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摘要] 人與人之間難免有摩擦與矛盾,成長中的小學生更是如此。面對學生之間的沖突,班主任應急處突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一塊橡皮引發(fā)的“小鬧劇”為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總結(jié)提煉“自療式”化解對策。老師要學會克制自身情緒,冷靜對待,伺機轉(zhuǎn)移情境,因地制宜紓解僵局,喚回當事學生的理智,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換位性反思,用理性指導行動,化解矛盾。
[關(guān)鍵詞] 日常沖突;情緒管理;“自療式”化解
“大事不好,文文和小圓吵架了,差點打起來了?!币粋€同學匆匆跑來報告。
她倆不是好朋友嗎?我收緊腳步趕至教室,只見兩人怒氣正熾,對立站著,僵持不下。小圓瞪著眼斜視著文文,還用書包帶子綁住文文的書包,“銬”著她不讓離開。文文在一旁抹眼淚,想掙脫“束縛”。假使有一支情緒溫度計,讓他們測一測,憤怒或傷心值肯定不低。
原來,文文在地上撿到一塊漂亮的橡皮,并在上面畫了一些小花兒。橡皮的失主是小圓。小圓要求文文賠一塊全新的,但對方不肯。
就因一塊橡皮,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事實上,作為班主任的我情緒也在升溫?!澳忝魈熨r她一塊!你呢,馬上解開?,F(xiàn)在上體育課去?!蔽覐姳频?。
話音未落,文文自辯道:“我才畫點小花,不賠!上次她把我筆弄壞了,我也沒讓她賠。這次為什么賠她?”
“小氣鬼,必須賠,而且要一模一樣的?!毙A不讓步。
“橡皮上畫了點小花,照樣能用啊!”
“我在你衣服上畫花,難道也不影響嗎?”
兩人互不退讓,還拉鋸般拉扯起書包。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容易被沖突帶來的負面情緒裹挾。這兩位四年級小女生,其言其行即是情緒化的表現(xiàn)。所以,當我試圖以截斷眾流的姿勢“快刀斬亂麻”時,理性“短路”的學生根本聽不進老師說的話。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欲速則不達。面對情緒瀕臨失控的孩子,第三者的“治愈力”已然無效;給予其時間,讓理性慢慢回歸或可收欲擒故縱之效。
我柔聲問道:“你們是一直這樣拉扯下去呢?還是冷靜一下?”
兩人沉默了。
“老師建議你們先去上課,正好體育老師需要小助手,你們幫忙運器材去,等下再解決賠不賠的問題。”我借機搭起臺階。
時間是最好的冷卻劑。體育課后,她倆的情緒基本得以平復。
依班規(guī),鬧事的同學要進行書面反思。于是,我再將一軍:“老規(guī)矩——以‘我字開頭,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或者就寫今天的作業(yè)“夸夸我的小伙伴”,你們相互夸一夸對方。二選一,你們自己決定吧?!?/p>
課后管理時間,兩人安靜地提筆“工作”。文文寫了“我的好伙伴——屈小圓”,小圓則詳細再現(xiàn)了糾紛過程。
寫完后,我讓他們大聲讀給對方聽。讀著讀著,文文竟然哭了:“你對我很好。每次去你家,你都拿出我最愛吃的零食招待我,記得你還說,每周日下午是我們美好的零食時光?!?/p>
“老師,我剛才也不對!”小圓抽噎著說,“是我小題大做了。文文平時總是幫我,我不會的題目都是她教我。有次我生病沒來學校,是她把作業(yè)本帶給我,還給我買了一個面包?!?/p>
二人冰釋前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所謂的芥蒂仿佛被某塊神奇的橡皮“擦”去了。
我笑道:“若讓時光倒流,今天的小沖突還會發(fā)生嗎?”
