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嵐
(唐山開灤林西礦業(yè)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100)
林西礦作為一座百年老礦,雖然查明的保有煤炭資源儲量總量較大,但探明的經(jīng)濟儲量很少,絕大部分儲量為建筑物壓煤,壓煤總量占總資源量的78.7%,因此必須通過解放“三下”壓煤來延長礦井的服務年限。林西礦井田面積27.801 9 km2,如果涉及的村莊全部搬遷,近3 000 多戶農民需重建家園,村莊搬遷費用巨大,無法實現(xiàn)。經(jīng)與中國礦業(yè)大學合作,分析論證礦井十二水平西翼采用條帶開采的采煤方法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解放“三下”壓煤,實現(xiàn)企業(yè)的發(fā)展與延續(xù)。
條帶開采設計的關鍵是設計合理的采寬、留寬尺寸,有效地、適度地控制地表的移動變形值,使之處于被保護對象允許的承受范圍,最終達到不破壞或只維修不搬遷的開采目的。為此提出條帶開采設計的2 項原則。
(1) 條帶煤柱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煤柱強度和穩(wěn)定性是指其能夠承受上覆巖層的壓力,并在巖柱范圍內形成應力拱,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從而控制巖層和地表的沉陷。這就要求煤柱應有足夠的寬度和抗壓強度。
(2) 條帶開采應不產(chǎn)生地表波浪下沉。
如果條帶開采寬度較大,單個條帶的開采影響就可能不受相鄰條采面的影響而發(fā)展至地表,形成基本獨立的盆地;條帶煤柱寬度較大時,又在一定程度上隔斷兩相鄰開采條帶的相互影響,這樣多個條帶開采勢必在地表形成波浪形的下沉盆地。這種情況將帶來沿條帶橫向上地表的多次變形峰值,對地面建筑物保護較為不利。
林西礦十二水平西翼共分為2 個采區(qū),分別是2000 采區(qū)和2800 采區(qū)。根據(jù)煤層賦存情況分析先開采12 煤層工作面,12 煤層埋藏深度為-850~-1 000 m,煤層傾角約為20°,2000 采區(qū)為東西兩翼開采,根據(jù)傾斜長度確定一翼可以布置2 個工作面,共計4 個工作面;2800 采區(qū)由于受F1 斷層的影響,為單翼開采,可以布置2 個工作面。進一步考慮煤柱線的走向和地面的村莊布局情況,為最大限度提高煤炭開采儲量,使研究區(qū)域內工作面和煤柱達到最優(yōu)布局,方案設計為石門以西“采100 m 留120 m”,10 石門以東“采110 m 留130 m”,10 石門以西“采120 m 留150 m”。
根據(jù)以上方案共布設6 個條帶工作面。
通過對開采后地表下沉、傾斜、水平移動和水平變形等預計分析,地表移動變形最大值見表1。
表1 地表移動變形最大值Table 1 Maximum of surface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根據(jù)預計分析可知,按設計方案對工作面進行開采,對地面9 個村莊的影響均不超過Ⅰ級損壞。
通過對開采后村莊及鐵路的移動變形進行預計分析,按剖面線型進行計算,計算方向沿鐵路走向。預計條帶開采后,鐵路最大下沉值為255 mm;沿鐵路走向最大傾斜值為0.55 mm/m,最大水平移動為78 mm,最大拉伸變形為0.08 mm/m,最大壓縮變形為0.41 mm/m;垂直于鐵路方向最大傾斜值為0.51 mm/m,最大水平移動為134 mm,最大拉伸變形為0.22 mm/m,最大壓縮變形為0.39 mm/m。
因此,在煤柱開采過程需及時墊高和調整鐵路,確保線路的安全運行。
2021-2 工作面為20 區(qū)域條帶開采的首采面,工作面位于林西井田杜軍莊背斜構造塊內,煤層結構簡單,由于受原始沉積影響,局部可能有底凸現(xiàn)象,底凸范圍內煤厚變薄。
開采深度為-876.7~-926.6 m,走向1 300 m,面長110 m,煤層厚度1.2 m~3.6 m,平均2.4 m。煤層傾角15°~24°,平均20°。工作面煤層賦存情況見表2。
表2 工作面煤層賦存情況Table 2 Occurrence of coal seams in working face
該工作面上覆7 煤層、8 煤層、9 煤層、11 煤層無采掘工程,12 煤層西南部1023 下正在回采。根據(jù)直接頂、老頂?shù)裙ぷ髅婷簩淤x存情況分析,工作面回采后頂板可以全部垮落,并與周圍煤柱形成應力拱,起到整體的支撐作用,從而控制巖層和地表的沉陷?;夭蓵r間為2016 年9 月~2018 年2 月。
對塌陷區(qū)進行地面變形監(jiān)測,計劃開采的工作面在開采前建立地面觀測站,建立了基準點12 個、監(jiān)測點297 個,對297 個監(jiān)測點進行1 次沉降觀測。到2019 年12 月共建設地面變形監(jiān)測點431個,觀測地面變形監(jiān)測點467 個,分別為12 水平西翼走向地表巖移觀測站(147 個)、任家套傾向地表觀測站(53 個)、任家套+黃坨傾向地表觀測站(55 個)、習家套傾向地表觀測站(19 個)、解家套傾向地表觀測站(23 個)、12 水平東翼充填開采地表觀測站A 線(53 個)、B 線(81 個)、任家套鐵路觀測站(36 個)。到2019 年共觀測點數(shù)2 389 個。
2017 年8 月對地表進行了首次全面觀測,獨立測量2 次,取平均值作為測點初始坐標。比較2018 年3 月、8 月和2017 年8 月3 次測得的變形監(jiān)測點坐標和高程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各個監(jiān)測點的沉降和水平移動變化,Z 線下沉值見表3。
表3 Z 線下沉值Table 3 Z line sinking value
下沉曲線如圖1~圖3 所示。
圖1 Z 線下沉曲線Fig.1 Z-line sinking curve
圖3 T 線監(jiān)測點下沉曲線Fig.3 Subsidence curve of T line monitoring poin
分析可知,Z 線最大累計下沉位于Z30,最大下沉93 mm。
圖2 R線下沉曲線Fig.2 R line sinking curve
分析可知,R 線最大累計下沉位于R16,最大下沉22 mm。
分析可知,T 線最大累計下沉位于T32,最大下沉198 mm。同時對比分析其他幾個測點的沉降值,得到的最大沉降值為198 mm,均未超過最大的允許下沉值,達到了不破壞的開采效果。
(1) 按照建筑物下條帶開采的方案設計進行試采,達到了較好控制地面變形的目的,為以后的條帶開采工作提供了技術經(jīng)驗。
(2) 通過對不同測點變形量的分析比對,掌握了工作面對地表影響的變形規(guī)律,完善采動影響區(qū)內地表變形監(jiān)測方案,為安全回采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
(3) 2021-2 試采工作面觀測結果表明,地表最大下沉值為198 mm,地表受該工作面開采影響有限,礦井的安全生產(chǎn)得到了保障。
(4) 加強工作面開采的后續(xù)監(jiān)測工作,持續(xù)觀察和分析地表的變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