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民,劉 洋,潘洪發(fā),史玉林,王瑞泓,高加智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山東濰坊 261041)
椎間盤退行性病變(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作為一種常見的骨關節(jié)疾病,是導致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和椎管狹窄甚至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并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醫(yī)療和經濟負擔,但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1]。目前研究顯示,椎間盤退行性病變與衰老、過度體力勞動、炎性細胞因子以及遺傳因素有關,其中炎癥因子激活導致的細胞凋亡是導致疾病發(fā)病主要因素[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家族激活所導致的細胞凋亡是導致椎間盤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4]。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家族是一個高度同源的蛋白質家族。Caspase-3是從人T淋巴細胞中克隆到的Caspase家族成員,在胞漿中作為一種非活性的前體酶存在,Caspase-3的激活導致質膜脫落、染色質凝聚、DNA斷裂[5]。研究發(fā)現(xiàn),Caspase-3可作為治療IDD靶點改善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癥狀[6]。而TRAIL是屬于TNF超家族的一種氨基酸Ⅱ型跨膜蛋白,在轉化細胞和癌細胞中TRAIL可優(yōu)先通過TRAIL-R2/DR5 和 TRAIL-R1/DR4 受體誘導細胞凋亡[7,8]。TRAIL基因在人椎間盤中的表達與IDD有關,提示TRAIL基因可能在IDD發(fā)病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細胞凋亡主要包括線粒體途徑和死亡受體途徑。在細胞凋亡的信號作用下,線粒體中凋亡因子內激活,改變線粒體膜通透性,大量凋亡因子被釋放,激活caspese-3蛋白對底物切割,引起凋亡。在死亡受體途徑中,TRAIL被激活后,誘導Fas相關死亡結構域蛋白 (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cas?pese-8與死亡受體DR4和DR5結合形成死亡誘導信號復合物(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DISC),觸發(fā)細胞凋亡。因此,本研究探討TRAIL和Cas?pase-3與IDD發(fā)病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選用雄性SD大鼠(濰坊醫(y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體重 (400.56±30.14)g,共10只。所有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采用彎曲鼠尾法建立椎間盤退變模型。造模后單籠喂養(yǎng),每日觀察鼠尾U型固定器,若固定器脫落再次進行固定。造模8周后隨機選取5只大鼠進行腰椎X線檢測。大鼠腰椎X線顯示脊柱腰段向一側成S狀側彎,判斷本次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繼續(xù)喂養(yǎng)4周,將小鼠麻醉后,取得椎間盤組織,處死。PBS液漂洗大鼠尾椎間盤中髓核組織;采用眼科剪,將髓核組織剪碎至0.1 mm3的小碎塊;加入3 mg/mlⅠ型膠原酶和4 mg/ml消化酶,至于溫箱中消化4 h;將消化混合液進行離心,使用10%血清DMEM培養(yǎng)基重懸,將細胞懸浮液加入到培養(yǎng)皿中,置于5%CO2,37℃的溫箱中過夜培養(yǎng);當原代細胞從髓核組織塊邊緣逐漸生長出來,用無菌PBS進行沖洗,然后使用0.25%胰酶消化處理,約有80%的貼壁細胞脫落時,終止消化,離心并重懸細胞,按照106/ml的細胞密度重新接種于培養(yǎng)皿中;待細胞生長達到培養(yǎng)皿底部約80%匯合率時收獲細胞進行相關實驗。
髓核組織用消化酶消化后,分離出髓核細胞,用10%胎牛血清(美國Invitrogen公司)的DMEM培養(yǎng)基(美國Gibco公司)進行沉淀,記為原代(P0)。加入0.25%胰蛋白酶(美國Gibco公司)2 ml,當細胞突起回縮、變圓、細胞間隙變大,按1∶4傳代接種到新的培養(yǎng)皿中,細胞計數(shù)并調整細胞密度。
