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劍,高永亮,張建庭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有限公司,太原 030000)
山西晉中東山供水工程是山西省供飲水系統(tǒng)中的骨干工程之一,也是提升山西省水資源配置效率所修建的大型互連互通工程,該工程建成后主要從水資源相對富裕的晉中東部左權縣、榆社縣、長治市等向水資源匱乏的晉中南部平遙縣、太谷縣、靈石縣等地區(qū)調水,以補充水資源匱乏地區(qū)工農業(yè)用水。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總長度255km。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管線施工27標段主要進行室外球墨鑄鐵管給水管道安裝,管道結構外徑DN=1200,為大口徑輸水管道。
為進行輸水管道、閥件、鎮(zhèn)墩、閥室等建筑物在試驗壓力條件下的安全情況,必須在施工結束后進行其安裝施工質量的檢驗,并通過水壓試驗檢測滲流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全線水壓試驗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①輸水管道起止點處存在40m高差,難以保證試驗壓力;②輸水線路較長,在進行打壓時很容易發(fā)生滲漏,且較難排查。輸水管道注水完成后,應通過允許壓力降和允許滲漏量互相印證的方式展開分段水壓試驗,只有壓力降和滲漏量[1]均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情況下,才能確定管道施工質量合格。
為降低工程投資,東山供水工程采用多管材交錯布置的形式,為此,應根據(jù)管材壓力等級并選擇不同管段長度最長、試驗控制標準最嚴格的管段分段確定管段試驗壓力。按照相關規(guī)范選取工作壓力最大值為相應管段水壓試驗壓力值,但其取值必須小于管段內設備公稱壓力,所確定的山西晉中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大口徑輸水管道水壓試驗壓力。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大口徑輸水管道試驗壓力,見表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管路從起始到末端的工作壓力有0.4MPa、0.5MPa和0.7MPa三種,并分別采用的0.9MPa、1.0MPa和1.2MPa的試驗壓力。若要對輸水管路全線進行水壓試驗,則管道起始點試驗壓力達到0.9MPa的基礎上,其末端試驗壓力必須增加至1.2MPa,壓力增幅達到33.33%,會對輸水管道安全產(chǎn)生不利影響;若降低管道末端試驗壓力,則無法達到水壓試驗的目的。
表1 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大口徑輸水管道試驗壓力
為此,必須加強輸水管道、閥件、鎮(zhèn)墩、閥室等在試驗壓力下安全程度的檢驗,具體而言,應檢測管道和閥件等的安裝質量、滲流量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又不影響輸水管道安全運行。此外,還應對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管道實行分段水壓試驗,以降低水壓試驗對輸水管道安全的影響程度。
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壓力輸水管道水壓試驗段長度應控制在1.0km以內,而無壓力輸水管道閉水試驗段長度應控制在5個連續(xù)井段內。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管道采用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管材在出廠前已經(jīng)經(jīng)過水壓試驗,在安裝時也已經(jīng)進行了管段接頭的打壓試驗,并嚴格按照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進行管道回填施工。所以,本供水工程輸水管道水壓試驗段長度可在規(guī)范基礎上適當加長,但是管材壓力等級差距不能過大[2]。輸水管道共設置7座閥門井,且閥門井之間管道長度應控制在3.5km以內,管道壓力差不得超出0.2MPa,考慮到施工及操作運行過程的便捷性,以閥門井為節(jié)點進行管道水壓試驗分段,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大口徑輸水管道水壓試驗分段,見表2。
表2 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大口徑輸水管道水壓試驗分段
2.3 管道分段處封堵設計
在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輸水管道沿線7座閥門井下游及管道起止點處分別設置封堵設施,每套封堵設施均包括封堵板、封堵鋼管、法蘭、連通管、壓力表、連通閥門、試壓墩等。封堵設施的具體設置形式,封堵設施具體設置形式,見圖1。在所有封堵設施中,只有混凝土試壓墩設置在試壓井內,其余設施均設置在試壓井外。為便于集中布設,封堵板和試驗墩均按照所能承受的壓力差設計,尺寸和所能承受的荷載小,布置形式簡單;通過焊接形式連接封堵板和封堵鋼管,而封堵鋼管和連通管及上下游鋼管均通過法蘭連接。待結束水壓試驗后用法蘭鋼管替換掉封堵鋼管。
圖1 封堵設施具體設置形式
輸水管道充水控制是水壓試驗成功與否的前提,在壓力管道處于空管的狀態(tài)下,若打開主水泵出口閥門,則會因主水泵流量迅速增大而增加主水泵運行的不穩(wěn)定性,所以,主水泵初次啟動或停泵后重新啟動時必須進行壓力管道充水控制。考慮到輸水管道運行過程中主水泵可能面臨頻繁的停泵、重新啟動、檢修、更換等操作,所以,除應在供水工程建設過程中進行管道水壓試驗和充水控制外,在工程運行中也面臨管道水壓試驗和充水控制,為此,必須選擇操作簡單可靠的管道水壓試驗和充水控制方案[3],以保證東山供水工程大口徑輸水管道安全運行。
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沿線主要為山區(qū)丘陵地形,地表水水量無法滿足水壓試驗的需要,通過打井開采地下水源的方式費用較高,所以東山供水工程管道水壓試驗主要以泵站前池為充水水源,并采用泵站前池輔助水泵充水的方式,分兩段進行充水控制:①借助泵站前池水位和輸水管道高程差完成自流充水;②在自流充水的基礎上將專用輔助泵設置在泵站前池內進行管道充水。在管道充水試驗過程中,必須將管段末端連通閥門的2處封堵設施關閉,并將其余閥門設施全部開啟。將2臺潛水泵設置在輔助泵內并吊裝在前池側墻內壁后向出水管充水,泵站出水管為鋼管材質,并與埋地鋪設充水鋼管相連,在連接段處增設閥門井,伸縮器和截止閥均設置在閥門井內。
為保證輸水管道運行的穩(wěn)定安全性,應進行單根管道水壓試驗,輸水管道沿線所設置的7座閥門井和封堵設施將輸水管道劃分成6段,自上游向下游依次編號為1#-6#管段和1#-7#封堵設施。待完成管道充水與浸泡后先初升壓,待管段內氣體徹底排出后若出現(xiàn)彈簧壓力計指針快速擺動、升壓緩慢等情況,必須再次排氣,直至管段內氣體徹底排出后才能開始正式的水壓試驗。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管道水壓試驗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先將泵站前池輔助泵全部開啟后升壓,待6#和7#封堵設施位置壓力表所顯示的壓力值達到6#管段試驗壓力后,按照設計要求開始水壓試驗;待完成水壓試驗后將6#封堵設施連通閥門關閉;將泵站前池處輔助泵開啟后升壓,待5#和6#封堵設施位置壓力表所顯示的壓力值達到5#管段試驗壓力后,按照設計要求開始水壓試驗;按照以上試驗步驟繼續(xù)對剩余管段進行水壓試驗,全部結束后將排水井內閥門及封堵設施連通閥門,使管段內氣水徹底排出,再將封堵鋼管用法蘭鋼管替換,并確保輸水管道正式運行。
通過文章對東山供水工程輸水線路水壓試驗方案的設計分析表明,通過水壓試驗可全面檢查輸水管道管材、接口等處的施工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以保證水泵系統(tǒng)正常啟動、安全運行。大口徑輸水管道水壓試驗壓力荷載大、管段多,所以水壓試驗費用較高,待試驗完成后部分水壓試驗設施必須拆除,為此必須提升管道水壓試驗方案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避免再次進行水壓試驗而造成的重復建設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