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薛 宏 任立志 龔椿營 朱 賢 艾均文(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湖南長沙 410127)
錦·繡×瀟·湘是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與蘇州大學“十三五”期間協(xié)作育成的1對耐血液型膿病的四元雜交斑紋全限性夏秋用家蠶新品種,具有強健好養(yǎng)、產繭量高、絲質優(yōu)良、適應區(qū)域廣的優(yōu)良特點[1]。2015—2017年參加國家桑蠶品種區(qū)試鑒定,各項指標的鑒定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蠶品種秋豐×白玉[2],2020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3]。為全面了解家蠶新品種錦·繡×瀟·湘4個親本的特性,熟悉繁育要點,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蠶種繁育室于2020年分別開展了錦·繡×瀟·湘原原種春、秋季繁育和雜交原種秋季生產試驗,并與同期同級的932·芙蓉×7532·湘暉(9·芙×7·湘)繁育進行比較?,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供同仁參考。
錦·繡×瀟·湘和9·芙×7·湘的試驗用親本品種錦、繡、瀟、湘與932、芙蓉、7532、湘暉等,均由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蠶種繁育室提供。
2020年4月—5月(春季)、8月—9月(秋季)在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常德市澧縣試驗示范基地進行春、秋2季的錦·繡×瀟·湘親本原原種繁育。因場地、人員等條件限制錦·繡×瀟·湘雜交原種生產僅在秋季進行。
所有蠶品種出庫催青前,在10.0~12.0 ℃調節(jié)起點胚胎至丙2,然后按照計劃依次出庫至催青室。戊3胚胎前溫度要控制在23.0~24.5 ℃之間,相對濕度要控制在75%~80%之間,自然光照;戊3胚胎起溫度要控制在26.0~27.0 ℃之間,相對濕度要控制在85%~90%之間,光照18 h以上。蠶種盛點(點青達到80%以上)后,進行排隊與黑暗保護,以促進蠶種發(fā)育齊一。
每個品種原原母種飼育各收20區(qū),均采取單蛾育;雜交原種生產采取蟻量育,按1 g/區(qū)收蟻,其中錦8 g、繡10 g、瀟7 g、湘7 g,9·芙×7·湘的親本品種932、芙蓉、7532、湘暉分別飼育8 g,所有蠶品種各齡均要適時進行擴座分箔,以免過密影響蠶體發(fā)育。春季全齡每日3回育,秋季1~4齡每日3回育,5齡每日4回育。老熟后分區(qū)上蔟,6 d后調查各區(qū)的繭質成績。
錦:二化(含多化性血統(tǒng)),普斑限性,4眠。卵色灰綠色,單蛾卵粒數450粒左右,孵化齊整,蟻蠶黑褐色,克蟻頭數2 300頭左右;小蠶有趨光性和趨密性,食桑性好,壯蠶體色青白、體型粗壯,雌蠶為普斑、雄蠶為素蠶;發(fā)育快且整齊,眠起齊一,老熟齊快;繭形短橢圓形間有球形,縮皺中等;發(fā)蛾集中,蛾體白色,交配性能好,產附平整。
繡:二化(含多化性血統(tǒng)),普斑限性,4眠。卵色青灰色,單蛾卵粒數470粒左右,孵化齊整,蟻蠶黑褐色,克蟻頭數2 280頭左右;小蠶有趨光性和趨密性,食桑性好,壯蠶體色青白、體型粗壯,雌蠶為普斑、雄蠶為素蠶;發(fā)育快且整齊,眠起齊一,老熟齊快;繭形短橢圓形間有球形,縮皺中等;發(fā)蛾集中,蛾體白色,交配性能好,產附平整。
瀟:二化(含多化性血統(tǒng)),普斑限性,4眠。卵色紫色,單蛾卵粒數400粒左右,孵化較齊整,蟻蠶黑褐色,克蟻頭數2 400頭左右;各齡蠶均有逸散性,行動活潑,有踏葉現象,壯蠶體色青白、體型粗壯,雌蠶為普斑、雄蠶為素蠶;發(fā)育略慢,溫度偏低時眠起、老熟欠齊;繭形淺束腰,縮皺中等;發(fā)蛾相對集中,蛾體深色花翅,交配性能好,不耐貯藏,部分春種有少量疊卵。
湘:二化(含多化性血統(tǒng)),普斑限性,4眠。卵色紫色,單蛾卵粒數450粒左右,孵化較齊整,蟻蠶黑褐色,克蟻頭數2 300頭左右;各齡蠶均有逸散性,行動活潑,有踏葉現象,壯蠶體色青白、體型粗壯,雌蠶為普斑、雄蠶為素蠶;發(fā)育略慢,溫度偏低時眠起、老熟欠齊;繭形淺束腰,縮皺中等;發(fā)蛾較為集中,蛾體深色花翅,交配性能好,產附平整。
