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學院
在國家倡導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背景之下,作為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中國動畫的發(fā)展成為各方所關注的內容。在中國動畫的創(chuàng)作中,很多動畫作品都從民間的美術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作品。當然,當前的動畫作品對于傳統(tǒng)美術的應用和傳承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為此,研究中國動畫對中國美術的傳承,是當下新一代動畫制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具有豐富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縱觀近年來的中國動畫,其大多受到中國美術元素的影響,出現了不同種類的表現形式,具體來看,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一是傳統(tǒng)手繪動畫片,這種動畫作品主要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如年畫和壁畫等,《大鬧天宮》等一系列傳統(tǒng)動畫片就屬此類。
二是偶類動畫片,這類動畫片在制作和拍攝過程中,充分參考和借鑒了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玩偶制作藝術,動畫效果也獨具風格,《阿凡提的故事》等動畫片就屬此類。
三是剪紙動畫片,這類動畫作品在形式上借鑒了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剪紙藝術和皮影戲藝術,在這些作品中,人物角色大多穿著傳統(tǒng)戲曲服飾。而其技術原理則屬于定格動畫,將人物做成平面鏤空狀,并通過關節(jié)控制和逐格拍攝法,將人物角色的動作進行分解拍攝。動畫《魚童》就是剪紙動畫片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其采用民間剪紙與皮影相結合的手法,在色彩上則借鑒了我國傳統(tǒng)年畫中的紋理。
四是水墨動畫片,水墨動畫片也是我國獨有的動畫藝術形式,其主要源自于我國傳統(tǒng)畫作中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在水墨動畫片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中國傳統(tǒng)畫作中的筆法、韻味、結構等元素和虛實相生的繪畫風格等也在水墨動畫片中多有體現。以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為例,動畫中的魚蝦形象則源自著名畫家齊白石的水墨畫作,以畫冊打開的方式逐步展現鏡頭,同時還融入了我國古典音樂中的琵琶和古琴等元素,引人入勝[1]。
中國動畫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體現,而中國美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會在中國動畫作品中有著更多地體現。在這些動畫作品的色彩中,也大多體現了中國美術作品中的色彩風格,以《豬八戒吃西瓜》和《大鬧天宮》兩部動畫作品為例,由于這兩部作品的情節(jié)均取自我國四大名著中的神話小說《西游記》,因此其為了營造內容豐富的情節(jié),在顏色方面以鮮亮悅目為主基調,大量采用紅、黃、藍、綠等較為鮮艷的色彩,這些顏色也具有很強的對比性,營造了光彩奪目的人物形象[2]。
在我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當中,主要強調繪畫作者的主觀意會,要求畫作應當做到“筆墨相合”與“情景交融”,以營造一種獨特的氣韻,給觀者以無限遐想的空間。這些特點也在中國動畫作品中得到較多的應用,整體呈現出表現主義的傾向,但這種表現主義與西方的“表現主義”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能夠打造我國動畫作品所具有的獨特韻味和意境,這也使得中國動畫作品在國際動畫領域享有盛名,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美術文化的獨特性和優(yōu)勢[3]。由此可見,中國動畫作品是在中國美術作品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動畫作品在當今也承擔著傳承中國美術的重任。
在動畫的設計中,動畫中要素是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獨創(chuàng)性、虛擬性和可塑性等多方面的特點,直接決定了一部動畫藝術作品的質量水平。動畫中的要素又包括角色造型設計、角色性格塑造、服裝配飾設計、以及表情和動作的設計等多個方面,但無論是哪個方面,美術元素都貫穿其中,如何提高其應用水平成為一項值得研究的內容,具體來看,要提高中國美術元素在中國動畫作品中的應用水平,具體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進行。
伴隨著我國文化的發(fā)展,在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對很多人物形象,包括真實的和虛擬的人物角色,都進行了具體化的形象構建,在形象的具體構建過程中,也并不局限于繪畫作品,而是在雕塑、雕刻等領域都有所表現,這些豐富的人物角色形象為中國動畫作品的設計也提供了較多的設計靈感和參考。以2019年暑期檔的著名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該動畫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哪吒”形象設計就充分借鑒了神話傳說中“哪吒鬧?!钡墓适?,同時也從年畫作品和哪吒形象的雕塑造型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再經過大量的設計和修改,才最終成型,創(chuàng)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事實上,中國動畫作品在角色設計時,所采用的中國傳統(tǒng)美術元素絕不僅僅局限于人物形體的設計,同時還在角色服裝、鞋帽、道具和其他配飾等方面也有所體現。特別是動畫中的“道具”,動畫中的“道具”有著交代歷史背景、塑造動畫角色形象和刻畫角色性格、以及表明角色身份的重要方式,在動畫作品設計要素中占有首要地位。以動畫片《三國演義》為例,人物角色“關羽”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和人物角色“張飛”手中的“丈八蛇矛”就是中國傳統(tǒng)美術元素在道具設計中的應用成果體現。為此,在今后的動畫作品設計中,應當對動畫作品情節(jié)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和人物故事等加深了解,實現人物角色、角色道具和其他配飾等多方面之間的合理搭配[4]。