P1細胞分為4組,分別為空白對照組(control組)、TRAIL-siRNA轉染組(siTRAIL組)、TNF-α處理組(TNF-α組)和TNF-α處理+TRAIL-siRNA轉染組(TNF-α+siTRAIL組)。
空白對照組:細胞常規(guī)培養(yǎng),不行其它干預。
TRAIL-siRNA轉染組:將髓核細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計數(shù)后接種于6孔板,以DMEM培養(yǎng)基稀釋 10 μl Lipofectamine 2000~250 μl,加入 0.05 nmol的TRAIL siRNA至250μl DMEM培養(yǎng)基,終濃度為200 nmol/L。1×PBS緩沖液沖洗采用熒光定量PCR檢測髓核細胞中TRAIL的表達,以確定轉染效率。
TNF-α處理組:細胞接種于6孔板,加入濃度為100 ng/ml的TNF-α的低糖DMEM培養(yǎng)基,持續(xù)培養(yǎng)2 d。
TNF-α處理+TRAIL-siRNA轉染組:將髓核細胞用濃度為100 ng/ml的TNF-α處理,培養(yǎng)2 d后,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計數(shù)后接種于6孔板,加入Lipofectamine 2000和TRAIL siRNA DMEM培養(yǎng)基,終濃度為200 nmol/L。1×PBS緩沖液沖洗采用熒光定量PCR檢測髓核細胞中TRAIL的表達,以確定轉染效率。
1.4.1 MTT檢測細胞活性
將細胞以每孔5×103個細胞接種到培養(yǎng)板。培養(yǎng)48 h后,加新鮮配置的MTT溶液(5 mg/ml)20μl/孔,繼續(xù)孵育4 h。上清液吸除,每孔中加150μl DMSO,室溫,搖床振蕩10 min。490 nm波長,測定各孔光吸收值。
1.4.2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
細胞收集后并洗滌,用 100 μl的標記溶液FITC-Annexin V和PI溶液重懸細胞,室溫下避光孵育15 min。1 200 r/min,棄上清,重懸。加入熒光染液溶液,4℃孵育20min。BD FACSAria流式細胞儀檢測。
1.4.3細胞總蛋白提取與Western blot分析
收集體外培養(yǎng)的各組細胞,置-80℃冰箱保存。檢測前室溫下自然解凍,制備細胞勻漿。采用8%凝膠,室溫,100 v,電泳90 min。在4℃冰箱中利用濕轉法進行轉印,85 v,90 min。將轉印后的PVDF膜與Caspase-3抗體(1∶500)抗體結合,4℃,12 h。PVDF膜與二抗(1∶2000)結合。進行發(fā)光法應并拍照。
MTT法檢測細胞增殖結果見圖1,相較于空白對照組,TRAIL-siRNA轉染組細胞的生長速度(100.75±5.7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F-α處理組細胞的增殖速度(49.19±2.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TRAIL-siRNA轉染+TNF-α處理組細胞的活性無明顯變化(P>0.05),提示沉默TRAIL的表達能顯著改善TNF-α誘導的細胞活性抑制。
圖1 siRNA沉默TRAIL表達對大鼠髓核細胞活性的影響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結果見圖2,相較于空白對照組,TRAIL-siRNA轉染組大鼠髓核細胞凋亡無明顯改變(P>0.05),TNF-α處理組細胞的細胞凋亡顯著增加(P<0.05),提示TRAIL-siRNA轉染可抑制TNF-α誘導的細胞凋亡。
圖2 siRNA沉默TRAIL表達對大鼠髓核細胞凋亡的影響
Western blot檢測大鼠髓核細胞中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的結果見圖3。相較于空白對照組,TRAIL-siRNA轉染組大鼠髓核細胞中Caspase-3活性和表達無明顯變化(P>0.05),TNF-α處理組細胞中Caspase-3的活性和表達明顯升高(P<0.05),而TRAIL-siRNA轉染+TNF-α處理組細胞Caspase-3的活性和表達無明顯變化(P>0.05),提示沉默TRAIL的表達可抑制TNF-α誘導的Caspase-3激活和表達。
圖3 siRNA沉默TRAIL表達對大鼠髓核細胞中Cas?pase-3活性和表達的影響
