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格
自閉癥是一類神經發(fā)育及精神障礙心理病癥,由中醫(yī)角度來看,屬“心神病”范疇[1]。此類疾病較為廣泛且多發(fā),可因外界環(huán)境、飲食及自身七情內傷等多因素導致發(fā)生,其主要患病群體為男性兒童[2]。其特征表現在于交流障礙、興趣單一重復、性格缺陷及共情能力欠佳??紤]到兒童臟腑稚嫩、形神未實,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關鍵階段,易導致嚴重不良后果[3]。由此,實施有效性護理對策極為必要。故本研究以自閉癥患兒普遍存在的心理缺陷為切入點,結合中醫(yī)七情理論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旨在探尋其治療效果。現收到不錯效果,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26例自閉癥患兒,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作對照組(63例)及觀察組(63例)。其中,對照組:男40例,女23例;年齡2~12歲,均齡(7.32±1.23)歲。觀察組:男38例,女25例;年齡3~12歲,均齡(7.46±1.26)歲。以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行對比分析。
1.2 診斷標準參照《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案頭參考書》(第5版)中自閉癥相關診斷標準[4]:(1)人際關系障礙;(2)語言交流障礙;(3)直覺僵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自閉癥診斷標準且由本院確診納入研究患兒;(2)年齡2~12歲;(3)通過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議,且征詢患兒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患兒;(2)伴有腦癱且肢體功能缺陷患兒;(3)拒絕參與研究調查患兒。
1.4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兒體征、心理變化,并宣教疾病基礎知識、治療目的及護理配合注意事項。觀察組實施結合中醫(yī)七情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其方法如下:(1)因機相解,疏情通志:護理人員分析患兒家庭氛圍、及時傾聽患兒主訴、洞察患兒真正訴求、行為動機、思維方式及意識表現,結合患兒自身實際,指導患兒家屬關愛呵護患兒,并避免家庭環(huán)境中錯誤做法、負面示范及不良行為導向。(2)調情節(jié)志,合理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屬與患兒密切溝通,就患兒表現出的敏感、強烈、冷漠及持久等七情反映合理訓練,訓練優(yōu)先以七情中“喜”開展,其步驟為:①自我接受,由患兒自主觀看兒童喜劇作品,并從內心雀躍至外在流露出真實的微笑;②自我剝離,有針對性指導患兒分離微笑表情及聲調,即有微笑表情未聽到笑聲,有笑聲但見表情平靜;③自我演繹,指導患兒做喜劇作品講述或扮演,時刻關注患兒行為表現;④自我拷貝,在七情中“喜”的穩(wěn)定調控下逐步開拓至“怒”“驚”“悲”等七情方面;情志相勝,逐步康復,五臟七情密切聯(lián)系,正確運用情志相勝護理治療,調節(jié)患兒氣血盛衰、緩解長期精神刺激??衫檬婢徱魳?、輕柔語言等正確做法,對患兒積郁于心的負性心理情緒加以疏解,并改變錯誤教育方式,營造良好家庭氛圍,逐步使患兒坦言暢懷,走出自閉領域。
1.5 觀察指標比較2組護理干預前后自閉癥療效評估量表(ATEC)、生活質量普適性評估量表(SF-36)及護理滿意度。(1)ATEC:包括表達/語言溝通、健康/生理/行為、感知/認知能力及社交能力四大項,評分與療效呈正相關。(2)SF-36:主要以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社會功能(SF)及生理職能(RP)四大模塊加以評定,評分與各模塊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護理滿意度:運用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自行制定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其評分標準分為:滿意(≥85分)、基本滿意(≥60且<85分)與不滿意(<60分)。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ATEC評分比較2組干預前表達/語言溝通、健康/生理/行為、感知/認知能力及社交能力4項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ATEC各項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而言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比較2組干預前SF-36中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社會功能(SF)及生理職能(R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F-36各項評分均有所提升(P<0.05),觀察組較之對照組而言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ATEC評分比較 (例,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65%,與對照組的76.19%比較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自閉癥作為侵害兒童神經發(fā)育的常見精神障礙疾病,隨著當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學習負擔日益加重,人際關系愈發(fā)繁雜等,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相關報道稱[5]:世界范圍內自閉癥患兒發(fā)病率達1.2%,而我國發(fā)病率高達5.9%。且自閉癥患兒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若未及時進行治療,病情持續(xù)進展易造成不良后果,甚至還可導致患兒致殘、輕生[6]。為此,運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極為必要。
從中醫(yī)學角度分析病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言[7]:“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即現今中醫(yī)學統(tǒng)一敘述的五志理論(心“喜”、肝“怒”、脾“思”、肺“憂(悲)”、腎“恐”),且自閉癥患兒多表現為“憂(悲)”,故肺腑失調、氣血紊亂,易風痰上擾、蒙蔽腦樞。由此,基于精神因素及疾病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結合中醫(yī)七情理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運而生,并逐步廣泛應用于患兒自閉癥治療領域。
基于此,筆者旨在探詢自閉癥患兒實施結合中醫(yī)七情理論予以針對性護理所取療效如何。而據本研究ATEC評分分析,干預后,觀察組ATEC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在表達/語言溝通、健康/生理/行為、感知/認知能力及社交能力上均有顯著改善。由此可見:中醫(yī)七情理論予以針對性護理治療自閉癥療效卓越。究其原因[8]:①結合所推導出的“情志相克”理論,針對性對自閉癥患兒進行有效輔導,祛除患兒負性情緒,可有效解開患兒心結,敞開心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②情志治療,五臟功能損傷減輕、臟腑精氣功能改善,氣機得以調理,有助于解除患兒疾病癥狀,且針對家庭錯誤教育方法進行糾正,予以患兒更多關心與照料,并培養(yǎng)患兒的共情能力,提升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使得各項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從SF-36評分分析,觀察組干預后SF提升顯著,評分高達(90.62±24.56)分,至于對照組干預后僅為(73.48±32.15)分。據此可知:中醫(yī)七情理論予以針對性護理治療在患兒社會功能改善方面具有優(yōu)異效果??赡芤蛩貫閇9]:(1)合理開展七情護理,調情節(jié)志,合理訓練,通過自我接受、自我剝離、自我演繹及自我拷貝,可有效對敏感、持久性情緒進行調節(jié),患兒情緒平穩(wěn),不至于陷入憂悲等不良情緒所制造的封閉領域中,能與外界有效互通,與人正常交流;(2)患兒家庭錯誤教育模式的改變,運用獎罰分明的教育理念,父母因個人私事而導致家庭的爭吵、不和睦家庭狀況有效改善,良好的家庭氛圍得以營造,讓患兒在溫暖、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下茁壯成長,有助于提高患兒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可對負性情緒的侵擾有一定抵御,且在社會交流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自信心也可一定程度上對自閉癥進行預防。至于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達93.65%。由于針對性護理干預講究因證施治,在對患兒自身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就其發(fā)病致病因素進行精確判定,且考慮到中醫(yī)七情理論中的情緒影響,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及時傾聽患兒主訴,并用輕柔的語言、細致的工作以及舒緩的音樂等方式進行護理干預,患兒不良情緒得以解除,護理配合依從性增加,治療效果明顯,由此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自閉癥患兒結合中醫(yī)七情理論予以針對性護理治療,療效甚佳,社交能力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且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可作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