在現代動畫作品設計中,為營造高水平的視覺體驗,除了在造型上融入中國美術的元素之外,在圖案紋理和色彩中融入中國美術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動畫片《哪吒鬧海》為例,動畫片中塑造了一個活潑、積極、勇敢且有智慧的哪吒形象,而為了塑造這一形象,在作品設計時,則多采用較為鮮艷,且對比性較為突出的一些色彩,如大紅色的服飾、金黃色的金剛圈刀具,以及“哪吒”角色的烏黑的亮眼睛。由此可見,在今后的動畫作品設計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美術作品的分析了解,在了解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色彩建構的基礎上,對相關的要素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出傳統(tǒng)美術作品顏色搭配中的精髓,并從中進一步發(fā)掘這些色彩搭配所要體現的精神內涵、文化寓意、形成原因及特點等幾方面的要素,確保中國傳統(tǒng)美術色彩能夠與動畫作品在這幾方面要素上相融合,以確保傳統(tǒng)美術色彩能夠充分融入到動畫藝術作品中,以滿足當前動畫藝術的發(fā)展和觀眾的審美需求[5]。
縱觀我國傳統(tǒng)的動畫作品,其更側重于本身的視覺形象,有著情景交融的特點,還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風格,這些特點也推動了中國動畫作品取得不斷地發(fā)展和顯著的成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形象的動畫角色。這實際上是源于我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當中的獨特的“思維”,為此,要確保中國動畫中的中國美術元素得到更好的傳承,在今后的動畫作品創(chuàng)作中,就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首先,動畫制作者要提取和傳達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所表達的“語言”,讓動畫作品中能夠融入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的“象形”和“寓意”兩方面的元素,由此,讓中國動畫作品與中國美術作品同樣都具有獨特的“形”和“意”,從而使得動畫角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其次,在動畫作品的制作過程中,需要整合我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的藝術表象,同時也要不局限于傳統(tǒng)美術作品的范疇,而是要融入現代設計理念中的一些元素和方法,對傳統(tǒng)美術元素中的一些細節(jié)進行調整和夸張化處理,以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在這方面,《鐵扇公主》和《花木蘭》等動畫作品就是較為典型的案例,其不局限于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的理念方法,而是將其與迪士尼動畫藝術中的一些要素進行了有機融合,塑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充分符合現代時尚審美需求的動畫作品。顯然,在今后的動畫作品設計中,可以此作為參考借鑒。
最后,動畫作品的制作者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創(chuàng)新,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的角色影像等元素進行延伸,特別是要發(fā)揮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形象,來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記憶,讓動畫中的角色能夠深入人心。同時,在今后的動畫作品創(chuàng)作中,也可本著“簡約”的風格加以創(chuàng)作,將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的元素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把形象化的要素予以抽象化,再以此為模板,結合動畫劇情的實際需要,塑造更多的個性化和立體化的動畫角色。
結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美術作品對中國動畫作品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動畫作品也自然擔負起傳承中國美術的重任。因此,在今后的動畫作品設計中,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美術元素,從中汲取文化營養(yǎng),并將其與先進的動畫技術和設計理念相結合,不斷提高動畫作品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從而促進我國動畫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