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雙,石浩萍,代安娜,2,陳育林,丁 波,丁功濤,2,羅 麗,劉紅娜,2*
(1.西北民族大學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 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心 中國-馬來西亞國家聯合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30;3.甘南牦牛乳研究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牦牛乳是青藏高原地區(qū)的優(yōu)質乳源[1]。與普通鮮牛乳相比較,因其乳成分脂肪(5.5%~7.5%)、蛋白質(4.0%~5.9%)和乳糖(4.0%~5.9%)含量高而被稱為天然濃縮乳[2]。以牦牛乳為原料,經乳酸菌發(fā)酵而成的牦牛酸乳在調節(jié)腸道菌群、促進腸道蠕動,調節(jié)血壓、降膽固醇,預防糖尿病、癌癥,清除自由基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方面有極重要的保健功效[3-5]。但受到牦牛乳產量少的限制,其深加工產品較少,極大限制了牦牛乳產業(yè)的發(fā)展。
大豆有人體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6],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等。具有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癥等功效[7-9],此外,豆?jié){中含有低聚糖、氨基酸和支持益生菌生長的肽,是良好的益生菌遞送載體[10],而且豆?jié){中不含酪蛋白和乳糖[11],可有效緩解“乳糖不耐癥”。經乳酸菌發(fā)酵后的豆?jié){,有利于腸道的消化吸收,動植物蛋白互補可以增加產品的風味和營養(yǎng)價值。
目前,一些學者對益生菌豆?jié){、大豆酸奶的微生物、質構、理化和感官特性進行了研究[12-14]。夏佳恒[15]研究了發(fā)酵豆?jié){的理化性質及品質。YEGANEHZAD S等[16]研究了在牛奶中添加10%和20%豆?jié){,采用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發(fā)酵的豆?jié){-牛奶混合物的感官特性,并評估了成品風味和組織狀態(tài)。但將豆?jié){與牦牛乳混合制備酸奶的研究報道較少。
本研究將豆?jié){添加到牦牛乳中制備豆?jié){-牦牛酸奶,探討豆?jié){添加量(0、20%、40%和60%)對牦牛酸奶理化、微生物指標和感官品質的影響,這對牦牛乳的貯藏保鮮、牦牛酸奶的產量提高和附加值增加具有重要意義,以期為豆?jié){-牦牛乳混合物發(fā)酵產品的工業(yè)化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華羚牦牛乳全脂奶粉(蛋白質19.5 g/100 g、脂肪16.5 g/100 g):甘肅華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豆(牧場東農豆252):黑龍江陽光種業(yè)有限公司;直投試發(fā)酵劑YF-L922(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1∶1):丹麥科漢森公司;改良(modified chalmers,MC)培養(yǎng)基、MRS培養(yǎng)基: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TG16-WS高速離心機: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JA2003N型電子天平:上海嘉展儀器設備有限公司;DHG-9241A型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HS-3C型pH計: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LLOYD TA1質構儀:美國AMETEK(阿美特克)有限公司。
1.3.1 牦牛酸奶的加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操作要點:
調配:將15 g牦牛乳粉溶解于100 mL蒸餾水,即得調配牦牛乳,室溫備用。
豆?jié){的制備:挑選無霉爛、無蛀蟲的飽滿大豆,清洗后在25 ℃的蒸餾水中浸泡過夜,除去水分后,將大豆與蒸餾水以料液比1∶5(g∶mL)進行磨漿,漿液采用紗布過濾,所得濾液即為豆?jié){,室溫備用。
預熱:將處理好的牦牛乳和豆?jié){加熱到65℃,維持5min。
混合、均質:將豆?jié){分別以20%、40%和60%的體積分數與牦牛乳混合,在25 MPa、65 ℃條件下進行均質。
殺菌、冷卻:均質后的物料在95 ℃殺菌5 min,立即冷卻至42 ℃左右。
接種、攪拌、發(fā)酵:無菌接入0.01%直投式發(fā)酵劑YF-LC922,并攪拌均勻,于42 ℃恒溫發(fā)酵至凝乳形成,發(fā)酵終點pH為4.6。
冷藏:發(fā)酵結束后將產品置于4 ℃后熟24 h,即得豆?jié){牦牛酸奶成品。
1.3.2 理化指標的測定
脂肪的測定:取5 g豆?jié){牦牛酸奶樣品,加4 mL甲醇、2 mL氯仿,振搖3 min后加2 mL氯仿和2 mL蒸餾水,搖20 s后5 000 r/min離心15 min,吸取油層,烘干(100 ℃)30 min后稱其質量。