兩人相視一笑。
一塊橡皮引發(fā)的“小鬧劇”就此收官?;仡櫿麄€過程,大致經(jīng)歷了“老師克制情緒——伺機轉(zhuǎn)移情境——引導換位反思”三部曲,有效處理了學生的小沖突。
第一步:善于克制教師自身情緒。
人們常說“沖動是魔鬼”。面對沖突與糾紛,小學生的情緒沖動情有可原,若老師勃然大怒,甚至出現(xiàn)過激行為,則有辱斯文,不但于事無補,更可能火上澆油。老師該如何克制自身情緒呢?
首先是有善心。老師心中有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guān)系。只有放低身段,不再高高在上,老師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為化解沖突提供心理基礎。沖突中的矛盾雙方,更愿意接受或信任一位善解人意、公平調(diào)解的第三方。
其次是能靜心。得知發(fā)生沖突時,我剛批改完一摞厚厚的作業(yè)本,于是略顯浮躁地強制處理,但情緒正熾的孩子并不買賬。事后想想,即便彼時被我的威嚴與粗暴“制服”,也只是一時忍氣吞聲或被迫和解,其心底的裂痕能否真正愈合?每臨大事有靜氣,何況小學階段,類似的小沖突司空見慣,老師最好的選擇,應是心平氣和地對待,做一個理性的調(diào)解員。
再次是宜“冰”心。假如情緒失控,老師不妨做一下深呼吸,“冷卻”一下頭腦,再來一個微笑,泰然處之,緘言以對,讓孩子先說說原委。老師是面鏡子,自身的情緒管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走向。因此,學會克制情緒,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步:伺機轉(zhuǎn)移情境。
沖突中的小圓和文文,話語中散發(fā)出濃濃的火藥味,任何意見都聽不進去。若不及時處理,沖突的“地雷”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引爆。老師如何化解這樣的僵局呢?轉(zhuǎn)移情境的策略可謂切中肯綮。
情緒帶有極大的情境性、激動性和暫時性,時過境遷,通常會意轉(zhuǎn)情移。沖突發(fā)生時正好要上體育課了,我告訴兩個孩子體育老師需要小助手,請她們搬運器材。這招既轉(zhuǎn)移了當事人的注意力,也給情緒降了溫,同時也不耽誤學生的功課。此時,老師就像一個“麥田守望者”,把矛盾雙方從危機的“懸崖”拉了回來。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xiàn),大部分人會很亢奮,心情也會變得很舒暢。我相信,這不單單只是簡單的體育課,更是擺脫壞情緒困擾的好途徑。她們倆的情緒可以合理發(fā)泄,紓解出來,喚回理智。
轉(zhuǎn)移情境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時而定,考驗教師的教育機智。學生間的沖突大多發(fā)生在課間或午間,筆者一般不會就地處理,而是轉(zhuǎn)移當事人到相對私密空間,再打一個時間差進行解決。本案例發(fā)生在課間,下節(jié)正好是體育課,筆者便采用順勢而為的策略。
第三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換位性反思。
幫助孩子“排雷”后,事情并未了結(jié),還需要老師的正向引導,教會孩子用理性指導行動。那么,換位思考便是必要的方式。
首先,要有情感鋪墊。以“我”為主語說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冷靜后思考自己在整件事中的所作所為,會更加理智。借作業(yè)之機“夸一夸對方”,想想對方的優(yōu)點及過往的美好故事。這些都是反思前必要的情感鋪墊。情緒是短暫的,而情感具有持久性。
其次,借“你讀我聽”方式換位思考。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與對方聯(lián)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體會和思考問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以共鳴,這就是“共情力”,也是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強調(diào)的“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之一。
再次,喚回暫時迷失的“愛”。一言一語總關(guān)情,通過回憶,孩子溫習了友愛?!皭邸蹦芑饷?,消弭猜疑、嫉妒和憎恨,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以己度人,不如以人度己。學會換位反思,才能更好地走出“我執(zhí)”。
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日常小沖突在所難免。面對成長中的學生,為師者應以更加冷靜、柔軟、理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沖突進行“自療式”化解。這種“自療力”的培養(yǎng),亦是終身受益的一種素養(yǎ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