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秀
天津北大醫(yī)療海洋石油醫(yī)院 (天津 300452)
卒中運動性失語又被稱作皮質運動性失語癥和表達性失語癥,是由于大腦優(yōu)勢半球第三額下回病變導致[1]?;颊叩闹饕R床特征為口語表達障礙,如電報式發(fā)音、語量稀少、語言表達欠流利性、語言表達困難等。針對該病患者,予以有效的干預非常必要。便攜式腦電圖儀可加快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改善語言功能[2]?;诖?,本研究探討便攜式腦電圖儀在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84例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根據(jù)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44~76歲,平均(62.5±5.3)歲;病程2~5年,平均(3.3±0.2)年;肢體活動受限,右側23例,左側19例;卒中類型,出血性卒中20例,缺血性卒中22例。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44~76歲,平均(62.4±5.4)歲;病程2~5年,平均(3.1±0.3)年;肢體活動受限,右側21例,左側21例;卒中類型,出血性卒中18例,缺血性卒中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卒中運動性失語的診斷標準[3];經(jīng)頭部磁共振檢查、CT檢查、實驗室檢查等明確診斷;理解能力及視聽力正常、注意力集中、意識清晰、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或癡呆;肝、腎、心、肺功能重度衰竭;卒中前由于各種因素引發(fā)的言語障礙。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如下。(1)語言訓練:交流訓練,與患者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訓練患者自我表達能力,可輔助表情、手勢等方式;復述訓練,訓練患者復述護理人員的語言,由單一詞匯到短句進行鍛煉;發(fā)音訓練,矯正患者的口形,由單個字音節(jié)開始逐漸增加為詞匯、短語、句子;構音訓練,讓患者進行舔口角、縮舌及伸舌訓練,鍛煉舌頭的靈活性,同時進行吹氣、吹口哨、鼓腮等動作鍛煉。(2)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康復訓練方式,同時予以鼓勵式、暗示法等心理護理干預,消除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便攜式腦電圖儀進行干預:選用日本光電工業(yè)株式會社EEG-9100K型光電便攜式數(shù)字化腦電圖儀,依據(jù)國際10/20系統(tǒng)頭皮電極安裝法放置電極,且所有患者均予以床旁雙極導聯(lián)描記,描記時間為15~20 min,并予以1 Hz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刺激強度為90%健側肢體靜息運動閾值,脈沖共1 200個,每次干預20 min。
兩組均持續(xù)干預1個月。
(1)語言功能恢復情況:應用漢語失語量表(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談話(流暢度27分、信息量6分、系列語言21分)、理解(是否問題60分、聽辨認90分、口頭指令80分)、復述(詞復述24分、句復述76分)、命名(詞命名40分、顏色命名12分、反應命名12分)、閱讀(視-讀10分、聽字辨認10分、字畫匹配40分、讀指令執(zhí)行30分、讀句選答案30分)、書寫(寫姓名及地址10分、抄寫10分、系列書寫20分、聽寫34分、看圖寫字20分、寫病情5分)、結構與空間(19分)、運用(30分)、計算(24分),總分74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語言功能越佳。(2)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儀器選用南京澳思泰公司生產(chǎn)的KJ-2V4M型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儀,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頭側向,最大限度地暴露檢查側的顳部,將儀器探頭置于顳窗處探及大腦中動脈,在圖像飽和處取樣,觀察記錄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3)雙側大腦半球激活體素值:儀器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Discovery MR750 3.0T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指導患者取坐位,將表面肌電電極置于左手第一背側骨間肌處,將線圈置于雙側半球初級運動皮層,連續(xù)刺激10次運動皮層,記錄可以誘發(fā)出連續(xù)5個超過50 μV或至少引起左手第一背側骨間肌收縮5次的最小輸出強度,導出fMRI原始DICOM文件,經(jīng)dcm2nii軟件轉化為.nii格式文件,運用Matlab軟件內置的SPM12工具包進行預處理及統(tǒng)計分析,個體統(tǒng)計閾值概率設為P<0.0001,激活體積閾值設為V=35,表示連續(xù)激活體素數(shù)目達到35個或以上的激活點才考慮為有意義的激活;組內及組間統(tǒng)計閾值概率設為P<0.005,V=10;最終得到具體激活體素值及坐標,數(shù)值越高,腦區(qū)抑制程度越低。
干預前,兩組ABC評分及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ABC評分及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ABC評分和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雙側大腦半球激活體素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雙側大腦半球激活體素值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雙側大腦半球激活體素值比較
卒中運動性失語是指由于腦血管病變或遠隔效應引發(fā)的Broca區(qū)腦組織局部微環(huán)境改變,受損的細胞膜可導致氨基酸和自由基的釋放增加以及細胞凋亡因子、炎癥因子產(chǎn)生,繼而引發(fā)一系列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瀑布樣事件,最終導致軸突損傷和神經(jīng)元死亡[4]。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口語表達障礙,聽理解力相對良好,及時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語言功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常規(guī)護理雖可改善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其配合治療,改變語言表達狀態(tài),但無法準確、量化分析患者的語言功能恢復情況,同時也無法準確評估腦血管病變病灶部位的血流恢復情況[5]。便攜式腦電圖儀是集合腦電監(jiān)護、腦地形圖、腦電圖于一體的多功能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可隨時隨地在患者床旁描記的優(yōu)點[6-7]。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中,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ABC評分、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及雙側大腦半球激活體素值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凌水橋等[8]的研究結果相似。經(jīng)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便攜式腦電圖儀作為神經(jīng)導航定位系統(tǒng),可對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右側額下回三角部位進行精準定位,予以低頻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干預,顯著提高雙側大腦半球的激活體素值及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9];此外,該儀器可同步記錄視頻腦電圖,同步監(jiān)測24 h以上的腦電波,準確識別偽差,在高速回訪時全面清晰地監(jiān)測相應的腦電波變化和異常表現(xiàn),實時監(jiān)視動態(tài)地形圖、壓縮譜陣圖、電位分析及功率頻譜分析、提取參數(shù)等變化[10],為臨床康復干預提供參考依據(jù),并用于鑒別康復效果,以便及時調整干預對策,從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便攜式腦電圖儀在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可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加快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提高大腦半球的激活體素值,減低腦區(q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