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個沒有信念,或者不堅持信念的人,只能平庸地過一生;而一個堅持自己信念的人,永遠也不會被外物困擾。
畫蟋蟀
周東明
他不是畫家,是畫匠。
這天,是農歷七月二十三,天已入秋。畫匠來到了松州城頭道街的北市場,北市場的東北角有個大棚,棚子里就是斗蟋蟀的地方。
畫匠還沒走到棚子跟前,就看見富七爺手里舉著個青白色的陶罐,高聲喊道,我的八將軍天下無敵啦!富七爺喊完,哈哈大笑。
畫匠知道,富七爺所說的八將軍是一只蟋蟀。不用說,富七爺?shù)陌藢④娊裉於敷皶r,得了頭彩。畫匠走到近前,往富七爺?shù)奶展蘩镆豢?,八將軍頭大腿長,頭頂上那根斗絲,長且直,在蟋蟀里俗稱金麻頭。此類蟋蟀好斗,驍勇善戰(zhàn),是蟋蟀中的上品。
這時,富七爺又舉起陶罐,大聲叫道,還有誰不服,???
再看看周圍,有幾個人懷里抱著陶罐,你瞅我我瞅你,沒人吭聲。眼瞅著就要散場了,畫匠笑笑,說,我來。
富七爺看看畫匠空空的雙手,疑惑地問,你?你拿啥?
對,是我,當然是蟋蟀了。畫匠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張紙,從上面撕下一塊,托在手掌之中,人們圍攏一看,是畫匠畫的一只蟋蟀,周圍的人見了都哈哈大笑。
笑過之后,再看,畫匠畫的這只蟋蟀,看上去個頭不大,但是頭頂兩眼黑而亮,眼角成方形,兩側利齒,上長下短。內行人一看,知道這也是蟋蟀中的上品,俗稱鐵鍘刀。
富七爺一看,畫匠手里托著的那只畫的蟋蟀,嘿嘿一笑,說,我用八將軍,和你的假蟋蟀斗,似我欺負你了。
七爺,您別說真假,咱們以輸贏來定,好嗎?
好。富七爺把陶罐放在臺上,輕輕撥開蓋兒,畫匠將畫的蟋蟀放入陶罐里。
富七爺用馬尾絲撥動了一下八將軍的觸須,再看八將軍,兩只后腿一拱,兩根觸須直抖,振翅長鳴。
斗蟋蟀有規(guī)則,一方蟋蟀振翅長鳴,對方不應,便是輸了半局。你想想,畫匠畫的蟋蟀哪里會振翅長鳴???八將軍第二次振翅長鳴后,圍觀的人不免為畫匠擔心了。眼瞅著,如果八將軍再長鳴一次,畫匠就要輸定了。富七爺笑了,笑得很輕狂。
這時,再看八將軍,鉚足了勁,立須抵頭,沖向鐵鍘刀,真假蟋蟀格斗即將開始。圍觀的人屏住呼吸,鴉雀無聲。
但是當八將軍沖到鐵鍘刀跟前時,看見鐵鍘刀紋絲不動,那上長下短的利齒,鍘刀一般,八將軍躍躍欲試幾次,沖到鐵鍘刀跟前,都退了回來,最后突然頭一轉,跳上了罐沿兒,倉皇逃之。
神了!畫匠畫的蟋蟀,竟然斗敗了富七爺?shù)陌藢④?,這消息風一樣在松州城傳開了。畫匠畫蟋蟀,畫得好,從此松州城人人皆知。
大凡有點名氣的人,脾性都各色,畫匠也不例外,畫匠摳門兒。
畫匠家淘米做飯,都要用酒盅量米,每人不過三盅米。畫匠說,吃飯不過八分飽,體輕神逸,長壽。
他老婆說他摳門兒,他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畫匠畫蟋蟀出名了,上他家來買畫的人就多了。
畫匠賣畫也摳門兒,別人賣畫是按尺論價賣,畫匠賣畫是按畫蟋蟀的只數(shù)論價,而且從不講價還價。
一進他家的屋,就看見墻面上掛著幾個大字:減價者,虧人利己,余不樂見。
世界這么大,哪兒沒有死皮賴臉的人呢?畫匠有個遠親妻侄,來找他買畫,臨期末晚了,賴著不走,非要畫匠再多畫一只蟋蟀。
畫匠歪頭側臉地瞅了半天,不好駁他的面子,只好擒筆蔽墨,幾筆就畫出一只蟋蟀??墒悄莻€人一看,那只蟋蟀卷須閉眼。伸腿耷翅,像死了一樣。就問,怎么是個死蟋蟀???
畫匠聳聳肩,說,秋天蟋蟀價錢貴,活蟋蟀得多少錢,好貴了。
一天,一個穿長衫、戴眼鏡的人,來找畫匠買畫。
來人問,畫怎么論價?
畫一只蟋蟀八塊大洋。畫匠說。
來人在衣兜里掏了掏,只掏出四塊大洋。說,不好意思,我身上只有四塊大洋。您能不能畫半只蟋蟀給我?
畫匠瞅了瞅來人一眼,略一思考,想起來那次八將軍跳離陶罐時的樣子,說,好吧,半只就半只吧。
畫匠鋪紙?zhí)峁P,先在紙中間畫出一個陶罐,又在罐沿上畫了一只趴在罐沿兒上的半身蟋蟀,蟋蟀還低頭卷須,兩眼無光,落荒而逃的樣子。
畫匠畫好畫,交給那個人。那個人一看畫面,兩眼一亮,隨后,又在衣袋里掏出十二塊大洋,笑了笑,遞給了畫匠。
畫匠先是一驚,而后急忙把來人的手推了回去。說,說好的,畫半只蟋蟀就四塊大洋,多一文不收。
來人走后,畫匠老婆問他,人家多給你錢。為啥不要?