蛋白質的測定:參照國標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
非脂乳固體的測定:參照國標GB 5413.39—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體的測定》。
酸度的測定:參照國標GB 5009.23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酸度的測定》。
1.3.3 質構的測定[17]
采用質構儀測定酸奶質構。選用A/BE35型探頭,測前速率1.0 mm/s,測試速率1.0 mm/s,測后速率2.0 mm/s,壓縮高度20 mm,測定溫度15 ℃,測定硬度、稠度、黏聚性和黏性指數等質構指標。
1.3.4 持水力測定[18]
取4 g豆?jié){牦牛酸奶樣品,10 ℃、4 000 r/min條件下離心15 min,傾去上清液,稱去除乳清后樣品的質量。豆?jié){牦牛酸奶持水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m1、m2分別為離心前、離心后樣品的質量,g。
1.3.5 乳酸菌數的測定[19]
牦牛酸奶中乳酸菌數的測定:參照國標GB 4789.35—2016《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乳酸菌檢驗》中的平板菌落計數法。
1.3.6 感官評價
參照國標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酵乳》[20]中所述方法,從36名食品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中篩選出10名(5名男生,5名女生)感官評價員,年齡在18~25周歲。評定在隔間中進行,隔間光線充足,無不良氣味,評定前進行漱口,取約50 mL豆?jié){-牦牛酸奶試樣品嘗。評分采用百分制,色澤15分、氣味30分、滋味20分、組織狀態(tài)35分。豆?jié){-牦牛酸奶的感官評分標準[21]見表1。
表1 豆?jié){-牦牛酸奶的感官評分標準Table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soybean milk-yak yogurt
續(xù)表
1.3.7 數據處理
所有實驗均重復3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法檢驗數據的差異顯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異顯著,采用Origin 8.0繪圖。
不同添加量的豆?jié){對牦牛酸奶理化指標的影響見表2。
表2 不同添加量的豆?jié){對牦牛酸奶理化指標的影響Table2 Effect of different addition of soy milk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yak yogurt
由表2可知,不同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中的脂肪、蛋白質和非脂乳固體的含量均符合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酵乳》理化指標的規(guī)定(脂肪≥3.1 g/100 g、蛋白質≥2.9 g/100 g、非脂乳固體≥8.1 g/100 g),表明添加0~60%的豆?jié){不會影響牦牛酸奶的理化指標。
由圖1可知,酸度在貯藏期(1~14 d)總體呈現先增加后保持平穩(wěn)的趨勢,且隨著豆?jié){添加量在0~60%范圍內的增加,牦牛酸奶的酸度總體呈下降。在貯藏期間,與不添加豆?jié){的牦牛酸奶(對照)比較,添加20%豆?jié){的牦牛酸奶差異不顯著(P>0.05),而添加40%、60%豆?jié){差異顯著(P<0.05)。
圖1 不同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的酸度在貯藏期內的變化Fig.1 Changes of acidity of yak yogurt with different soy milk addition during storage
不添加豆?jié){的牦牛酸奶的酸度顯著高于豆?jié){添加量為40%、60%的牦牛酸奶,這可能與豆?jié){中含有低聚糖、棉子糖和水蘇糖有關,高酸度顯著抑制乳酸菌的生長,而豆?jié){添加量較低的牦牛酸奶中含有的一些嗜酸菌(如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在較高酸度條件下仍能代謝產生有機酸[22]。劉曉恒[23]的研究結果顯示,用大豆蛋白替代牛乳蛋白之后,酸奶體系的酸度明顯降低,這一點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結果表明,當豆?jié){添加量為20%時,對牦牛酸奶貯藏期酸度無顯著影響(P>0.05)。
不同豆?jié){添加量牦牛酸奶質構特性在貯藏期內的變化見圖2。
圖2 不同豆?jié){添加量牦牛酸奶質構特性在貯藏期內的變化Fig.2 Changes of texture properties of yak yogurt with different soymilk addition during storage
