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榮,陳清云
(1.駐馬店市中醫(yī)院 急診科,河南 駐馬店,463000;2.駐馬店市中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偏癱是腦梗死后常見后遺癥之一,會導致患側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且長期治療過程中多伴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消極應對自身病情,不利于病情恢復[1]。因此,腦梗死后偏癱患者不僅要注意臨床癥狀的控制,還要配合一定護理措施,加強對心理、行為等多因素的干預,促進全面康復。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是基于知識、社會、心理三方面的全方位護理干預措施,積極改善疾病長期治療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改變其消極應對態(tài)度,重新樹立治療信心,促進病情恢復,是目前新型醫(yī)療模式發(fā)展、轉化的重要趨勢[2]。本研究選取馬店市中醫(yī)院腦梗死后偏癱患者88 例,旨在探討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腦梗死后偏癱患者88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4 例。其中對照組男22 例,女22 例;年齡58~76 歲,平均(67.52±4.13)歲;腦梗死病程21~56 d,平均(37.42±7.58)d;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5 例,中學及專科17 例,大學及以上12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21 例;年齡57~77歲,平均(66.92±4.08)歲;腦梗死病程22~57 d,平均(38.26±7.49)d;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6 例,中學及???6 例,大學及以上12 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相關診斷標準[3];均伴有一側面部、肢體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基礎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晰可配合基礎交流與臨床評估;入組時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 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0分;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急性腦出血、惡性腫瘤等疾?。徽J知功能障礙;先天性精神疾??;近期發(fā)生過重大生活事件。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協(xié)助其進行肢體功能康復鍛煉,包括被動運動、關節(jié)按摩等,30 min/ 次,2~3 次/d;并鼓勵家屬安慰、陪伴患者,安排合理飲食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1)知識方面: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理解能力等情況進行個體化、一對一健康宣教,并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開展集體講座、播放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知識普及,誘導患者正確認識并面對疾病,避免過分焦慮或擔憂。(2)社會方面:積極與患者親友聯(lián)系,鼓勵其關心照顧患者,并及時反饋患者病情、康復治療方案等,提供物質或情感支持;護理人員也可以提供相應社會支持,充分激勵與尊重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提升其恢復信心。(3)心理方面:充分了解患者個人背景、個性特點、病例資料、家庭關系等,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每周評估一次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jù)焦慮抑郁程度變化逐漸加強心理護理,改善身心健康;根據(jù)自身愛好適當進行合理娛樂活動,如觀看電視節(jié)目、與病友下棋、練習書法等;同時定時與患者交流心理狀況、如何控制不良情緒,協(xié)助其樹立康復信心。
兩組均連續(xù)護理3 個月。
(1)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心理狀態(tài)[4],包括焦慮、抑郁狀態(tài),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評估,總分分別為0~56分、0~68 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或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本量表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分別為0.91、0.89,效度系數(shù)為0.80、0.82。(2)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應對方式[5],采用醫(yī)學應對問卷(MCMQ 評分)評估,包括面對(8~32 分)、屈服(5~20 分)、回避(7~28分)3 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表明該維度應對方式越強,本量表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為0.91,效度系數(shù)為0.81。(3)護理3 個月后護理滿意度[6],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 評分)評估,總分為19~95分,95 分為非常滿意,76~94 分為滿意,57~75 分為一般,38~56 分為不滿意,19~37 分為非常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3 個月后兩組HAMA、HAMD 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N=44,±s) 單位: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N=44,±s) 單位: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①P<0.05。
組別HAMA 評分HAMD 評分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19.89±3.247.21±1.52①25.67±4.128.96±1.44①對照組19.10±3.3512.48±2.16①25.29±4.0914.42±1.36①t 1.12413.2350.43418.285 P 0.264<0.0010.665<0.001
護理前兩組應對方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3 個月后兩組面對評分高于護理前,屈服、回避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應對方式評分比較(N=44,±s) 單位:分
表2 兩組應對方式評分比較(N=44,±s) 單位: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①P<0.05。
組別面對屈服回避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13.26±2.1522.68±3.54①15.72±2.249.57±1.54①20.69±3.0111.63±1.85①對照組13.43±2.2018.25±2.71①16.01±2.1812.69±1.86①21.02±2.9414.67±2.29①t 0.3676.5910.6158.5700.5206.850 P 0.715<0.0010.540<0.0010.604<0.001
觀察組22 例非常滿意,20 例滿意,1 例一般,1例不滿意。對照組19 例非常滿意,15 例滿意,6 例一般,3 例不滿意,1 例非常不滿意。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45%(42/44)高于對照組77.27%(34/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75,P=0.013)。
腦梗死后偏癱在降低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嚴重影響患者心理狀態(tài),臨床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改善,但常規(guī)護理主要在于改善病情,對心理變化重視度欠佳,會降低患者康復積極性。
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具有針對性、個體化、全面性的優(yōu)勢,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HAMA、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通過系統(tǒng)性、針對性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程度,避免過分擔心焦慮,改善心理狀態(tài);同時,通過定期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采用科學干預手段指導患者調整自我焦慮抑郁情緒,并針對疾病階段進行漸進性護理,加速病情灰度,更有利于心理狀態(tài)的恢復,促進患者進入心理- 病情康復的良性循環(huán)[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為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有助于患者系統(tǒng)性認識自身病情,提高知識掌握度,充分正確認識疾病,明白積極應對疾病的重要性;另外,通過親友的積極鼓勵與照顧,能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消除其負性情緒,提升恢復信心,減少消極回避等應對方式的出現(xiàn),提高積極應對能力[8]。同時,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45% 高于對照組77.27%(P<0.05),該護理模式通過溫馨和諧的人文關懷,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換關系,緩解目前醫(yī)療形式下的緊張關系;并通過全方位護理改善心理狀態(tài),促進病情恢復,從而共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應用于腦梗死后偏癱能改善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