原原母種使用兩段催青法催青,催青期10 d。春季蠶期陰雨天居多,溫度整體不高;秋季前期高溫干燥,中后期低溫,氣候變化大,中系親本比日系遲2 d收蟻,在大蠶期受低溫影響時間更長,故錦與繡的大蠶齡期比預期要長(表1)。
表1 錦·繡×瀟·湘和9·芙×7·湘原原母種齡期發(fā)育經過
從表2可以看出,在春、秋2季不同環(huán)境下,錦·繡×瀟·湘4個原原母種的繭質成績均整體優(yōu)于9·芙×7·湘的同系統(tǒng)原原母種的繭質成績,其蟲蛹統(tǒng)一生命率、死籠率和強健性與9·芙×7·湘的原原母種調查成績相仿[4],也表現了相同的體質強健好養(yǎng)、抗逆性強的特點,但雙宮繭率較高。新品種歷經了連續(xù)多代的特異性抗性篩選,其抗血液型膿病能力顯著增強,全齡未發(fā)現血液型膿病家蠶,所發(fā)生蠶病多是細菌病、僵病等。由于春季氣候適宜、桑葉葉質好、齡期長,而秋季高溫干燥,葉質較差,含水量低,氣溫前后起伏較大,因而春、秋2季的全繭量和繭層量差異較大,春季成績均優(yōu)于秋季成績,但繭層率的表現則在不同系統(tǒng)親本間存在差異,中系的繭層率秋季高于春季,日系的繭層率則是春季高于秋季。同時,錦·繡×瀟·湘的4個親本原原母種繭層率高于9·芙×7·湘中同系統(tǒng)親本的繭層率(表2)。
表2 錦·繡×瀟·湘與9·芙×7·湘親本原原母種的繭質成績與生命力情況
秋季飼育各品種原原種生產雜交原種,各品種蠶期發(fā)育經過、飼育成績、生命力與原原母種飼育結果大致相仿。雜交原種的繁育成績如表3所示。因秋季氣候條件較為惡劣,桑葉葉質較差,各品種的全繭量普遍較低,繁育量偏低,但與強健性品種9·芙×7·湘的繁育成績相仿。特別是錦在化蛹后出現了一定數量的未蛻皮蛹、連尾蛹,對克蟻繁育系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表3 錦·繡×瀟·湘與9·芙×7·湘雜交原種的秋季繁育成績
從9·芙×7·湘2次同期對照飼養(yǎng)成績來看,在春、秋季不同氣候條件下的4個親本品種均強健好養(yǎng)。因家蠶新品種錦·繡×瀟·湘所發(fā)生蠶病多為細菌病、僵病等[1],大蠶期要注意通風換氣,及時除沙以保持蠶座干燥;要避免家蠶過于密集,合理稀放,良桑飽食,中系品種錦、繡齡期經過短,發(fā)育整齊,遲眠蠶較少,日系品種瀟、湘齡期經過長,發(fā)育整齊度略低,遲眠蠶稍多,應適時止桑提青。繡和瀟的雙宮繭率相對較高,上蔟時要做到適時、均勻、稀上,以降低雙宮繭的發(fā)生率。
錦·繡×瀟·湘的4個親本皆為普斑限性品種[1],在上蔟前即可通過斑紋的有無判定雌雄,分別上蔟,節(jié)約制種期間鑒蛹用工,降低制種成本,提高制種效率;且通過體表斑紋判斷蠶體雌雄的辦法,其準確率遠高于蛹體判別雌雄的準確率,可提高下級蠶種(原種、一代雜交種)的雜交率,達到有效提高蠶種質量與制種效益的目的。錦·繡×瀟·湘為四元雜交斑紋全限性夏秋用家蠶新品種,為了更好地規(guī)避該類品種往往存在繭形上相對駁雜的現象,還需在后續(xù)的蠶種繁育中持續(xù)加大對各級原蠶一致性的選擇力度。
雖然受秋季氣候高溫干燥且氣溫前后起伏較大、桑葉葉質較差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本次秋季進行的原原種繁育與原種生產試驗均取得了成功,這為今后開展繁育工作積累了經驗。根據錦·繡×瀟·湘的性狀特點[1-2],在其各級原蠶種繁育過程中,需注意加強相應的技術管理。首先,要做好養(yǎng)蠶前、養(yǎng)蠶中的消毒防病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細菌病、僵病的防控。其次,秋季繁育時要避開極端高溫天氣,特別是大蠶期,所以秋季宜偏遲出庫。第三,蠶期要及時止桑,適時餉食,各齡飼喂適熟優(yōu)質桑葉,大蠶期蠶室溫度不宜過低,突遇大幅降溫天氣時要迅速加熱升溫,以防齡期發(fā)育經過明顯延長。第四,中系品種的雄蛾出蛾相對集中,日系品種的雄蛾不耐貯存,所以要做好雄蛾的發(fā)蛾調節(jié)與保存工作。第五,按照各級原蠶種繁育細則要求,結合各品種的種性特點與相應的種繭調查成績嚴格選區(qū)、選繭,保證其對應的蛾區(qū)淘汰深度與種繭淘汰比率,以確保家蠶新品種優(yōu)良性狀的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