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帝對話,十分不易。說得好,獲得首肯;說得不好,“首”可能就沒了。從魏晉幾個小故事中,可知何謂“妙答”。
滿奮是曹魏時太尉滿寵的孫子,特別畏風(fēng)。一次在晉武帝司馬炎旁邊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實際很嚴實,但看起來能透風(fēng),滿奮見此,面有難色。武帝笑問為何,滿奮回答:“我就像南方怕熱的水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忍不住就喘起氣來?!背烧Z“吳牛喘月”便來源于此。滿奮畏風(fēng)引來“吳牛喘月”,比喻因疑生懼。而那扇琉璃窗也因這個故事榮登中國成語典故——“實密似疏”。
東晉大臣顧悅之是著名畫家顧愷之的父親,他與簡文帝司馬昱同歲,可是頭發(fā)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你為什么頭發(fā)比我先白呢?”顧悅之回答說:“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zhì),經(jīng)霜彌茂?!边@個回答相當(dāng)有水平。首先是雅,語言如詩賦;其次設(shè)喻精當(dāng),我為蒲柳,君是松柏;再次是不正面回應(yīng),曲線答問,很有意境。這樣的回答,抬高對方,無損自己。因此,“簡文帝悅其對答?!?/p>
鐘毓、鐘會兩兄弟從小名聲在外,魏文帝曹丕聽說后,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可以讓兩個孩子來見我。”覲見的時候,鐘毓臉上有汗,文帝問道:“你臉上為什么出汗?”鐘毓回答說:“我顫顫惶惶,汗出如雨。”文帝又問鐘會:“你為什么不出汗?”鐘會回答說:“我顫顫栗栗,汗不敢出?!币荒锼鷥尚值埽娯估蠈?,鐘會機智。特別是弟弟鐘會,小小年紀,懂得給自己打圓場?!妒勒f新語》沒有記載魏文帝的反應(yīng),估計魏文帝心里應(yīng)該說:“這個小鬼有急才!”