質構與酸奶的感官品質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稠度越大的酸乳,其黏著力也越大[24]。硬度越大,稠度、黏性指數與黏聚性的絕對值也越大,持水能力越強,說明酸奶的凝膠越致密[25]。由圖2可知,在貯藏期(1~14 d)內,所有牦牛酸奶樣品的硬度、稠度、黏聚性與黏性指數等質構參數無明顯變化。與對照相比,添加20%的豆?jié){牦牛酸奶的硬度和稠度無顯著差異(P>0.05),而添加40%和60%的豆?jié){對牦牛酸奶的硬度和稠度影響顯著(P<0.05),隨著豆?jié){添加量的增加,牦牛酸奶的硬度和稠度顯著下降(P<0.05);與對照相比,豆?jié){的添加量(20%、40%、60%)對牦牛酸奶的黏聚性和黏性指數影響顯著(P<0.05),且隨豆?jié){添加量的增加,黏性指數和黏聚性的絕對值隨之下降。
隨豆?jié){添加量的增加,添加豆?jié){的牦牛酸奶質構指標與對照組樣品相比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豆?jié){添加量較高的牦牛乳中干物質、酪蛋白含量的減少,酪蛋白凝膠聚集結構不穩(wěn)定,造成酸奶穩(wěn)定性減弱,內部的黏合力降低,乳清析出,從而使得添加(40%、60%)豆?jié){的牦牛酸奶的硬度、稠度、黏聚性、黏性指數與對照組樣品差異明顯。結果表明,豆?jié){添加量為20%時對牦牛酸奶的質構特性影響較小。
不同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持水力在貯藏期內的變化見圖3。
圖3 不同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持水力在貯藏期內的變化Fig.3 Changes of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yak yogurt with different soy milk addition during storage
持水力是衡量酸乳品質的重要指標。酸奶的持水性越好,則乳清析出率越低,凝乳結構就越穩(wěn)定[26]。由圖3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不同樣品的持水力下降,同時,隨豆?jié){添加量的增加,樣品的持水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貯藏期間,與對照相比,豆?jié){添加量為20%的牦牛酸奶的持水力無顯著差異(P>0.05);但豆?jié){添加量為40%、60%的牦牛酸奶持水力顯著下降(P<0.05)。原因可能是由于高酸度環(huán)境下對酪蛋白凝膠結構有一定的破壞,導致持水力降低、乳清析出[27-28]。結果表明,當豆?jié){添加量為20%時,牦牛酸奶的持水力影響較小。
不同豆?jié){添加量牦牛酸奶的乳酸菌數在貯藏期內的變化見圖4。
圖4 不同豆?jié){添加量牦牛酸奶的乳酸菌數在貯藏期內的變化Fig.4 Chang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number of yak yogurt with different soymilk addition during storage
乳酸菌數是評價酸奶重要的質量指標之一,提高成品中的活菌數是提高酸奶質量的重要因素。由圖4可知,不同牦牛酸奶樣品中的乳酸菌數在1~7 d的貯藏期間內變化較小,與對照相比,不同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樣品的乳酸菌數無顯著差異(P>0.05)。在7~14 d的貯藏期內乳酸菌數略有下降,但始終保持在107CFU/mL以上,達到了國標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酵乳》的要求(≥106CFU/mL)。
表3 不同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感官評價結果Table3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yak yogurt with different soy milk addition
由表3可知,隨著豆?jié){添加量在0~60%范圍內的增加,牦牛酸乳的感官評分逐漸降低。與對照相比,添加20%的豆?jié){對牦牛酸奶的色澤、氣味、滋味和組織狀態(tài)均無顯著影響(P>0.05);添加40%、60%豆?jié){的牦牛酸奶在色澤上與對照組樣品差異不顯著(P>0.05),豆?jié){添加量為40%和60%的牦牛酸奶在氣味、滋味和組織狀態(tài)上均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當豆?jié){添加量為20%時,牦牛酸乳感官評分最高為87.9分,牦牛酸奶風味獨特、酸甜適中、凝乳堅實、組織光滑細膩。
通過探究不同豆?jié){添加量對牦牛酸奶的理化、微生物指標及感官品質的影響發(fā)現,在貯藏期內(1~14 d),隨著豆?jié){添加量的增加,牦牛酸奶的酸度、持水力、質構特性、乳酸菌數均有所下降,與未添加豆?jié){的對照相比,20%豆?jié){添加量的牦牛酸奶酸度、持水力、質構特性、乳酸菌數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其蛋白質(3.28 g/100 g)、脂肪(4.58 g/100 g)、非脂乳固體(8.76 g/100 g),乳酸菌數>107CFU/mL,感官評分為87.9分。因此,本研究建議在牦牛乳中添加20%的豆?jié){制備牦牛酸奶,以為牦牛酸奶的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制備更健康的新型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