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帶狀皰疹是一種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當?shù)挚沽ο陆禃r,潛在于三叉神經(jīng)中的病毒就會被激活,而大多數(shù)患者可發(fā)生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導致角膜潰瘍,影響患者視力[1]。臨床治療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主要以抗病毒和增強免疫力為主,更昔洛韋凝膠滴眼液作為治療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藥物,雖可有效抑制病毒生長,但該病復發(fā)率較高,病程較長,單純使用更昔洛韋凝膠治療效果欠佳[2]。中醫(yī)學將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歸為“風赤瘡痍”范疇,主要由風熱邪擾,肝經(jīng)風熱所致,故應以清熱解毒、清肝疏風為主要治療原則。清熱解毒明目方中含有蒲公英、白術、黃芩、茯苓、大青葉等多種藥材,具有瀉火解毒、活血散瘀、疏散風熱的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清熱解毒明目方對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視力及炎性狀態(tài)的影響,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做出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納入的78例于2017年8月—2020年8月萬載縣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個組別包含39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病程7~25 d,平均(14.74±1.56)d;年齡20~60歲,平均(44.85±5.21)歲;發(fā)病部位:左眼18例,右眼21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病程8~24 d,平均(14.62±2.01)d;年齡22~59歲,平均(45.12±5.22)歲;發(fā)病部位:左眼20例,右眼19例。所有患者上述性別、年齡、病程、發(fā)病部位等臨床基本性資料經(jīng)過計算,得出P<0.05,則表明其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而2組患者可實行對比。此研究已通過萬載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診斷標準》第2版[3]中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對于花翳白陷、混睛障等的相關診斷標準者;視力均≥0.1者;生命體征無異常,無合并其他病患者;對于此次研究試驗,患者及家屬均知曉,并主動簽署同意書等。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更昔洛韋凝膠滴眼液、清熱解毒明目方過敏者;服藥依從性差,未能按要求服用藥物者等。
1.3 方法對照組采取更昔洛韋凝膠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50406,規(guī)格7.5 mg,湖北科益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眼局部滴注治療,5次/d;同時使用350 mg炎琥寧凍干粉針劑(哈藥集團三精加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253,規(guī)格:80 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清熱解毒明目方治療,方中組成:蟬蛻8 g,桑葉10 g,黃芩、龍膽草、牡丹皮、赤芍、白術、茯苓、防風、木賊各12 g,生地黃、蒲公英、金銀花、大青葉、天花粉、知母各15 g,生石膏30 g。以水煎服,濃縮至200 ml,100 ml/次,2次/d,早晚各1次。所有患者均不間斷給予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對所有患者臨床療效采取評估比較,參照總有效率的計算方式:(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且評估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其中,顯效:眼睛干澀、視線模糊等癥狀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得到好轉,眼睛逐漸恢復正常;無效:視線模糊等癥狀無好轉表現(xiàn)。②對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7 d、1個月后視力水平進行對比。使用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對患者進行視力檢查,做詳細的治療前與治療7 d、1個月后的視力水平記錄。③對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進行對比。分別于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提取患者治療前、后3 ml靜脈血,用3500 r/min的速度對其進行離心7 min, 取上層血清,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干擾素-α(IFN-α)、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
2.1 臨床療效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2.31%)高于對照組(74.36%),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視力水平治療7 d、1個月后,所有患者的視力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升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視力水平比較 (例,
2.3 血清IFN-α、IL-6、TNF-α、IL-8水平治療1個月后,所有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IL-8)水平相對于治療前均降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血清IFN-α水平則升高,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升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FN-α、IL-6、TNF-α、IL-8)水平比較 (例,
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是臨床上普遍常見的眼科病癥,其臨床癥狀主要為角膜發(fā)生渾濁不清晰、視線變得模糊不清、皮疹、發(fā)熱等癥狀,可降低患者視力水平,影響正常生活[6]。更昔洛韋屬于一種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相似物,可有效抑制患者體內皰疹病毒的拷貝,可減少病毒帶來的炎癥反應,進而緩解臨床癥狀,但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常伴有免疫力低下,若治療不及時,可使病情復發(fā)。
中醫(yī)學認為“風赤瘡痍”的病機主要是風寒入侵、肝腎陰虛、陰津虧耗,應以瀉火清熱、明目退翳為主要治療原則。清熱解毒明目方中蟬蛻、木賊具有清肝祛風、明目退翳的功效;龍膽草可明目祛痛、降火清熱;牡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茯苓、白術具有補氣健脾、祛邪的功效;桑葉、防風合用可明目、疏散風熱;黃芩瀉火解毒、燥濕;生石膏與知母合用具有清氣分熱的功效;生地黃養(yǎng)血滋陰;蒲公英、金銀花、大青葉可清熱解毒,解除風熱;天花粉具有清熱生津、消炎止痛的功效,以上藥材合用,共奏祛風明目、清泄內火的功效[7]。本次研究試驗得出以下結論,所有患者治療1個月,經(jīng)過對比,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明顯升高;治療7 d、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視力水平較對照組均升高,表明清熱解毒明目方治療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可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視力水平,治療效果顯著。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的發(fā)生、進展與眼部三叉神經(jīng)系統(tǒng)遭受損害使免疫力下降,炎癥反應增加密切相關。TNF-α、IL-6、IL-8作為典型的炎癥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加重角膜組織受損程度,從而促進患者機體內炎癥反應,加重病情;而IFN-α作為免疫調節(jié)因子,其水平升高可調節(jié)免疫反應,從而抑制炎癥細胞增加,緩解病情?,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芩中的黃芩苷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8]。茯苓中的茯苓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水平、減少炎癥反應發(fā)生、止痛的效果[9]。本次研究試驗得出以下結果,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較對照組降低;而血清IFN-α水平較對照組升高,表明清熱解毒明目方可增強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機體免疫力,抑制炎癥反應,進而緩解病情,與吳志華等[10]結果研究基本相符。
綜上,清熱解毒明目方治療帶狀皰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對于患者的視力水平提高效果、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均有明顯作用,同時對于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8水平具有明顯降低作用,提高血清IFN-α水平,對患者炎癥反應產(chǎn)生明顯抑制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與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