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禹州市中心醫(yī)院 血液腫瘤消化心血管二病區(qū),河南 許昌 461670)
急性腦梗死在神經內科較常見,其屬于腦血管疾病。血管內膜脂質過氧化、載脂蛋白代謝紊亂,這些均影響著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該病致殘率、死亡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且已成為危害國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疾病,關于該疾病的治療日益受到臨床重視[1]。一直以來,臨床都很關注急性腦梗死治療,在用藥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臨床一般采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療,可抑制病情進展,促神經功能恢復,但療效不佳。隨著依達拉奉被廣泛應用于急性腦梗死中,有研究提出其與阿替普酶、高壓氧聯合治療,效果更為顯著[2]。本實驗簡要介紹阿替普酶靜脈溶栓+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應用效果。詳見下文。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間到禹州市中心醫(yī)院治療的47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開展臨床研究,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23 例和觀察組24 例。對照組男12 例,女11 例;年齡62~75 歲,平均(68.53±2.77)歲;病程1.0~4.8 h,平均病程(2.5±0.5)h;發(fā)病原因:腦動脈粥樣硬化11 例,動脈夾層12 例。觀察組男12 例,女12 例;年齡60~76 歲,平均(68.42±2.61)歲;病程1.0~5.0 h,平均病程(2.4±0.4)h;發(fā)病原因:腦動脈粥樣硬化14 例,動脈夾層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3];經顱腦CT、MRI 確診;初次發(fā)病,時間5 h 以內;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配合。
排除標準:既往顱內出血;伴有臟器類疾??;凝血異常;無自主語言表達能力;精神障礙。
對照組采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0 mg/ 支/ 盒;注冊證號S20160055)靜脈溶栓治療。選取50 mg 本品,將10% 溶于10 mL 0.9%氯化鈉溶液,10 s 內靜脈推注,其余90% 溶于100 mL 0.9% 氯化鈉溶液,1 h 內靜脈滴注,一共治療7~10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依達拉奉(南京長澳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10)治療,將30 mg 本品與100 mL 的0.9% 氯化鈉混合,靜脈滴注,連續(xù)治療7~10 d。
臨床療效[4]:根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臨床療效改善情況,劃分顯效、有效、無效。顯效:經治療,頭痛、眩暈消失,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5]下降90%~100%;有效:上述臨床癥狀緩解30% 以上,NIHSS 評分降低46%~90%;無效:頭痛、眩暈等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甚至加劇??傆行?(顯效+ 有效)/總例數×100%。
認知功能評分:用簡易智能評價量表(MMSE)[6]評價認知功能,該表包含記憶、定向力、概念形成、注意、語言5 項內容,單項分值0~6 分,分值越高提示認知功能恢復越好。
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 d 后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經酶聯免疫吸附方式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8)、白細胞介素(IL-6)、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 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記憶、定向力、概念形成、注意、語言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例數記憶定向力概念形成注意語言觀察組244.65±1.034.51±1.124.43±0.894.29±1.444.77±0.61對照組233.81±0.783.77±0.933.97±0.663.65±1.024.23±0.45 t 3.1422.4592.4472.0453.441 P 0.0010.0090.0090.023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NF-α、IL-8、IL-6、hs-CR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NF-α、IL-8、IL-6、hs-CRP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TNF-α/(ng·L-1)IL-8/(ng·L-1)IL-6/(ng·L-1)hs-CRP/(mg·L-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2432.82±6.538.42±1.3120.21±4.984.32±0.41110.53±15.2254.32±3.6221.42±5.836.52±1.44對照組2332.79±6.619.38±1.5520.19±4.754.88±0.66110.49±15.2157.81±4.6621.39±5.677.64±1.03 t 0.0162.2970.0143.5100.0092.8740.0183.055 P 0.4940.0130.4940.0010.4960.0030.4930.002
急性腦梗死屬于心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復雜,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吸煙、慢性病等,需實施溶栓治療,對血管狹窄、腦組織缺血問題進行有效控制,以免出現繼發(fā)性腦損傷。阿替普酶是一種血栓溶解類藥物,其在臨床較常見,當其與血栓網狀蛋白發(fā)生作用后,保持纖溶酶原活化,使腦部血管處于開通狀態(tài),實現腦組織缺血再灌注,加速缺血區(qū)域血供恢復[7]。阿替普酶半衰期長,特異性強,能夠對血小板凝集進行有效抑制,使腦部血液循環(huán)阻力減小,改善狹窄及阻塞部位血液循環(huán),縮小缺血部位面積,盡快恢復腦組織神經功能。然而,該藥品在腦部血管擴張方面效果不強,如果單一用藥,會發(fā)生血管擴張不足問題,需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
依達拉奉是一種氧自由基清除劑,該藥物相對分子量比較低,親脂質性強,能夠通過腦屏障到達組織內部,還能夠規(guī)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問題,提高內皮一氧化氮合成酶,降低神經細胞內高遷移率族蛋白水平,控制缺血級聯性反應;通過這種方式對神經細胞、血管損傷問題進行有效預防,并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表達等進行抑制,規(guī)避繼發(fā)性腦水腫問題。實驗證實[8],依據患者的急性腦梗死情況,預先采用阿普替酶靜脈溶栓,再搭配依達拉奉治療,會減輕炎癥反應,加速神經功能恢復,確?;颊叩娜粘I钅芰Φ玫矫黠@提高。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22%;觀察組患者的認知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TNF-α、IL-8、IL-6、hs-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上述治療方案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具備適用性,既能夠增強臨床療效,還能夠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使患者的認知功能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依據急性腦梗死特點、癥狀,實施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和依達拉奉聯合用藥,臨床療效顯著,不僅能夠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說明該治療方式有效性強,值得臨床應用。然而,受限于數據材料、實驗時間,以至于結果普遍性有所不足,后續(xù)將擴充樣本數量,再次開展同類研究,并增加血流動力學、神經功能等相關指標,增強實驗結果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