本身作為暗色調,就給觀眾帶來壓抑的感受,這樣一份壓抑不只是觀看者所體會到的,同時也是主角們被欺凌時的內(nèi)心情感。此外,兩人在海報中黝黑且傷痕累累的面容,暗示了他們生活的艱苦,建構了典型的社會底層人民、弱勢群體的形象。
(三)人物海報的構圖意義
兩組海報均無明顯分割線,不存在取景。信息值方面,單人海報中人物均處在中央位置。不同的是,第一組海報中“少年的你”這四個字出現(xiàn)在中間,而第二組中則偏向右方位置,這樣一種從左往右偏移的編排,暗示觀看者著重關注第二組單人海報中“少年的你”這四個字。根據(jù)Kress和Van Leeuwen的定義,處在右邊的信息是新信息,那么第二組海報中處在右邊的“少年的你”明顯要區(qū)別于第一組海報,這樣一種區(qū)別不僅體現(xiàn)在信息值方面,還體現(xiàn)在了顯著性上。兩組海報最顯著的區(qū)別就在于字體的顏色上。第一組海報中“少年的你”是白底,而到了第二組海報中就變成了黃色。黃色自身是暖色調顏色,給人帶來溫暖的感受,此外,黃色在中國還有希望與豐收之意,如金燦燦的麥子象征著美好的未來。從第一組海報象征著無助的白色轉向為象征著希望的黃色,設計者通過這種顏色的轉變,向觀看者暗示了人物最終圓滿的結局,同時也傳達了校園霸凌終將受到法律制裁的決心,與被霸凌者一定能等到曙光重獲自信、尊嚴、自由的那一天。
三、結語
《少年的你》主題海報通過男女主人公依靠的姿勢塑造了被霸凌者與小混混之間別樣的友情、相互依賴的人物關系。人物海報在再現(xiàn)意義方面,同樣傾向于敘事再現(xiàn)手法,通過參與者的目光拉近與觀看者的距離,提高其共情能力。
在互動意義方面,海報主要集中于態(tài)度和情態(tài)方面。主題海報中主人公仰視的姿勢,向人們展示出即便身處社會底層仍不畏霸凌的剛毅形象;人物海報則用平視或仰視的姿勢,讓觀眾對男女主角眼神中的絕望、憤懣情緒一目了然,帶給觀看者最直觀的視覺享受。
在構圖意義方面,海報主要聚焦于信息值與顯著性。主題海報中,影片名的字體都大于電影制作人與演員名字的字體。而人物海報中“少年的你”在顏色上發(fā)生了變化,從白色變成了黃色,通過這樣一種顏色的轉變,設計者旨在向觀眾傳達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弱勢的一方終究會從無助、崩潰的狀態(tài)看見希望,迎接曙光。
參考文獻:
[1]Halliday,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5.
[2]Kress,G.,& Leeuwen,T.Reading images[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on,1996.
[3]李戰(zhàn)子.多模態(tài)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5):1-8.
作者簡介:黃珣,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