大約40%的30歲以下的人和超過90%的55歲或55歲以上的人群患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我國IDD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6]。在多種機制的作用下,椎間盤組織發(fā)生細胞表型改變、凋亡、老化、炎性反應以及細胞外基質成分改變等,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臨床癥狀[9]。椎間盤細胞結構和功能發(fā)生變化會破壞纖維環(huán)與核之間的邊界導致髓核細胞失水,降低椎間盤的承載能力。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運動的減少、衰老以及人類生活的加速和長期的工作,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可能導致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導致殘疾,已逐漸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
細胞凋亡是細胞內穩(wěn)態(tài)的一個重要過程,在多種臨床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細胞凋亡是導致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主要原因,并證實在IDD過程中抑制細胞凋亡是預防或逆轉椎間盤退變的有效途徑[10,11]。Gruber等[12]首次在人體中證實椎間盤細胞存在凋亡現(xiàn)象,經檢測發(fā)現(xiàn)IDD患者60%左右的椎間盤細胞發(fā)生凋亡。
細胞凋亡的過程比較復雜,一般認為凋亡過程主要有兩種途徑,即線粒體途徑和死亡受體途徑。線粒體通路被多種細胞應激和大量凋亡信號激活,對IDD過程中細胞凋亡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氧化應激作用下,位于線粒體中的bcl-樣蛋白發(fā)生構象變化導致線粒體通透性改變,線粒體膜電位被下調,線粒體隨后通過釋放細胞色素C,caspase級聯(lián)反應被激活,完成對底物切割,引起凋亡[13]。死亡受體途徑主要由TRAIL/TRAIL-R介導,TRAIL被激活后,誘導Fas相關死亡結構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caspese-8與死亡受體DR4和DR5結合形成死亡誘導信號復合物(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DISC),觸發(fā)細胞凋亡[14]。
多種異常刺激可以增加髓核細胞中的炎性因子(如IL-1β和TNF-α)表達,從而引起髓核細胞合成代謝與分解活性的失衡,加速了椎間盤退變。同時也有研究證實,高水平的TNF-α可以激活內源性和外源性途徑中的Caspase-3蛋白發(fā)揮凋亡作用,因此本研究選擇TNF-α作為誘導髓核細胞凋亡的刺激性因子[15]。
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經TNF-α處理后細胞增殖明顯降低,細胞凋亡顯著升高,Western blot檢測結果顯示TNF-α處理組細胞的Caspase-3蛋白明顯高于其他組。此外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TRAIL-siRNA轉染+TNF-α處理組細胞的活性、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水平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提示siRNA沉默TRAIL表達可抑制TNF-α誘導的細胞凋亡,并可顯著抑制TNF-α誘導的Caspase-3激活和表達。由此本次研究認為,TRAIL和Caspase-3蛋白通過參與髓核細胞的凋亡而引發(fā)腰椎間盤退變。TRAIL是一種凋亡分子,能與死亡受體特異性結合后選擇性誘導細胞凋亡。Caspase-3蛋白具有剪切DNA蛋白片段的功能,是調控細胞凋亡的關鍵因子。Sun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TRAIL可激活死亡受體而啟動外源性凋亡途徑誘導髓核細胞凋亡,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一致,并認為抑制TRAIL基因的表達使ERK通路失活,成為臨床治療IDD的潛在治療靶點。與先前研究相一致的是,caspase-3在內源性(線粒體)細胞凋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短期抑制caspase-3可用于治療損傷誘導的椎間盤退行性病變[6]。
簡而言之,本研究通過觀察TRAIL沉默后大鼠髓核細胞生物學特性的變化情況,表明TRAIL基因和Caspase-3蛋白誘導的凋亡途徑參與了腰椎間盤的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