我給人家畫了半只蟋蟀。怎么能多收錢呢,這是規(guī)矩。
他為啥要給你十六塊大洋???畫匠老婆又問。
畫匠笑了,說,你不懂,他懂,他是行家。
過了若干年,在一次畫展上,展出了畫匠當年畫的那半只蟋蟀,題款卻是《兩只蟋蟀》。
畫展結束時,這幅《兩只蟋蟀》拍賣了八百萬元。
〔注〕各色:北京、河北一帶方言,就是說這個人有些特別、與眾不同、有怪癖等。
●一讀一練
1.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畫匠的形象特征。
答:
2.小說結尾交代若干年后畫匠當年畫的那半只蟋蟀參加畫展并“拍賣了八百萬元”,這樣安排有何用意?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
答:
閑章
曾立力
李一禪是位書法家,尤以金石篆刻最為著名。
他治印從不用反書,對著印章直接下刀。沒了反書的束縛,方寸之間任其縱橫捭闔,神思飛揚,蒼勁頓挫,金戈鐵馬入印來;集奇?zhèn)ス骞譃橐惑w,寓出神入化之險遠,獨具一格。
這天他去散步,遇見位晨跑的小伙子,穿身紅運動服,挺精神的,恭恭敬敬沖他道聲“大師好!”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已然跑遠。接連幾天都這樣。這人是誰?在哪見過?
回到家中便向夫人打聽。夫人告訴他:“這人叫劉博,兩口子都在市重點小學教書,買下了他們家旁邊那棟二層小樓,搬來沒多久。”
自此,每當劉博恭恭敬敬問候他“大師好”時,李一禪必定回應道:“芳鄰劉博好!”使得兩個人的見面,像諜戰(zhàn)片里的接頭戲一樣鄭重。
遠親不如近鄰,過了幾天劉博來家里拜訪,爾后便有了些走動。
劉博不知是真不懂,還是有意回避,每次來,話星子都沒濺到上面半點。閑聊幾句,起身告辭,客客氣氣地來,客客氣氣地去。小伙子說話有分寸,舉止得體,討人喜歡。
李一禪視印章如親兒子,最忌非專業(yè)人士討論專業(yè)問題,尤其是那些半瓶子醋的人說些套話假話與他評頭論足。印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哪用得著旁人評說!
一天晚上,夫人興沖沖地回來跟他說:劉博兩口子在家里辦了個小升初的補習班,得知他們的孫子正值小升初,主動提出讓孫子來補習,學費全免。夫人還說:“不能讓孫子輸在起跑線上,沒讀上重點小學,一定要讀上重點中學。”夫人對孫子比對兒子還上心。
李一禪在家只是個甩手掌柜,既然夫人都不怕麻煩,他還能說啥?便叫兒子把孫子送來。兒子兒媳都很忙,正愁孩子無人管,順水推舟,當晚就把孫子送了過來。李一禪說:“補習費自然是要交的,說不定人家兩口子正還著房貸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補習,孫子的成績大有長進,皆大歡喜。
這天劉博來家里探訪,神情卻與以往迥異,端著杯茶半天不開口,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好像有事求他。李一禪剛赴了個飯局回來,趁著酒意笑說:“劉博小友,你我可是‘三老關系啊。其一,我們是近鄰,視同老鄉(xiāng);其二,你是我孫子的老師,也就是我們家的老師;其三,我比你年長,你是小老弟。有啥事?盡管直說無妨,老夫定當不遺余力!”劉博這才不好意思說出口:“想求大師一枚閑章,永久收藏?!?/p>
李一禪聽后面露難色,心里叫苦不迭,后悔剛才不該把話說得太滿。劉博有所不知,不是熟得不得了的人,李一禪從不為人刻閑章。閑章不閑,譬如齊白石的“魯班門下”,譬如徐悲鴻的“一塵不染”,等等。那都是寄情于印,生命的真跡??!閑章,最好是自己刻。
可話既然已經(jīng)說出了口,況且自己的孫子讓人家費心不少,豈能說了不算數(shù),出爾反爾?遂答應贈劉博一枚閑章,與其共勉。
過了些日子,就在李一禪快要淡忘了這事時。突然在朋友圈里看到微友說了段笑話:“他們單位的頭最近不知從哪得來枚‘思無邪的閑章,每每簽字畫押后都要蓋上那枚閑章。說是既可防止別人模仿他的筆跡,又可增加些單位里的文化品位。”隨后微友還發(fā)了個笑臉。
李一禪只覺得心頭一動,忙問能不能發(fā)個視頻過來看看。微友說沒問題呀!手頭正有未來得及報銷的單據(jù),拍下發(fā)給你。
嘀嘀,點開一看,正是他為劉博刻的那枚閑章。李一禪像被人捅了一刀般難受,哀嘆道:“哎喲喲,埋汰了枚好印!”旋即撥通兒子的電話,吼道:“趕緊把你兒子接走,愛去哪去哪,別放我這?!逼叫撵o氣后,拿起刻刀,找出塊壽山石,為自己重新刻了枚“思無邪”的閑章。
改天他去散步,遇見劉博恭恭敬敬問候:“大師好!”李一禪照例回應道:“芳鄰劉博好!”面容平淡,眼睛里閃過點什么。
(節(jié)選自《小說選刊》2020年第9期,有刪改)
●一讀一練
1.請結合文本,說說李一禪兩次刻“思無邪”閑章的用意有何不同。
答:
2.有人認為小說標題換作“篆刻大師李一禪”更好,因為小說大部分篇幅并未提及“閑章”。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